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作慢吞吞,不是因為他懶惰!——確認肌肉張力與動作發展狀況上小學前,姍姍曾經接受一段時間的早期療育服務.當時,幼兒園老師總是向媽媽反映姍姍動作慢.透過朋友介紹,媽媽帶著姍姍到復健科診所接受評估,隨後醫師建議替姍姍安排診所的職能治療師.訓練的重點,主要在於她的手眼協調及手部張力問題. 過程中,治療師發現姍姍的抓握能力比起同齡的孩子較為落後.治療師也提醒媽媽,這部分將會明顯影響姍姍進入小學後,握筆寫字的品質. 儘管如此,姍姍的爸媽似乎不太當一回事.對於職能治療師的建議,經常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有想到才加強.後來更是因為忙於工作與家務,沒有再讓姍姍繼續接受療育.對於精細動作低張力與手眼協調的問題,媽媽也沒有特別留意. 然而,很明顯可以觀察到,凡是需要動手的事情,姍姍的意願都不高,能拒絕就拒絕,能迴避就迴避.母女倆總是為了動作慢這件事起衝突. 「姍姍,妳在幹麼?演慢動作嗎?剛才就要妳把桌上的東西收拾好,都過多久了,妳還在慢條斯理地收,桌上還是一團亂!」「我有在收啊,幹麼一直催我!」「妳到底要收到民國幾年?看妳這速度,不如我自己收還比較快.」「我已經很快了啊!」「這樣叫快?那世上大概也沒有慢這個字了.」「妳愈說,愈會打斷我,我的動作就會更慢.還不都是妳害的!」「自己動作慢吞吞,還怪我這個媽媽囉嗦害了妳?」母女倆的對話一來一往地,像一場又一場打不完的乒乓球賽. 其實姍姍心裡很委屈,她覺得自己已經很認真地收拾桌面了.倒不是因為桌上的東西太多才花那麼多時間,而是自己收拾東西時總是「卡卡的」,很是吃力. 關於這點,不只發生在收拾東西這件事上,在寫作業時更是明顯.「我已經很認真在做了!」這句話,姍姍已經說了不只一次、兩次,甚至說過上百、上千次.但是說歸說,媽媽總是看不到姍姍的成果.對媽媽來說,姍姍的慢吞吞等同於「懶」,是她的惰性使然. 但是,對於「懶惰」這樣的評語,姍姍是絕對不願意接受的. 孩子拖延,心理師這麼說——優先確認動作能力發現孩子動作慢時,請先暫時將自己心裡的那把火壓下來,優先釐清問題源頭.再次強調,請別急著採取責罵的處理方式,那會使孩子愈來愈挫折,而且他的動作並不會因你的責罵而變得比較敏捷. 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判斷孩子是否在每件事情上,如遊戲、娛樂、活動等,動作都緩慢,還是只對你交代的某些事情「選擇性」地動作慢. 如果是本身動作肌肉張力有問題,其拖延反應會是跨情境的,也就是在多數事情上都容易出現動作緩慢的情況.在這種狀況下,通常是孩子有在做事,只是動作很緩慢. 這時,我們需進一步釐清,孩子動作緩慢是否有生理性的原因.先確認孩子在粗動作、精細動作上的協調能力,以及肌肉張力或肌肉耐力等,是否與同年齡孩子的發展相似. 關於孩子粗動作、細動作等更進一步的細節評估,可以委請相關醫療院所的復健科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進行協助評估.至於另一種動作緩慢,請留意是否為態度問題:因動機不足而導致拖延成性.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往往會觀察到孩子把注意力、心思放在其他事情上.他會跑去做別的事情、玩別的東西,不管怎樣,就是沒有在做你要求的那件事. 如果發現孩子動作慢是因為態度問題,那麼,在你下達指令後可以選擇站在一旁,親眼看他立刻把該做的事情完成.除非他能清楚地說明當下非做那件「非正事」不可的理由(而非找藉口搪塞),並且說服你. 同理發展落後的孩子過去在醫院服務時,復健部的專業團隊是由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以及心理治療共同合作,一起協助需要幫忙的孩子.接受療育的孩子,包括發展遲緩、自閉症、過動兒、選擇性緘默症、腦性麻痺、智能障礙等. 以腦性麻痺為例,不僅是粗動作、精細動作、口腔、構音、語言表達及認知能力需要被關注,在心理層面上,例如情緒表達與控制、人際互動與社交技巧、自我概念、自我意象、自尊心、自信心及正向行為發展等,也要全面納入考量.這些項目在我當時身處的部門裡很被重視,也積極關注. 部分動作、肌肉張力控制處於低張或高張的孩子,他們在身體動作、肢體協調上的控制不太理想,往往也會深深影響到他們的情緒反應與挫折感.這些孩子常常感到身不由己,羨慕其他人能動作俐落地完成日常事物及學校裡的學習.畢竟,沒有人會想被嘲笑、諷刺、排擠,或貼上各種關於懶散的標籤. 在早期療育的團體裡,如果治療師一時忽略了腦性麻痺或動作發展落後孩子的狀況,很自然地給出一個指令:「小朋友,現在開始收玩具囉!」會發現其他孩子已開始動手收拾,而腦性麻痺的小孩儘管也想參與,卻僅僅是在座位上調整了一下姿勢.甚至光要離開座位就花了好多時間.往往還沒順利移動好身體,其他小朋友已將玩具收拾乾淨. 這種情況也常發生在學校的教室裡. 只要下課鐘聲一響,多數小朋友便會往教室外衝出去,腦性麻痺或動作發展落後的孩子,可能還沒移動到教室門口,上課鐘聲就響了. 你能了解這些動作反應、動作協調、動作控制、肌肉張力有困難的孩子,他們心裡的感受嗎? 當孩子因動作關係導致拖延,我們該給的不是催促,不是指責,而是給予符合他們需求的協助.例如,調整所要進行事情的量,或對他的肢體動作緩慢抱持寬容與接受的心情.當然,必要的動作或張力控制訓練依舊要進行. 事實上,光是每天學校早自習的聯絡簿抄寫,就會讓這些握筆困難的孩子吃足了苦頭,經歷相當的挫折.如果大人們不夠貼心,孩子沒有獲得應有的協助與對待,他們就得花更多的時間去進行這些活動.除了被父母責罵拖拖拉拉之外,和其他同學相處的時間減少了,連帶地也容易造成同學間的刻板印象、反感與排擠. 電影<佐賀的超級阿嬤>中,有個最令我感動且印象深刻之處,即是劇中人物的細微貼心.超級阿嬤所強調的貼心,是不會讓人感到尷尬,細微到令人難以察覺的幫助.我想,面對動作緩慢卻身不由己的孩子,應該給予的,正是相同的貼心. 戒掉孩子的拖延症「為什麼還不去洗澡?都幾點了?」「快去寫功課啊,你要寫到半夜嗎?」你不斷催促,孩子卻仍一再拖延,甚至影響你們的親子關係……其實,孩子的拖延,是來自他內在的恐懼、焦慮與追求完美…… 只有了解孩子拖延的原因,才能真正對症下藥. 作者 王意中 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本文獲寶瓶文化授權 超強大資訊懶人包!更多懷孕、育兒知識都在這~還有限時好康資訊喔!iOS請按此➡ http://apple.co/1zEGgXMAndroid請按此➡ http://bit.ly/1zEGI8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