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和孩子說話時,他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我實在搞不清楚孩子到底有沒有在聽?A.職能治療師: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常常會有以下的幾個特徵:1常常犯錯2無法維持長時間的精神集中3無法傾聽別人所說的話4無法完成交代的事情5討厭須持續集中精神的功課,或想逃避6容易被外部的刺激轉移目標7常常忘記日常的作息 當我們發現孩子有類似的情況時,不要急著一直反覆地對孩子說同件事,抑或是反問:「有沒有聽到?」、「我剛剛說了什麼?」因為通常孩子在過度的追問下,要不就是當作真的沒聽到,隨便應付,要不就是開始生氣.身為大人的我們總是比較容易調整說話的方式,因此以下幾點都是有助於與孩子溝通的方法: 1說話前先喊孩子的名字:確認孩子有回應之後再說想講的內容.2面對著孩子說話:放下手邊的電腦、遙控器、手機等可能干擾溝通的設備,面對面並看著孩子的眼睛來說話,也可以藉此確認孩子是否有眼神飄來飄去或是分心的情況.3與孩子的溝通內容可以更豐富:除了提醒孩子該做什麼事情或是糾正行為之外,多去聆聽孩子在不同的地方發生了什麼新鮮事,或是學到了什麼東西.當然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特徵,透過溝通方式的改變也沒有更好的成效,那麼尋求專家更進一步地評估,也很重要喔! Q.孩子都靜不下來,他會是過動兒嗎?A.職能治療師:我們俗稱的過動兒,確實的名稱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他必須符合幾個條件─在12歲前發病(新版美國精神疾患診斷標準DSM-V),在兩個以上不同的場所造成社會學業上的損害,且非因其他發展、精神疾患所致,才能稱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一共分為三個表現型,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量過大、衝動控制差. 因此當孩子一直都靜不下來時,首先我們要先蒐集一下孩子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下及做什麼事情比較難靜下來.另外,再參考以下的簡易篩檢項目來確認孩子是否有其他的發展性問題,比如:整體發展能力落後、身體肌肉力量與張力不足等情況. ➤簡易篩檢項目:若下述事項發生在兩種以上的場所且含六項以上,則建議做進一步的評估.1手腳無法保持靜態,即使坐著也會亂動手腳2須坐在座位時,會擅自離開座位3坐立不安,或無法安靜坐著4無法集中精神或無法安靜地參與靜態活動5不斷地扭動,如同裝上馬達般從不停止6尚未問完問題就搶先回答7無法等待、輪流8擅自插入他人的活動或干擾他人不過無論如何,都不要心存著「孩子長大就會好」的想法.確實地記錄孩子的生活表現、作息時間表等,再進行適切的評估與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才是陪同孩子成長的最佳方法. Q.當孩子玩遊戲時,發現他某些能力比較弱,我可以針對他的弱項能力加強嗎?A.物理治療師:當孩子表現呈現出某部分的動作或能力較弱時,是可以針對弱項能力進行加強的訓練.但加強訓練並非是純粹地重複相同的動作來練習.根據動作學習理論,練習方式與動作回饋會影響學習的成果.練習方式可以根據訓練的目標進行部分參數的調整,以建立最佳動作基模,達到較好的類化效果,例如訓練孩子丟接球能力時,可以調整不同的遠近距離、不同尺寸的球、或不同的方向丟接,如此可建立較完整的動作基模,提升各種情境中丟接球的表現. 動作回饋是指孩子執行動作後,我們給予提醒或糾正的時間點,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提示.可以是在動作後立即給予提示,或執行多次之後再給予回饋.