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式快樂,和台灣大不同?!小朋友睡前最愛聽童話故事,每則都創造出令人驚嘆的神奇魔法.隨著咒語喃喃自語,黑白瞬間繽紛、絕望轉向希望、快樂取代憂愁……仙女棒下的魔幻色彩瀑布般流瀉而下,抓住吧!即使只是抓住瞬間美好,「快樂」也能就此誕生. 快樂魔法似乎也是每個爸媽最想讓孩子們擁有的人生法寶之一.「荷蘭,養育著全世界最快樂的兒童」,這句話可說是全球認證,就連<遠見>雜誌也談到:「這個北海歐陸的蕞爾小國,面積不過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僅台灣的3/4,卻榮登全球10大幸福國家之一,荷蘭兒童更是全世界最快樂的孩子.反觀台灣,過去20年來推動教改,卻總是愈改愈讓學生、家長焦慮.沒想到,這些教育目標卻在遙遠的荷蘭一一實現了.」 在荷蘭,從嬰兒呱呱落地開始,就享有為期12年的孩童醫療免費福利,外加每3個月一次幼兒福利津貼;隨著孩童成長,津貼也會遞增直至17歲.即使父母親少了一張結婚證書,孩子們應有的福利也和一般家庭一樣,不會被忽視,也不會遭受異樣眼光. 在荷蘭,不要說寒暑假作業,就連平日小學生的「家庭作業」也都在「學校」裡完成.因為學校的方針是學生作業須自己完成,並非課後交由爸媽監督;若碰到任何困難,老師立即的教導與指正絕對能夠「對症下藥」.放學後或放假期間,就是把時間通通留給家人或同儕,kidsshouldbekids!人生還有很多學習,並非侷限在課堂裡或紙上談兵,身體力行與情感培養亦是生活的一部分,家庭教育與生活教養同等重要! 在荷蘭,生命教育為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從小就應該培養且知曉的常識之一,遺棄或傷害動物(甚至致死)等同知法犯法,須移送處理.動物和你我一樣,與世界共生共存,一年四季有著各自的生命循環與食物鏈.因此,在荷蘭一個替不會說話、沒有投票權的動物族群或生態環境發聲的「動物政黨」,便應運而生. 在荷蘭,即使逢重大選舉,其運作對荷蘭人的日常生活作息或人際關係一點影響也沒有,普遍來說候選人如君子之爭般相互尊敬,比的是政見發表和當選後的政策實現;選舉招數幾乎沒有誹謗對手、打悲情牌或高喊救票等無聊玩意兒.環境乾淨如一,街道沒有插旗、招牌或宣傳單滿地飛等惡化居住品質或是有礙市容的道具,就算有也不過是街道和馬路一角統一的跑馬燈或看板. 在荷蘭,颳風、下雨、下雪天依舊騎著腳踏車繼續前進,小朋友越冷越想要出去玩.只要保暖措施先做好,讓身體順應天氣,抵抗力便能從細微之處慢慢成長茁壯,也就不會有一種「長輩覺得你冷便把你包緊緊」的窒息性穿衣法,或者直接限制戶外行動. 在荷蘭,中學教育與腳步像極了台灣的大學生活.進入荷蘭中學以後,學校便開門見山地讓孩子選擇貼近自己興趣的課程,目的就是在培養開發個人專長並深入觀察.一點一滴挖掘個人亮點與價值的教育體制,不論是深入求學(為進入大學準備)或是專業職人(校外實習)培訓,從15、16歲就已經開始! 在荷蘭,親吻是一種生活態度,是家庭親情對愛的直接表白,也可以說是人際基本禮儀.