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你為什麼打桌子?兒子:因為他害我痛痛!媽咪:桌子沒有動,是你撞到它的,你現在跟它道歉! 自己是一個很愛小孩的人,所以在生孩子之前,很擔心會將心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無法繼續當一個稱職的好老師,於是我跟先生討論後達成協議,如果是生男孩的話,就只生這一個,我會全心全意把他照顧好,但是另一半的時間,必須留給我的學生.所以當我生下兒子時,我覺得相當滿足,這個寶貝來的正好,我可以少生一個,事業與家庭也可以兼顧. 我給自己訂了一個很重要的守則:「不管我再怎麼喜歡這個工作,還是要以兒子為重.」然而,正因為是獨生子,給自己的壓力也比較大,傳統的觀念裡,也覺得兒子將來要負起重責大任,所以從他呱呱落地時,我就開始規劃他的人生,我不知道這樣的做法對不對,我只知道自己會用全部的愛來照顧他. 雖然我很喜歡當老師,但在有了小孩之後,我給自己訂了一個很重要的守則:「不管我再怎麼喜歡這個工作,還是要以兒子為重.」所以即便我的小孩從幼稚園時,就一直是保母在照顧,相對於我自己,也很早就做了生涯規劃,我決定從兒子念小一開始,我就要陪伴在他身邊,一步步的看他成長. 幸運的是,我有一位很不錯的保母,就是我先生的姐姐,她自己有三個小孩,很有帶孩子的經驗,在生活與健康等各方面的照顧,我完全沒有後顧之憂.雖然姐姐她並沒有讀太多的書,但是對孩子的一些教育,以及陪伴成長的過程,她是很用心、很優秀的.兒子還小的時候,我特地到麗嬰房或奇哥去詢問,那時很多父母都會買,可以將插座孔封起來的安全插座,避免小孩拿東西在插座孔上玩,不小心觸電或造成危險.我買了一大堆到保母家去,但是卻被全數退貨,我當下覺得相當疑惑.她的理由只有一個,她認為不是把危險物品收拾乾淨,好讓孩子避免傷害,而是教導孩子這是不能碰的,是有危險性的. 某一次有人到姐姐家去泡茶聊天,在燒開水時,大人總是叫孩子走開,不要接近滾水免得燙到,但是她教孩子的方式不太一樣,她除了告訴孩子,熱水很燙不要靠近以外,甚至還會拉著小孩的手,輕輕的點一下熱水,讓小孩知道水是很燙的.這些教育孩子的理念,都給了我很多的啟發. 姐姐對孩子的教育有基本的標準,她不會把家裡的東西這邊護起來、那邊護起來,她會很嚴格的告訴孩子,不好的、有危險的,不能碰就是不能碰,而不是把它貼起來.她告訴我一個很正確的觀念,即使妳把家裡貼的好好的、護的好好的,如果有一天孩子到別人家玩,他們沒有護起來,是不是他就不曉得那是危險的?還是會去玩沒有護起來的插座孔,並有可能觸電?所以對於孩子本身而言,該教導孩子的是,什麼事情不該做、什麼事情是該做的,對於初為人母,很保護小孩的我來說,她給了我正確的觀念和想法. 昱翔二、三歲時,有一次撞到桌腳,通常大人都會輕拍桌腳說:「壞壞!害你痛痛!」於是他也有樣學樣,打了桌子幾下.我見狀便對他說:「不對,你為什麼打桌子?」兒子說:「因為它害我痛痛!」我說:「這樣不對,桌子在這裡它不會動,所以是你自己去撞到的.你現在跟桌子道歉.」我一直記得這個畫面,我兒子站在桌子前,跟桌子點頭道歉說:「對不起,我撞到你了.」 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種教育模式,讓他從小就知道,不能把過錯歸咎於別人.有太多的父母容易安慰自己的孩子;但其實不然,勇於承認錯誤和反省是好的,懂得自我檢討,才能使孩子更上一層樓.現在他還不到二十歲,但是我們很少聽到昱翔對人、事、物的埋怨,或怪罪別人,甚至批評別人的不是.這種有禮貌,並且謙遜的態度,是我們夫妻欣慰的地方. 他會摀著嘴巴,小小聲的跟阿姨說:「妳等我一下,我又要去溝通、溝通.」在兒子二歲時,我就跟他建立一種雙向溝通的模式,事實上,當他還在肚子裡時,我就天天跟孩子說話,說些什麼也記不得了,只當作他聽的懂,每天都對著自己的肚子說話. 約莫在他十六個月大時,有一次,我一如往常的跟他說話,卻意外的發現,他竟然會說一些,小時候我對他說過的話.當他一兩歲更會說話時,他所說出的話語,有些也是我曾經對他說過的事.原來這些日復一日,看似自言自語的對話中,孩子是有印象的,是真的聽進去了,所以我深深相信,這些話語他是理解的. 大家都說我兒子所說的話和表現,相較於其他孩子是超齡的,也許是因為自己一直用超齡的方式在教導,把他當成大人在溝通,我也當作他都懂,讓他能慢慢的接受,家庭所賦予他的觀念和想法. 小時候,當他有較不當的行為時,我就會叫他過來,這時候他會摀著嘴巴,小小聲的跟旁邊的阿姨說:「妳等我一下,我又要去溝通、溝通.」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從孩子臉上的表情所展現出的,不是對溝通這件事感到厭煩,而是顯露出理所當然的樣子.別的小孩子可能會覺得,又要被媽媽罵了,我兒子不是,而是很欣然的接受這種方式,這是我們親子之間,從小就培養出的良性互動. 這種模式也養成我們之間,在平常生活時溝通、聊天的習慣,直到他現在已經是大學生,每週至少我們有一天會坐在一起吃飯,聊平常生活瑣事,即使我比較忙碌,不一定有閒暇時間,坐下來溝通彼此的觀念與想法,但至少還是會聊聊學校發生的事,或聽聽兒子有什麼心情,我想這是親子互動裡,還蠻重要的層面. 大多人都說,孩子的成長過程是需要陪伴的,對我來說,陪伴不只是陪他讀書、做功課、遊玩,也需要陪他聊天,了解彼此之間的想法,並維持良好的溝通方式.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此一來,當孩子有心事時,他才會願意與父母分享、對談,也才能了解孩子心中,真正的想法與喜怒哀樂,並給予正確的觀念、建議. 原來,這才是溝通:用愛堆出滿級分親子間的問題,永遠是令人頭痛不已,讀書這件事,也常是親子間爭吵的導火線.這本書裡看不到親子間的爭吵,也看不到碎碎唸的媽咪,我們所能看到的,是一個用愛緊繫著彼此的幸福家庭.書中列舉了許多,作者與孩子相處間的真實故事,如何從小建立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如何讓孩子跟你毫無距離,如何教養一個與眾不同的聰明小孩.從小到大的故事,讓讀者明白,其實一切的解決方法,就只是「雙向溝通」. 作者吳雅玲新思維國際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暨首席講師學歷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行銷流通管理碩士 本文由博思智庫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