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子女得到全麵發展,不少家長均會為其報讀課外活動,而社會福利署自2005/06年度推行「地區青少年發展資助計劃」,以照顧24歲或以下的基層兒童及青年的成長需要,每年名額6000多個,每名獲資助人士每年可獲不多於1500港元實報實銷資助.不過一項調查發現,51.7%受訪基層學童過去一年沒有參與任何課外活動,更僅得28%人認識社署的資助計劃.調查組織促請,政府應加強宣傳地區青資計劃,並擴大計劃撥款,以增加資助名額和金額,讓更多基層學童受惠.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今年4月至5月初,以問卷訪問275個家庭,共479名兒童,結果顯示51.7%受訪基層學童過去一年沒有參與任何課外活動,即使有報讀課外活動,亦隻有32%可維持一年以上.85.1%受訪家長直言,價錢昂貴是沒安排課外活動的主因,其次是課外活動名額不足,佔48.7%.調查又發現,僅得28%人認識地區青資計劃,令54.2%學童未受惠於此計劃.57.7%指計劃宣傳不足,43%認為資助名額不足.阿琦家庭月入1.6萬港元,育有9歲長女及6歲幼子,從不知道有地區青資計劃,經濟狀況僅能支持他們報名康文署的興趣班,但由於該些興趣班是需抽籤或先到先得形式報名,他們未能經常維持活動,「報唔到就會扭計,紓緩唔到學習壓力,影響親子關係」.劉女士則分別育有21歲長女及6歲幼子,慨嘆丈夫收入不穩,令子女從來未參與課外活動,女兒中學時期更隻能到公共圖書館用電腦,「試過復活節假冇開,但第二日要考試,冇電腦用急到喊」.她又擔憂,幼子零課外活動會影響未來升小一的派位結果,希望政府能增加資助名額及金額.聯席批評,社署於計劃名額不足下,仍然在2016/17年度取消予非政府機構的撥款,僅保留對個別基層兒童的現金援助,資助金額更是10多年來從未調整過,追不上通脹.資助名額更隻是佔30多萬名貧窮線以下兒童及青年人口的2%,促署方必須保留計劃,擴大計劃撥款,並將其恒常化. 原文地址: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70510/bkn-20170510120334993-0510_00822_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