若是學習新活動,建議可放較多比重在立即提示上,練習一段時間後,可慢慢改為延遲提示.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某些能力較弱的時候,可以針對弱項能力加強,並運用適當的練習方式與回饋時機,來達到較佳的學習表現. Q.孩子有發展遲緩的問題,請問是不是有所謂的「黃金治療期」?應該越早開始接受治療越好嗎?孩子幾歲以上就是錯過黃金治療期呢?A.物理治療師:0∼6歲是孩子發展的黃金時期,其發展包含生理、動作、認知、語言與溝通、心理社會或生活自理等能力,每個年齡層皆有相對應的發展里程碑.而發展遲緩的定義是與同年齡孩子的能力相比,相差25%或比平均值落後2個標準差以上的情況.因此發展遲緩不是一個疾病,是一種現象統稱,當發現孩子可能有發展遲緩的現象時,應儘早接受相關專業的評估與治療.兒童健康手冊附有幼兒發展連續圖,提供爸媽記錄孩子的發展是否達成該年齡階段(若達成即為符合發展里程碑).在孩子6歲之前,透過療育及最重要的家庭環境介入因素,可以增加孩子接近發展里程碑的機會. Q.為什麼孩子不太會握筆、也不太會轉開門把,有哪些簡單的方式可以訓練孩子手部肌肉嗎?A.職能治療師:轉開門把及握筆,皆需要有足夠的肩肘關節穩定度,好讓我們遠端的手指能穩定地在目標物上進行操作,也需要足夠的感覺敏銳度,好讓大腦能依據手指、手腕、肩、肘關節位置的本體覺訊息,去調整抓握的姿勢,以及依據觸摸到的材質訊息,去調整力道的大小,因此手部也需要有足夠的肌力、肌耐力及動作協調去抓握及執行動作. 相較於轉門把,握筆需要更多的手眼協調,以讓筆尖能準確落在紙上的目標範圍內,也需要足夠的手指靈巧度去移動筆桿.若孩子不能正確有效率地握筆書寫或是轉開門把,可以從上述幾個動作成分去考量哪方面不足,然後依下方的建議活動做加強練習. 感覺區辨活動一:將綠豆或紅豆或大小硬幣(或是各種不同東西)混合在盒子裡,將孩子眼睛遮住,讓他藉由觸摸進行區別分類.活動二:在黏土裡藏硬幣,再讓孩子找出來.肌力與肌耐力活動一:在晾衣服時,可以讓孩子協助用衣夾曬襪子,或是將多個衣夾夾在毛巾上.活動二:揉捏塑形黏土.手眼協調活動一:撕貼貼紙在指定位置.活動二:投放硬幣到撲滿.手指靈巧度活動一:使用單手手指搓圓小塊黏土.活動二:單手掌心握住2~3個硬幣後,用同一隻手的手指一一將掌心的硬幣移至指尖並投入撲滿.肩肘關節穩定度活動一:與孩子面對面,雙手掌對掌,推向對方比力氣.活動二:在垂直吊掛的白板上進行畫畫或是移動 Q.我的孩子無法單腳跳、走直線,請問是哪方面的能力有問題?平常可以多讓他做什麼訓練呢?A.物理治療師:影響單腳跳及走直線的原因很多,包括肌耐力、動態平衡表現、協調力、專注力和下肢關節穩定等因素,一旦爸媽們察覺孩子這方面能力不足,建議需透過治療師全面性的評估以及標準化評估工具的測量,才能準確找出影響動作發展的原因. 平時於居家或是學校生活中,則可藉由特定運動形式來累積相關動作經驗,進一步提升單腳跳躍與走直線的活動表現.舉例來說,像是跳房子、上下樓梯、腳跟併腳尖行走、單腳踩球維持站立等,都是不錯的活動選擇;另外,爸媽們也可以將此訓練模式融入生活自理當中,例如讓孩子站著穿脫鞋子、褲子,就是一個訓練下肢肌耐力與單腳平衡能力的好機會. 孩子們的發展速度是有個別差異的,即使是同年齡的孩子也不見得具有相同的動作表現.而依據兒童動作發展里程碑,多數的孩子約在42∼60個月大時,才具有單腳跳以及走直線的能力,因此若孩子尚未達此年齡層,爸媽們也毋需急於一時,要求孩子做到超出其能力的動作,避免揠苗助長、徒增孩子的心理壓力. 帶著走!幼兒全腦激化86題:掌握3~7歲大腦發育黃金期的全方位親子全腦互動書!專為3~7歲孩子設計的腦力激化互動書,透過遊戲,激發孩子學習力,讓孩子的強項得以完美發揮,同時弱項逐步加強,邊玩邊學不無聊,腦力徹底激化→內化→再進化! 作者李芝瑩(語言治療師)杜婉茹(職能治療師)姚鳳音(物理治療師)徐盟琇(職能治療師)陳映達(職能治療師)許穎昌(物理治療師) 本文獲資料夾文化出版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