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造業各人擔「冤有頭、債有主」,沒有人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當然,也沒有權利因為自己的情緒而攻擊別人. 「要有禮貌,看到長輩要稱呼人家哦!」父母親耳提面命. 孩子困惑地回應:「媽,我在路上遇到伯父很多次,我有叫他,但是他都好像完全沒有看到我.」「我在姨媽的臉書上留言,她有回覆別人的訊息,可是都沒有回覆我.」「我在學校跟表弟打招呼,他也都不理我.」 許多人都有過類似上述的經驗:上一代的親友因為彼此的衝突,把怒氣發洩到彼此孩子的身上.孩子雖然不知道到底是什麼狀況,但也多少感到困惑. 這種狀況在農曆過年、家族成員同時聚在一起時,也經常出現. 「你把這個紅包拿去給某某的孩子.」「你去叫某某來吃飯.」「你去跟某某說,我們今年不一起去拜拜.」大人小小聲對孩子說. 「你們幹麼不自己去說呢?」孩子不解,那個「某某」明明就在距離不到兩公尺的地方,爸媽為什麼不直接講就好了? 「囉嗦,去就對了!」大人惱怒,用力擰了孩子的大腿.孩子哀號一聲之後只能乖乖照辦. 尤有甚之,大人甚至會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洗腦」,告訴他們某某人多麼糟糕、多麼可惡,或不需要對他們有禮貌等.而孩子本著對父母親的忠誠,也會在不自覺的狀態下將對方當成敵人,大人的情緒也因而持續延伸到無辜的下一代.而這種情緒蔓延的源頭,很可能只是從一些微不足道的摩擦開始渲染. 情緒的界限俗話說:「冤有頭、債有主」、「各人造業各人擔」.看似簡單的兩句話,卻清楚點出「界限」(boundary)的重要性. 在現實世界裡,界限是為了劃分出特定的區域,讓界限內外的空間不至於混淆.情緒的界限則是指,個人在心理層面能夠將自己與他人區分開來的一種抽象概念:你是你,我是我;我們都可以擁有自己的情緒與需求,但也必須為自己的情緒與需求負起責任,而不是透過各種方式來控制、威脅對方,要別人來滿足我們. 情緒界限模糊的人,難以覺察自己的情緒從何而來,自己要為這些情緒負哪些責任. 因為缺乏自我覺察,所以可能會將情緒歸咎到外在世界;因為不清楚情緒的本質,所以會到處找其他人結盟,企圖要別人來為自己背書、壯聲勢. 舉例而言,這樣的人把汽車違規停在紅線上,被他人檢舉、拖吊後,卻抱怨檢舉人,抱怨拖吊大隊,抱怨世界不公不義,甚至PO文到臉書,希望得到同溫層的支持,他從來不會想到是自己違規在先,反而在心裡充滿對外界的憤怒.或者,即使發現自己有錯,還是硬要找個人來宣洩情緒. 為什麼釐清界限很重要?在家庭當中,界限模糊的父母親可能會將自己的情緒以各種方式發洩在子女或伴侶身上,或是嚴厲要求子女達到某種成就,但這個成就可能是他們自己一直無法達到的,於是不自覺地透過子女來彌補自己內在的缺憾. 相對地,界限清楚的父母親能夠覺察自己的情緒,他們當然也會感到難受,希望有人可以來陪伴自己,或想要抒解情緒,但不會任意將伴侶和孩子作為發洩的對象. 界限清楚的父母親能夠覺察自己成長過程對自己的期待與缺憾,也能同時了解孩子有他們自己獨特的專長與個別需求,而不會以愛之名,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孩子身上,並責備孩子怎麼都不懂得父母親的苦心. 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30個覺察8項練習,迎向自在人生當生氣、忌妒、恐懼等負面情緒來襲,你總是閃躲與忽視.但你愈逃避,卻愈不安;你愈否認,卻愈痛苦……你,可以從這本書開始改變!作者胡展誥諮商心理師出生屏東沿海小漁村,從小就喜歡聽故事、騎車到處亂晃.因為喜歡旅行、熱愛這塊土地,所以立志將工作的足跡遍及台灣每一個鄉鎮.本文獲寶瓶文化授權 超強大資訊懶人包!更多懷孕、育兒知識都在這~還有限時好康資訊喔!iOS請按此➡ http://apple.co/1zEGgXMAndroid請按此➡ http://bit.ly/1zEGI8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