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爸爸學習帶寶寶我一直覺得自己比較會帶孩子. 當然,我是媽媽,而且是兩個孩子的媽,孩子也與我親近,最愛叫的就是媽媽、媽媽.我很清楚知道自己對兩個孩子的重要性,有時難免忍不住「指導」一下老公怎麼「按捺」兒子. 直到兒子滿一歲半之後,似乎有愈來愈愛找爸爸的跡象.一方面我樂得輕鬆,但也從他們的互動中明白,有時真的該向我那初次當爸的老公學學. 孩子和爸爸在一起,笑得特別大聲這一點真的很奇妙.只要有爸爸在,兒子常常大笑到無法停止.父子倆常玩一些我看了都膽顫心驚的遊戲,刺激度根本不能與我陪玩時相比. 像是玩車,我就只是和兒子把玩具汽車「咻」過來「咻」過去,兒子雖然也很開心,但跟他爸爸玩的時候,就是把兩台車對撞,然後警車又開過來,完全是好萊塢動作片規模,可能在他們腦中還有爆破與槍戰之類的場景,那又是我不懂的境界了. 像是玩球,我也只是在地上把球踢來踢去,兒子跟著東跑西跑練體力,因為媽媽很怕球啊.但爸爸來玩,就會有高飛球、變化球,然後有快速射門,什麼絕招都使上了!這招真的很難學,我能做的就是不在旁邊緊張碎唸.所以爸爸三令五申,不准讓兒子看到我怕球的模樣,免得他有樣學樣.這危險任務還是交給爸爸吧. 孩子學會許多奇妙的詞彙最近兒子常指著書,一連用德文說了幾個我聽不懂的字彙.我想,是兒子發音還不正確嗎?問過老公才發現,原來兒子說的是「潛水員」、「耕耘機」和「意外(撞車)」,而且他講得很正確,倒是我從來沒想到要教兒子這些字.我發現自己比較會挑選認為孩子能懂、會發音的「安全」字來說,就算已經刻意要求自己不要用疊字,還是常脫口而出.但老公就是直接跟孩子對話,好像兩個同年齡的小孩一樣(恩,我知道有時候的確是事實),他們用的字彙,比較沒有「年齡限制」. 雖然現在要我說出德文的「耕耘機」,還是很饒舌,但我努力不要統稱交通工具為「車車」,而是把垃圾車、警察車、挖土機、救護車等,所有車種盡量說清楚.至於車子的品牌,就交給爸爸了. 家裡總是很亂,但好像也沒關係 每次我一個人帶孩子,家裡還是可以保持得很乾淨,但如果是老公一個人帶孩子,他就是專心帶孩子,家裡則亂得像被炸過一樣(的確像是被兩個孩子炸過). 說真的,我一開始有點生氣,弄得這麼亂,我回家後還要收拾,為什麼不一邊陪孩子一邊收呢?後來我觀察,其實我帶孩子,很多時候是啟動「50/50模式」,也就是我只有花一半的心思陪兒子玩,另一半則用在家務或其他事情上.對媽媽們來說,這似乎很正常,但對爸爸們來說,就不太一樣了,至少對我們家爸爸來說不是. 他和兒子玩,就是自己也下海一起玩!兒子玩沙,他也一起堆沙堡,然後一起推倒它.和兒子踢球,好像自己在練球一樣認真,滿頭大汗.這樣當然壓根沒想到要收拾. 所幸我們家爸爸,在送兒子上床睡覺之後,就會從頑童恢復成男人.其實一起收拾,很快就整理好了,和老公還可以邊整理邊聊天. 所以我現在不那麼「阿信」了.向老公學習,親子時間就專心陪孩子.家裡實在不需要常常像樣品屋一樣,重點是生活得愉快,這是我從老公身上學到的「亂糟糟育兒法」. 穿什麼沒差,反正一下子就髒了我不算太重視孩子衣著的媽媽,不過我有時看到老公幫兒子做的「造型」,實在不敢恭維,老實說,我還偷偷換過幾次.老公常說:「泥土就是小孩最棒的衣服和裝飾.」 看到臉書上,臺灣的媽媽朋友幫自己孩子打扮得像王子公主一樣,轉頭看看我們家弟弟,媽媽就自我安慰:「靠天然帥就好︙︙」因為德國孩子玩沙玩土,幾乎是每天的例行公事,我們家門口常見一堆沙土迎接來客.孩子穿得再帥再可愛,一到沙坑立馬灰頭土臉. 爸爸的解決方法是「多帶一套」,就不需要擔心寶寶弄壞或弄髒還得見人的衣服,讓孩子盡情玩耍.這可是老公的「搞髒髒育兒法」! 雖然我仍舊覺得「媽咪育兒法」有很多比爸爸厲害之處(例如我就有辦法讓兒子吃完碗裡的飯,爸爸望其項背),不過,偶而向兒子的大玩偶學習一下,放聲大叫、瘋狂大玩,以「亂糟糟」與「搞髒髒」育兒法,讓自己鬆一口氣,真是不錯. 每一天的教養,都為了孩子獨立那天做準備:德國婆婆教我的教養智慧有天孩子獨立生活之後......我與德國婆婆相處的幾年裡,最讓我佩服的是,她做到了每個母親的夢想:三個孩子都視母親為自己最好的朋友,也對母親充滿尊敬與深刻的愛.儘管臺德教育文化不同,親子互動原則都是相似的.所有孩子都需要父母的愛、陪伴與指引;最重要的教養場域,永遠在家庭之中. 作者凱若媽咪(Carol)與德籍夫婿、進入青春期的女兒,及好動的兩歲兒子,一家四口旅居德國.經營「Carol凱若媽咪的教育實驗」臉書粉絲專頁及部落格,並於「未來Family」開設教養專欄,與讀者分享德國生活與教育. 本文獲天下文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