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3個月的寶寶)陪讀不一定可以增進寶寶說話能力 十五個月大以上的寶寶如果還不會講話,父母會受到很大的壓力.因為差不多月齡的寶寶,也都開始說話了,父母會十分擔心自己的寶寶會不會有什麼發展問題.從十幾年前開始,韓國流行起陪讀繪本的西洋教育方法,之後上一代常常跟新手父母說,多唸繪本給寶寶聽,可以加快寶寶語言發展速度.因此寶寶如果很早開始會說話,都會被認為是父母用心唸故事書給寶寶聽的關係.相反地,如果寶寶說話速度比較慢,就會被視為父母沒有用心刺激寶寶的語言能力,讓父母覺得對不起寶寶. 但是接受大量的語言刺激,不代表可以很快說話的意思.嘴巴要說出話,跟下顎關節和口腔構造等身體的生理性發展有關連,還需搭配嘴唇和舌頭的動作、呼吸和吞嚥等各種動作能力,這些發展都要成熟之後,寶寶才能從嘴裡說出話來.說話比較晚的狀況,可能和寶寶舌頭和嘴唇周圍的小肌肉動作,掌管呼吸的肌肉運動、吞嚥動作等與各種運動神經的協調功能有關,所以必須找出寶寶生理發展不成熟的原因. 有些父母認為是寶寶頭腦不好,所以說話速度較慢.但是寶寶智能指數不是只有依據語言能力來評斷.不只是語言能力,解決非語言領域問題的能力,也是測定智能指數的一環.語言的敏感性較低的寶寶,也有可能在視覺刺激及聽覺刺激能力出眾.因此,寶寶在閱讀上沒興趣,比其它寶寶還慢說話,也不用太擔心. 也有說話反應較低,但對於需要專注力的穿洞遊戲,或是拼圖、玩各種車子、玩恐龍等非語言遊戲感到興趣的寶寶.若寶寶還不會說話,但對非語言遊戲有興趣,那麼父母與其不斷地跟寶寶說話,不如跟寶寶一起玩他喜歡的遊戲,更能夠強化與寶寶之間的親子關係,加強寶寶頭腦發展.如果寶寶仍然不太會說話,也不喜歡其它遊戲的話,就需要專家的診斷了. 在嬰幼兒語言發展中,和寶寶的智能有關的研究領域,不是探究寶寶的語言表達力而是語言理解力.這個時候的非語言認知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都可以作為寶寶智能水準的判定依據.以下舉例可以用來進行寶寶非語言認知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的鑑定. ﹝非語言認知能力﹞可以連續放五至七個銅板進存錢筒裡.(15∼17個月)可以拼圓形、四角形模樣的拼圖.(18∼23個月) ﹝語言理解力﹞「車子在哪裡?」、「奶瓶在哪裡?」等問題,照顧者問寶寶,自己的東西在哪裡時,他會去找出來.(15∼17個月)「把手給我」、「把腳給我」等指令,問寶寶身體部位時,他可以指出該部位.(15∼17個月)聽得懂「媽媽的鼻子在哪裡?」、「把餅乾給媽媽,把餅乾給爸爸」等這種指令.(18∼23個月) 聽得懂簡單的單字,知道自己喜歡東西的名稱,如果懂得所有格,就算寶寶還不會說話,也沒有語言發展上的問題.因此寶寶如果較晚開始說話,不需要緊張.但是寶寶語言理解能力延遲的話,就必須帶到專家面前評估. 寶寶已經準備好要聆聽的時候,就必須跟他進行對話.因為常見到擔心寶寶說話延遲,勉強還不想要聆聽的寶寶聽著父母唸繪本,會造成親子關係出問題,甚至也影響寶寶頭腦發展.因此,當寶寶還沒有準備好要聆聽,對寶寶來說就算是一般日常生活中父母所說的話,對自己而言就是沒有意義的語言.因此寶寶還沒有準備好要聆聽時,請父母減少碎念. 以前傳統教育的方式,媽媽在唸故事給寶寶聽,或讓寶寶學認字時,會和寶寶的眼睛對視,並且配合著聲調變化,照著寶寶狀況來表演故事情節.但是現今受到西洋育兒教育的影響,父母和寶寶的眼睛都是注視著繪本,因此對於還看不懂繪本的寶寶會造成理解障礙而失去閱讀興趣.請父母跟寶寶對視,並且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現故事情節給寶寶看. 學會和寶寶對話,教養才輕鬆!:讓0~5歲寶寶清楚表達想法的溝通技巧(附47張語言理解力鑑定圖)嬰幼兒發展權威金博士告訴你.教養只有愛,是不夠的!0-5歲寶寶是靠「對話」認識世界,父母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左右孩子的IQ和EQ.孩子不聽話,你當下該說什麼?讓孩子情緒穩定或失控的關鍵,就在於你說出的每一句話. 作者 金秀妍博士嬰幼兒發展權威,韓國延世大學護理學系博士,於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兒童發展研究所攻讀「嬰幼兒發育心理學」博士學程畢業.並經營兒童早期發展評估節目,透過韓國EBS節目〈育兒日記〉和〈60分父母〉成功使韓國大眾重視幼兒成長發展評估,教育功勞獲得韓國保健福祉部長頒發表揚狀肯定;也獲得韓國教育放送公社贈送感謝狀.現在經營「金秀妍嬰幼兒發展研究所」,著有<金秀妍嬰幼兒發展百科>和<媽媽的幸福育兒>等書. 譯者 楊雅純畢業於南台科技大學英語系,於2004年至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研習韓語,並取得韓檢定高級證書.回國後便開始參與許多韓語翻譯工作.擔任過面板廠韓語翻譯,現為生物科技廠外銷業務.翻譯作品不僅跨足韓國電影連劇、書籍、雜誌等,也積極接觸其他各國文化及語言.翻譯作品啟動夢想的第二人生、懷疑你的血管、小窩輕改造等約十本以上作品. 本文獲大樹林出版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