只要是身邊周遭有令你在乎、關懷的人,不論是久違重逢的友人或是天天見面的鄰居,打招呼的方式都可以親吻作為開場白. 荷蘭爸媽的手上是否都真有一支快樂魔法棒?還是學校基礎教育(幼兒園、小學)注重的層面不同?或者是荷蘭人天生笑口常開的幽默基因?對於人格養成、環境造就與成功定義,荷蘭與台灣真的大不同.從一開始我不太苟同、滿臉疑問與勉強接受,到現在怡然自得、真情融入,到底對荷蘭人來說平凡生活裡的快樂泉源,是如何創造與經營的呢? 語言學校內的異國友誼開端對所有剛到荷蘭定居的外籍人士來說,首先接觸的語言學校絕對是最棒的「社交場合」,不論任何國籍、背景及母語,大家有志一同都想盡快融入這異國文化與社會.聽說荷蘭文為世界高難度語言之一,雖為拼音字母,但發音及文法和英文大不相同,貼近德文的日耳曼語系,光是卡在喉嚨的捲舌音就是亞洲人的死穴.直到今日,很多單字我依舊無法百分百發音正確. 回想起10多年前第一次上課時的情形,就好像是召開聯合國會議,老師一出場就使用荷蘭文教學,特地放慢速度,重複再重複地解說,學生們可以在任何時間點舉手發問,但就是沒有用其他語言輔助,更別想要請教同鄉.而我算是超級少數居住在非大都會的台灣人,生活上有失有得,雖說失去了和同鄉交流互動的難得機緣,但也讓自己更加明確了解,想要順利走出家門購物、行動自由和鄰居打招呼,都必須苦練荷蘭文.有了語言這層保護傘,我才不致於像個迷路的孩子回不了家. 班上同學以婦女居多,想當然也大多是外籍新娘或是舉家遷徙而來.剛開始大家一片沉默、大眼瞪小眼,但透過語言課隨機分組討論及合作的機會,如同打開了神奇話匣子,一字一句的荷蘭文似乎不再那麼艱澀.老師們鼓勵大家盡量開口把會的單字都搬出來,先不要顧慮文法是否正確,透過關鍵字引導,更加了解與認識彼此,學習當中的成就感也就慢慢堆砌成形.經過每日學習、應對以及午餐食物的分享,在開口說話的同時也打開了心房,異國友誼的開端就從課堂上培養出來. 學期最後,因即將針對每人的語言程度進行分班,大夥便來場分班前的異國美食謝師趴,食物絕對是拉近人心的一股「餓勢力」,無人抵擋得了.大多同學繼續留在學校進行不同階段的語言課,但也有不少人因家庭因素或工作關係須分道揚鑣.得來不易的異國情誼,真正延續下來的話便能十分長久.至今10多年的交情,與我同是異國婚姻與外籍媳婦的日本閨蜜就是語言學校裡的大收穫,我們對彼此的信任與同理心絕對大於一般當地的荷蘭朋友. 說到這位美麗但絕不嬌貴的日本閨蜜,她同時也是牧場女主人,嫁到荷蘭之前可是水噹噹的空姐.和我一樣,為了愛情冒著許多風險遠嫁他鄉,但是她的人生轉變可比我更戲劇化與艱難.除了要打理牧場大大小小的瑣事,平日3個女兒的生活起居照顧與上下學接送、校外課餘活動的親自陪伴、夫家龐大家族的應對壓力等,常常壓得她喘不過氣,相較之下,我已經算是「簡單生活」了. 我們相識10多年,連孩子們也都像是青梅竹馬般一同成長,每年生日會,對方都是固定班底互遞幸福能量;如遇生活瓶頸,對方就是互訴苦水、有哭有笑的最佳傾吐對象.適度的情緒宣洩,都是為將來還有更多挑戰打預防針.日子天天過著,當我的承受度又快接近臨界點時,幸好總有同是異國婚姻的好姊妹可分享心事,彼此相知相惜.人海滄滄、人生旅途漫漫,知己有幾人便足矣. 住荷蘭才一年多,哭都來不及就要當媽了?