如何讓孩子乖乖把混亂的玩具收拾乾淨,相信是許多爸媽相當困擾的事情,但請爸媽務必堅持這項訓練,因為學齡前的孩子是建立規矩重要的環節,父母和老師此時為他設立一個有調理的環境,安全學習的框架,對於未來人格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小朋友專注做自己喜歡的時,若中途被打斷,對他們來說是相當不舒服的感覺.學校裡有一個讓收玩具和玩遊戲一樣有趣的方式,提供給各位爸媽參考! 1、用音樂(或其他暗示)區隔遊戲時間學校裡,我們會在「遊戲時間」以及「遊戲結束」時設定兩種不同歌曲,當遊戲時間開始,老師會播放音樂,並問大家:「大家有聽到什麼嗎?」,讓小朋友說出:「遊戲的時間到了!」再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開始玩遊戲.遊戲時間結束,老師會再播放另一種音樂,一樣引導他們說出:「遊戲時間結束了.」開始一面唱歌,一面收拾玩具.引導小朋友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說出來」,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在他們的世界中,「想」和「說」對事物的理解有不同效果,「說出來」可以讓他們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動作. 你可以這樣做利用音樂(或鈴聲)引導小朋友規律的作息(吃飯時間、遊戲時間、睡覺時間),整個活動的開始、進行到收拾,都讓小朋友覺得是一場遊戲過程,由音樂開始,音樂結束. 2、一次玩一種遊戲每一種玩具對孩子有不同功能,玩益智玩具可以訓練邏輯、專注;玩溜滑梯或是車子、娃娃屋等,必須和別人一起玩,學習分享、培養交際.學校的玩具間會分區域,我通常會請老師們記錄小朋友每天玩的項目,一週間每天要輪流在不同的區域玩,一方面讓他們對明天要玩的新玩具產生期待感,另一方面,透過不同的玩具互動模式,訓練各種能力. 你可以這樣做新買的玩具不用一次拿出來,一次讓小朋友玩一到二種,一次將所有寶物攤開,反而會讓他們不知所措! 3、用顏色幫助收納歸類學校玩具種類很多,小朋友有時會不知道如何歸位,或不記得自己從哪邊拿出來的,我們在玩具的下方貼上不同顏色的識別貼紙,讓他們能夠依照貼紙的顏色,把玩具放回一樣顏色的箱子中.例如:積木、建築類貼上藍色貼紙;娃娃類貼上紅色貼紙,收納時請小朋友把他們放回自己的房子.如此一來,可以協助他們快速歸位,同時也在學習辨認不同色彩、組織和歸納的方法. 你可以這樣做準備不同的籃子,利用貼紙或其他分類方式,在收玩具的同時,培養他們分辨和組織歸納的能力. 4、檢查收納成果檢視小朋友收納成果,不要忽略喔!一方面確認收拾狀況,一方面對他們的成果褒獎或檢討,當小朋友完成玩具收納,老師們會說:「玩具仙子要來檢查了」一樣是利用角色扮演方式,讓這個過程也是遊戲的一環.發現收錯地方時,老師會說:「有小朋友把積木放錯到娃娃的家了,他應該住在哪個顏色的小屋?」,若收拾狀況很完整,也要稱讚他們. 你可以這樣做依照小朋友的年齡發展,決定是否陪伴一起收或讓他自己收,也要讓他們知道,收得好明天才能繼續玩,因此要對小孩收玩具的成果,提出讚美或檢討.沒收好的東西,輕則縮短下次玩玩具時間;一直耍賴不收,重則可以規範小孩一天都不能夠玩玩具,只能畫畫(靜態的玩). 5、制止偷懶摸魚活動的過程中,總會有些小朋友故意頑皮的邊玩邊收,或者偷懶在一旁閒晃,老師隨時要有火眼金睛,看出這些小朋友的意圖,此時可以直接喊他的名字,指派任務給他,或鼓勵他跟大家一起幫忙,不能讓他輕易的混過去. 你可以這樣做小朋友有時收玩具會收到分心,突然又玩起來了,或者跑去做別的事情,爸媽要隨時拉回他們,「遊戲時間結束了,請把玩具收好」、「已經收拾好了嗎?」讓他們知道休想在爸媽的眼皮底下蒙混過去!簡單的「收玩具訓練」,可以讓孩子學會負責、專注、歸類,還能從自己達到目標(收好玩具)中獲得成就感,是不是很棒呢? 孩子適性發展、給予他全力的支持.無論你的想法是如何,對於學齡前的孩子,請記住Grace的一句叮嚀「好的親子關係,仍須堅持父母的角色」!這麼講似乎有些嚴肅,但為什麼我會特別強調「父母的角色」呢?過去的威權教育,疏離了親子關係,但今日太多父母把自己放在「無條件支持、服務角色」,過度保護之下,反而讓孩子必須承擔進入同儕之後無法適應的後果.我認為,好的親子關係中,爸媽的角色並不是站在後面,成為孩子最忠實的支持者,而是走到前面引領著他,請把自己定位在孩子人生的導師,你不只是一個保母,而是幫助他人生建立規矩、觀念、態度重要的啟蒙者. 說對話的不動怒教養:用孩子的邏輯化解孩子的情緒第一本像讀故事一樣的輕鬆教養書看老師是如何透過「說對話」,讓孩子自己變乖乖!經常聽到家長或老師跟我說:「TeacherGrace你到底跟孩子說了什麼?為什麼我講了幾百次他都聽不進去,你跟他說一次他就變乖了?」 作者TeacherGraceMPMasterpieceEnglishAcademy校長南阿拉巴馬大學幼兒/兒童英語教育系雙碩士幼教經驗20年,最驕傲的事情是「從來沒有對學齡前的孩子動怒過!」堅信”AllChildrenCanLearn”,面對孩子搗蛋、鬧脾氣等等行為,永遠有方法突破孩子心防,溝通輕鬆搞定.透過文章與演講,讓父母學習到,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陪伴建立自我發展的認知,進而培養出對有自信、有責任、有人本特質的孩子. 本文獲大肅出版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