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顧文默默又拖過了一個月人真是容易怠惰的生物特別是在面對自我上生活中嗑嗑瓜子聊聊八卦相較之下的確輕鬆許多 那段安胎無法下床日在我遐想著自己其實過著是貴婦般的日子後默默地度過一個月一個月其實可以為生活帶來很多改變超人夏從原本離開醫院時哭喊著媽媽哭聲響徹安胎區躺在病床的我除了噴淚啥都做不了到可以好好擁抱說再見返家睡覺的哭鬧到默默凝視旅程中帶回的母女畫像垂淚失序到適應過程讓人很心酸無論適應者是孩子還是大人 生命有時很狼嗆(其實常比預期中顛沛啊)即使百般不願意追求的往往是狼嗆中還能找到立足平衡點那關於身心靈的平衡點迥異於文化講究的「完美」 躺了一個月突破24周關卡一切剛開始 胎兒的存活率因此稍稍提高恩~大概是10%這是一開始我們迅速進入「過一天算一天」的緣由 過了這初始關卡在病床等待日子的度過與觀測之餘幫助胎兒腦部發育等藥物開始打入母體在陸陸續續許多媽媽進出之餘護理師開始說起要前往下一階段努力的話語短短一個月我躍身成為安胎區裡的資深者 在無比愛講求績效的國度裡這一刻令人五味雜陳與諷刺生命面前沒有績效可言學習歷程中甚少學習對生命的正視與關照無此境的比較與勝出引領前進彷彿只要依此前進就能抵銷內在莫名恐懼與不安... 我的風險依舊沒降低每三天抽血檢驗等報告的日子持續著曾有護理師主動想幫我詢問能否移至普通病房提升安胎品質這檔事默默沒了下文可想而知被主治醫師打回票我們依舊過著有今日未必有明日的生活在隨時需與死亡議題接觸的每個當下經驗著、恍神著、鬼扯蛋著.... 我與林爸一邊面對著這一切一邊相信著每回經驗都有其將傳遞的訊息而我的任務顯然不是在病床中試著如何挽救這一切倒成了尋找過程中一切經驗所彰顯的意義然後讓它極大化比起努力挺過這一切順勢而為的挑戰更大 一切都朝高難度邁進我忍不住跟我阿木碎念整個社會文化愛灌輸「愚公移山」的努力精神大有問題不如訓練孩子擁有冒險性格面對生命的未知人生很多事情真的不是靠努力就有結果我們究竟抱著何種相信堅持推動著著實讓人好奇或許很多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相信的到底合不合乎現實與人性只源自於幼小時期曾有如此強烈被告知著、提醒著、教育著... 我最感謝醫護人員的其中一點正是沒人在那段日子裡叫我努力點、拼命點這些在實務中不斷與生死交手的人啊想必更加清楚在死亡面對談論著「努力」、「機極」有多逼人沒有人擁有生死決定權即使掛著主治、主任、部長等頭銜都是往往還能安然躺著就好... 某天我一邊跟我家阿木閒聊著創傷對人的衝擊(話說我也徹底想不起來為啥會聊到這)講著講著還忍不住脫口說出「啊~其實你女兒我現在就是標準的高危險群啊~~」「啊~其實我現在這處境要不憂鬱還真的蠻不容易的~」我阿木三不五時還要聽我講著芭樂話語也是著實不易 過了24週很多話題其實更沈重住院當天開啟的芭樂選項看來有了進展只是進展伴隨的是更多風險與考驗 躺在對面的人家大半夜跟醫師討論著是否放棄將屆滿24週的胎兒一旦過了24周法定規定的必要急救措施與無法輕易放棄的沈重議題緊接而來那一刻顯然要面對的有著1.正視孩子接受插管治療的樣貌2.正視早產所伴隨的各種風險,無論是治療中的,生死拔河中的....3.正視孩子可能走向死亡、走向殘缺,或是遠低於期待值中的走向平安....4.每個變化都可能帶來對家庭的衝擊,未來的每一天變化,都比前一個月考驗我與林爸的智慧 而我們是否擁有足夠智慧因應這一切,沒遇到時誰也說不準...5.看似鬼扯蛋般與我阿木提到攸關精神上的考驗與風險,正要開始..........當然還有更多更多 深夜時刻躺在病床凝聽著他床的沈重議題實在不太好半開放式空間裡卻是誰都躲不掉日子一天天過有時只會讓人更加理解醫護不多語所彰顯的含義 關於陪伴與支持有時連積極安慰都著實不易特別當你比誰都清楚知道風險所在時於是主治查房時最常講的那句「還好好的就好~」成了很普通、很簡略卻很真摯的一句話我實在很難要求他更加積極些因為能讓我安然躺著如此不易 有時我忍不住佩服起周遭不時傳來很想確認、很想要有積極治療建議的聲音躺了那麼久我能想到問的問題依舊很少無非是「還能繼續安胎嗎?」「檢驗結果過關了嗎?」「抗生素需要重新開始嗎?」「我的手還可以休息嗎?」 如果會因此歡呼歡呼的背後是「安然度過測驗」更直白的答案其實叫做「還好還活著」只是在這狀態裡太直白並沒讓人比較開心 我常常佩服起周遭期待自己撐到足月的媽媽明明與我相似週數、風險更勝於我的他人是如何做到這樣的自我激勵?