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家醫科醫師:醫師.娘 家庭醫師理論上應該是一個可以照顧全家人不論大小身心靈的科別,因為台灣醫療資源相當發達且分科細膩,大部分爸媽都懂得帶18歲以下的孩子找兒科醫師看診.但是還是有不少家醫科醫師會接觸到健兒門診,如果這孩子很少感冒生病、都只去健兒門診打預防針,那健兒門診把關發展情形的功能就相當重要. 一、觀察孩子發展的檢核方式在診間由於種種關係,很難有足夠的時間詳細觀察小朋友各種動作發展,尤其是較大孩童的情緒與認知方面更是困難,因此我們會倚靠所謂的「檢核表」來進行篩檢.檢核表的概念其實就是源自於丹佛發展表.另外在<健康寶寶專業養成手冊>(資料夾文化出版)這本書的前面也有提到,小朋友發展是有所謂的mildstone(里程碑)的概念. 通常來說,孩子的發展檢測順序是先粗動作(坐、爬、走等等),再來是精細動作(用指尖掐、捏、細部靈活動作),大約1歲多以後開始發展語言的部分,這時候需要理解力與表達能力;再來3歲以上通常開始進入幼兒園,這時候就可觀察到社會性人際關係的能力.因此,通常發現發展遲緩也是依循這樣的順序:動作上遲緩(脖子4個月還硬不起來、7個月還沒有爬的動作⋯⋯等),再來是語言的遲緩(2歲還都不講話⋯⋯等),等開始進入幼兒園交朋友以後,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等要在這個歲數才開始被診斷出來. 3歲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年紀(keyage),特別強調「自主性」的建立,也就是自我主張開始出現的年齡.從這個為起點,我們稱之為highcorticalfunction,發展所謂的「認知功能」.順利的話,我個人稱之為「已知用火」,恭喜您的孩子進化為人類. 可能會有爸媽詢問說:「既然有檢核表,我們是不是可以在家裡根據年齡來使用相對應的檢核表自行評估呢?」其實是可以的,不過因為有時候文字閱讀的理解上可能會有落差,或是小孩反應上的程度判定也有模糊空間.例如,4歲的檢核表有「常常自言自語,或像錄音機一樣重覆說自己有興趣的事,不管別人的反應」,小朋友自己跟自己玩耍時,有時候會編故事,也許有的爸媽會因此認為他在自言自語.另外這年齡的孩子當然不可能像我們成人一樣看人臉色,所以有些爸媽也會過度地認定調皮的孩子是「重覆說自己有興趣的事,不管別人的反應」.反過來過度低估的情況當然也有,所以這些檢核表只是給爸媽一個大概的篩檢,如果自行施測後覺得怪怪的,最好還是要盡早就醫. 二、發展遲緩兒童家庭的社會支持雖然發展遲緩的評估與療育是屬於醫療體系,但是發展遲緩的孩子除了醫療端的早期介入之外,往往平日的生活需要很多社會性的支持,例如:特殊學校的選擇、照顧者的喘息以及諮詢服務、各種社會福利與補助等等,這些都屬於社會局的範疇,通常各縣市社會局也都會有早療通報轉介中心. 所以如果檢核表施測有疑慮的時候,可以先尋求在地社會局的早療通報中心協助.它們除了提供各種早療諮詢服務、早療評估轉介以外,還有早療相關書籍供借閱、早療社區資源中心服務提供,甚至辦理一些宣導活動,讓社會大眾對發展遲緩以及早期療育有更正確的認識.唯有社會風氣對這群慢飛的孩子有著更多的理解與包容,他們才可以更放心地練習展翅.歧視或是過多不必要的同情,對他們都沒有助益.相信、肯定他們的能力,並且接納他們真實的模樣,我想這才是每一位慢飛天使的爸媽所希望的吧! 帶著走!幼兒全腦激化86題:掌握3~7歲大腦發育黃金期的全方位親子全腦互動書!專為3~7歲孩子設計的腦力激化互動書,透過遊戲,激發孩子學習力,讓孩子的強項得以完美發揮,同時弱項逐步加強,邊玩邊學不無聊,腦力徹底激化→內化→再進化! 作者李芝瑩(語言治療師)杜婉茹(職能治療師)姚鳳音(物理治療師)徐盟琇(職能治療師)陳映達(職能治療師)許穎昌(物理治療師) 本文獲資料夾文化出版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