時光倒轉,轉到婚前時單身粉領OL的生活,天天以捷運或公車代步上下班的我,隨著車體移動,每回看見車窗外一棟棟高樓大廈林立,心裡總是莫名地跑出一句台詞:「我未來的家在哪裡?哪一扇窗將是我人生的另一開端與風景?」這樣的疑問就像是一首洗腦的流行歌曲,一字一句如旋律般在腦海裡盤旋,我真的不知道,未來的家、未來的伴侶在哪裡? 原來,緣份早在我還是個孩童時就安排好了!12歲第一次與荷蘭姑丈見面,超級害羞的我連一句Hello都說得七零八落,誰知15年後,我會嫁給他與前妻所生的兒子(Ruben拔),變成了荷蘭媳婦.這親上加親的姻緣,在世界上應該少到數得出來吧!定居在荷蘭10多年的我,成家歷程就像是白手起家的企業家般,一開始都得「逆風而行」,不適應、不喜歡、不願意……都是真真實實的生活狀態.我可以脾氣說來就來,不開心就以回台灣作威脅,雙方要堅持下去需要無比的信心與耐心,但說要放棄則是輕鬆容易.關起門來,有許多外人看不到的艱辛與苦澀,總覺得外國月亮比較圓,然而這一顆皎潔明亮的滿月,要經歷多少付出與妥協才看得見! 我想就是異國婚姻、外籍新娘的緣故,Ruben拔自知需要比別人多好幾倍的包容力與抗壓力.回想起第一年的異國婚姻,我整整哭了一年,每個月都要大哭一場,來宣洩想家、想台灣、適應不良、懷孕害喜等多重壓力,荷蘭到底美在哪裡?我天天把自己關在家裡完全看不見;荷蘭人的生活情趣,我哭都來不及,沒心思培養;荷蘭居家修繕通通自己來,我連一根螺絲釘都搞不定.荷蘭到底哪裡好?我想家都想死了,別再跟我推銷荷蘭! 原來,荷蘭的好不是我一年到頭坐在家裡哭就能看得見;荷蘭的美不是一次旅行就能窺見全貌;荷蘭人熱愛居家生活的溫暖愜意,需要一點一滴細心灌溉與從小養成.荷蘭人過日子看似簡單,卻可以從中發掘小日子裡的幸福養份.如同我第一本書序裡所述─小國樂居,我因愛上荷蘭人,漸漸地愛上荷蘭全部. 定居一年多後我便升格當了媽媽,把自己想像成轉換了人生工作,一切從頭開始,「既來之則安之」便是送給自己的良帖.從中我也領悟到婚前心中莫名尋覓的歸屬感,究竟是怎樣的感覺.10多年來的荷蘭小日子,當我睜開雙眼、敞開心扉,將苦辣化作酸甜、將日常注入創意;當我學會很多事情都放下成見、放下身段,讓生活越來越貼近自己,快樂與滿足便會迎面而來…… 翻轉生活,從0句荷文走向幼教愛心媽媽10多年前剛嫁來荷蘭,一句荷文也不會,報紙看不懂、新聞聽攏無、出門一定要先生陪同兼翻譯.第一年的荷蘭生活,可以說我就像是在地觀光客,所有事物都是新鮮事,假日到處走馬看花,還列出一拖拉庫旅遊景點;但平日的生活真的很難熬,當時還沒有孩子、沒有朋友、沒有目標,最怕就是鄰居或陌生人來按電鈴及電話聲響,這「步步驚心」啞子般的生活,我過得並不快樂. 當下驚覺,我並不是來這裡玩樂的,而是要生活一輩子!於是在等待語言學校開學前的空檔,我先找幾本童書練習基本單字;請我婆婆每週固定來喝咖啡的時間,多挪出半個小時教我實用荷文;請Ruben拔多和我用荷文溝通,真的當我又是「鴨子聽雷」時再用英文補充說明.我讓自己的生活充實,忙得有意義.從沒想過,10多年後我竟然可以成為荷蘭幼教愛心媽媽,除了感謝學校老師的不嫌棄與大膽嘗試,更感謝上天的精心安排! 