而我一邊躺在床上跟我阿木讚嘆著邊說起這樣我可能因為認真用力換來真正宮縮的論點邊逛起博客來下單書籍好翻閱轉移焦點我想我阿木那時一定常常覺得女兒在鬼扯但我的期待值逐漸縮小中也是事實縮小期待有時不是因為喪志只是更趨於現實 一過24周我期待的不是胎兒能夠撐到幾週大而是哪天我突然要被推出去搶救時可以在白天天知道半夜只剩我與看護時有多駭人... 沒辦法當半夜三不五時聽到他床被快速推出的聲音時我腦袋能夠聯想到的真的只剩下當年踏上集中營舊跡時站在無比狹小空間裡想像心理學大師Flankl描繪當代所處其中者如何在死亡恐懼下走向潰堤這一切讓人笑都笑不出來 想著想著竟開始慶幸著自己生存的年代慶幸著即使被推出去也有存活的機率雖然大的存活率與小的明顯失衡明明傷感無奈之時還能伴隨慶幸情感自己還忍不住讚嘆一下造物者的神來一筆在錯綜複雜、五味雜陳中讓人還能維持平衡 人真是很奇妙的生物時時比想像中強悍卻也比想像中脆弱除了每個當下其餘多是未知 難得可確定的是在那些日子裡如果有人站在我面前跟我大談正向思考我只想極力抓取我還能伸手取得之物死命丟躑出沒有形象的毫不猶豫著....這或許是我感念主治醫生凝視後輕拍我就離去之由 紀伯倫的「先知~論孩子」在這段日子重新成為我與林爸反覆咀嚼的內容即使過往一年被我們視為育兒的自我提醒此刻不免承認對其理解終究太淺薄 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他們是「生命」對他自身的渴慕所生的子女.他們經你而生,卻不是你所造生.他們與你相伴,但是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卻非你的思想.因為他們擁有自己的思想.你只能圈囿他們的身體而非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寓居在明日的住所中,而那是非你所能觀覽的地方,甚至不在你的夢中.你可以盡力去模仿他們,但是不要指望他們會和你相像.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會在昨日停留.你是弓,而你的孩子是從弦上射發的生命的箭矢.那射手看到了無盡路上的標靶,於是他用神力將你扯滿,讓他的箭急馳遠射.你應在射手的掌中感到歡欣;因為他愛飛去的箭矢,也愛靜存於掌中的彎弓. ~紀伯倫<先知>~ 那被我們視為「獨立個體」的自我提醒此刻才驚覺所謂的「獨立個體」即使在我的肚裡依舊成立即使有臍帶的連結我也無從控制他一絲一毫即使我滿懷期待與關心最後只能化為對自身的照顧我安穩了才能構成支持他成長的環境 這成為懷胎與育兒間的交會處另一交會處或許是更真實經驗生命的喜悅與無常 與這首詩相對映的是雅努什.柯札克的「如何愛孩子」被視為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他如何詮釋著孩子的發展成了躺在病床難以動彈的我另一好奇之處 當時是如何翻閱著一本本的書現在想想竟成了不可思議之處 林育立撰寫的「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成了夫妻倆病床邊的另一話題一邊閱讀著一邊回憶那年帶著超人夏的冒險之旅一邊產生對這個國家、民族、帶領者更多的好奇與對話一邊編織著出院後繼續冒險去... 厚薄不一的書籍與對話沖淡許多對未知的多餘恐懼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好奇、思考、平靜與樂趣還能好好翻閱著書成了另一種享受雖然一切僅源自於躺在病床上的日子真的太無聊... 無聊與未知交織下的病床日子莫名成為另一個可直觀自己的現場這是成為媽媽後很需要卻常在繁瑣生活中簡化、甚或遺漏的一部分.... 「延伸閱讀」親愛的孩子,我們要提前告別了嗎?(1)親愛的孩子,我們要提前告別了嗎?(2)親愛的孩子,我們要提前告別了嗎?(3) 「書籍推薦」有興趣者可開啟連結閱讀書評1.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2.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 更多生活紀錄與分享請連結「部落格」與「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