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要上班,荷蘭托兒面面觀在雙薪家庭(包含兼職媽媽)與少子化的衝擊下,荷蘭幼稚園及公立小學也可看出小朋友銳減的跡象.多年前小兒子Ethan4歲時(荷蘭小一/台灣中班),一個年級共有4個班,4個不同班的老師都是全職老師(週一至週五),小朋友適應起來完全沒問題. 事隔3年,現在Ethan7歲,一年級新生入學只剩下兩個班,兩間原本應該充滿小朋友笑聲的教室就這樣空著,老師也拆成週一至週三、週四和週五兩個時段,由兩位老師輪流教導.其實對家長來說老師們替換不是太大問題,因為都是資深教師,也多和家長熟識,只是放學後(0~4歲嬰幼童)雙薪家庭的托育,才是另一個問題的開始. 住在荷蘭這麼久,我已很習慣當全職媽媽,所以對托兒問題並未多費心,我想要一直到小孩成長到足以搬離家裡,才算是托兒階段告一段落吧.但小朋友班上的同學很多都是雙薪家庭,於是我便很好奇地問問當地媽媽,她們是如何處理孩子的托育問題?包含放學後及寒暑秋假等期間較長的照料. 家庭成員&社區媽媽幫圖說:社區媽媽幫,由於大人、小孩都是鄰里熟識,信任感也最強.荷蘭托兒環境絕對以安全、友好為第一優先!通常第一選擇是最信賴的家庭成員,也就是阿公、阿嬤的親手照料,但這並非絕對可以如願,臨時救火2~3小時還可以,時間再拉長或是天天如此,阿公、阿嬤多會拒絕.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要過,想綁約,難上加難喔.再來就是社區同為兼職媽媽的互助會(約2~3人彼此熟悉、互相信任),大家提出自己的班表,詳細規劃週一至週五哪位媽媽何時有空檔,小朋友就通通去他家安親.媽媽們輪流開放自己的家,互助互惠實為可行,但坦白說也較為辛苦,表示沒上班時在家一樣沒閒著,不過卻能省下不少托兒費用. 民間機構托兒所(Kinderopvang)幾年前這是最多雙薪家庭的選擇,一來學習環境無慮,就像是學校的延伸一般,還有專人學校接送,且荷蘭托兒所不像是台灣的安親班或補習班,沒有課業壓力,孩子只是換個環境從玩樂中學習,等待家長下班後接回.二來政府在托兒費用上有「退稅補助」,幫助雙薪家庭減少額外負擔.這本是項福利措施,讓媽媽們可踏入或重回職場,但近幾年由於政府執政大洗牌,反而把托兒費用年年提高,很多家長們根本無法負擔,就算把退稅福利算進去還是划不來,因此現在荷蘭最盛行的托兒選擇就是「安親媽媽」! 安親媽媽的安心住家照顧(Gastouder)並非每個人都可以申請為安親媽媽,審核條件非常嚴謹,需有幼教相關經驗與執照、幼兒第一時間急救常識與證書.此外,因為工作地點就是自宅,家裡的托兒環境須配合條文所列,安全、空間、友好等條件缺一不可,學習互動課程則可依每位安親媽媽的專長調整,最重要的就是「小孩開心、家長放心」.在多種條件都具備之下,即可在家開業,當然鄰里口碑互相推薦就是最好的廣告.Rory、Ethan在幼稚園時的其中一位幼教老師,現在就在家裡當起了安親媽媽,由於大家都認得她,加上她開朗熱情的性格,小朋友是多到家長需要排隊、耐心等候呢!(小朋友0~8歲每天有上限6位的規定,過多不宜) Hoi!教出全世界最快樂的孩子:台灣媽媽在荷蘭的育兒告白「快樂」無法遺傳,卻是父母最希望孩子擁有的人生法寶!台灣媽媽x荷蘭爸爸,解讀荷蘭不思議的快樂思維;異國婚姻x混血兒養育,記錄讓孩子笑口常開的教養方式! 作者布爾.丁夫人從沒想過,我的人生會被放在荷蘭這塊小小的土地上,重新啟動、整裝出發!住在荷蘭10多年,我已是半個荷蘭人、全職台灣媽媽與兼職部落客/自由作家,將荷蘭在地細膩生活品味、豐富多元人文色彩、居家料理生活故事與點點滴滴幸福片刻,用輕鬆恢諧的筆調,以台灣心.荷蘭眼來體會、感動和記錄,我眼中的Nederland漸漸蛻變成心中的Neverland. 本文獲聯合文學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