我可以很自豪地說,以目前約3千多位台灣人在荷蘭生活紮根,我算是非常少數曾親身於荷蘭幼教領域第一線工作的人.到幼稚園,我已經不是家長,而是小朋友口中的JufJoleen(Joleen老師).是怎樣的因緣際會讓我踏上幼教之路?那就真是老師的抬愛了.荷蘭幼稚園2歲入學,學校會劃分2至3歲為幼幼班(jonerpeuter)、3至4歲為小幼班(ouderpeuter),以兩位全職經驗豐富的幼教老師為主,她們有權尋找富有熱心與愛心的志工媽媽來兼差當助手,所有工作和正式老師們無異,陪同小朋友遊戲互動、語言學習、生活指導、說故事書、唱遊、勞作等,但主題教學與家長聯繫就是由正式老師上陣,如此才不會混淆. 老師找愛心媽媽,也是通過她們「閱家長」無數的豐富經驗來篩選,若媽媽有意配合,還要親自去當地市政府做「身家調查」申請,絕對要身家清白、無案底、無不良行為才有資格從事幼教工作,重重檢閱與把關,就是要讓小朋友們在最安全的環境下學習成長. 我的申請很快地在一週內就合格,當地市政府隨即通知老師們我的資格獲准,甚至還獲得學校合約!每年11月正是幼稚園最忙碌的時節,大大小小的活動不斷,我開始了全新的幼教工作.從一開始對小朋友陌生,甚至還要裝熟,到現在有位小女生每回看見我就直奔過來大喊「Joleen老師,妳來啦!」再討個抱抱,連老師都說她是我的頭號粉絲.和小朋友熟識,互動也就越來越多、越來越自然,有些熱心的媽媽也會一直找我聊天,對我這位外國愛心媽媽很感興趣,還直說小朋友在家會一直提起學校的Joleen老師,讓我心裡的感動指數持續飆高!我很感恩也很驚訝為何老師們會找上我,畢竟我是個外國人.尤其在語言方面,用荷蘭文溝通當然沒問題,但若和當地人相較,還是差了一截.但老師們就是喜歡我熱心的人格特質與總是面帶微笑的親切招呼,即使我的兩個兒子都已經上小學了,每年耶誕佳節,幼稚園老師還是會收到我們的卡片問候,情感維繫並不因小朋友的成長而停止 註︰Juf(發音類似「幼夫」)為荷文的老師之意,但僅適用於幼稚園與小學老師,中學以上的老師即使用另一種稱呼. 圖說:戶外玩樂不分四季,讓身體順應天氣、強健體魄,是荷蘭老祖宗傳下來的育兒經驗.大自然就是最棒的教室,不論森林或牧場都是學習場域.令我懷念的異國友誼!友情長達10多年的日本閨蜜,時常與我互遞幸福能量、加油打氣.第一年居住在荷蘭天氣十分冷冽,心情也隨之低盪.懷孕期間出遊散心,化解了不少心理與身體上的不適.幼兒園暑假前的校外教學,老師、愛心媽媽與家長隨行陪同. Hoi!教出全世界最快樂的孩子:台灣媽媽在荷蘭的育兒告白「快樂」無法遺傳,卻是父母最希望孩子擁有的人生法寶!台灣媽媽x荷蘭爸爸,解讀荷蘭不思議的快樂思維;異國婚姻x混血兒養育,記錄讓孩子笑口常開的教養方式! 作者布爾.丁夫人從沒想過,我的人生會被放在荷蘭這塊小小的土地上,重新啟動、整裝出發!住在荷蘭10多年,我已是半個荷蘭人、全職台灣媽媽與兼職部落客/自由作家,將荷蘭在地細膩生活品味、豐富多元人文色彩、居家料理生活故事與點點滴滴幸福片刻,用輕鬆恢諧的筆調,以台灣心.荷蘭眼來體會、感動和記錄,我眼中的Nederland漸漸蛻變成心中的Neverland. 本文獲聯合文學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