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教信任媽媽們往往忽略了自己是一個多麼不信任孩子的指導者;不了解擺在眼前的,原來就是一個可以完成責任與信任循環的機會. 沒有責任做為中介,人不能表達「信任」,也不能了解「被信任」的意義.但是責任的規模可以小到很小、大到很大;如果想要盡早學會親子「信任」這一課,絕對可以從幼兒時期就落實於生活,而不是空喊「媽媽相信你,你一定做得到」,就能建立孩子的信心. 媽媽們往往忽略了自己是一個多麼不信任孩子的指導者;有時是怕孩子去完成責任,會帶來更多麻煩;有時是怕他們在完成責任當中受傷害;但更多的時候,是因為不了解擺在眼前的,原來就是一個可以完成責任與信任循環的機會. 讓小小孩自己倒一杯水、打一個蛋這種生活學習,如今已是媽媽們願意也了解的信任教導;但同樣的父母,卻不一定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拿起筆,把眼前的一個水杯好好畫出來,或在教導下穿針引線之後,就可以自己縫紉.很多其實只需要一點耐心或逐步克服一點小困難的工作,往往就被父母自行歸類於興趣或才能的一方.而課業也一樣,父母很少運用信任所能發揮的力量. 信任不是禮物,不能愈送愈大.在我的眼裡,信任就像滾元宵.父母先投出一個善意,那點「信任孩子做得到」的善意就是餡.這個善意滾上薄薄的第一層粉之後,信任就轉為能力.而後繼續一次次的努力、再努力,最後滾成了一顆元宵,擴大的全是屬於能力的粉,而不是餡.但誰來判斷一次次努力的規模呢?當然是父母.父母保持彈性的進退,何時該給予鼓舞,何時可以強力要求,才是「信任」的實務工作. 我記得小時候,媽媽教我做家務,以整理一隻燙過毛的雞來說,就分為十幾次才完全放手讓我做.將近五十年前,家裡一個月頂多兩次會以整隻雞做為食材,母親在規劃這個教導時持續了好幾個月,是因為她了解,養成能力對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來說,需要一步、一步來;但那一步、一步當中,又不能只是看過或做過就好,絕不能疏於練習,每逢有機會就要溫故. 我記得頭幾次媽媽在燙雞時,只讓我在一旁看,看她怎麼穩穩抓住雞的兩腳,在煮開的水裡翻身燙毛,但她不會讓這麼小的我就嘗試這種事.我也很乖,不會不管大人的生活現實,習慣得寸進尺.我因為早早學會尊重大人的判斷與決定,更增強了母親對我的信任.陪伴過媽媽拔兩次雞毛,仔細的示範怎麼處理大羽毛和需要用眉毛夾處理的小細毛之後,母親才放心的讓我自己處理,分身去做其他事. 我為了想學拔毛之後更細部的工作處理,一心一意把眼前所會的工作,做到能贏得母親的讚賞,那就是除了交給她一隻乾淨俐落的光雞之外,我還把毛都包好了拿去丟,也把地都洗得乾乾淨淨.得到信任之後,母親開始教我怎麼取內臟,做米血.我每學會一件事,就代表下一次不用任何提醒,能從頭至尾完成同樣的工作. 母親用信任,養出我一生受惠無窮的工作習慣──從計劃到完成.她不是發號施令,也不會不停的協助我,更不會在我的工作成果並不夠好的時候,敷衍了事的說我「已經很棒了」.她總是客觀、誠懇、平心靜氣的跟我檢討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的方法.記憶裡,我的生活裡不是由稱讚或責備填寫起來的,而是充滿了信任的、一個大過一個規模的「能力訓練」. 我的弱點,因為母親信任我而得到更好的提升,我的強處,也因為母親對我的信任而得以盡情發揮.比這兩者更好的是,這種教育的養成,使我在面對任何責任時都習慣對事不對人;習慣要求自己勝過要求他人. 媽媽是永遠的老師:代代母親的溫暖傳承一個孩子由母親啟蒙人生,當他生活裡最初的老師,是絕對的幸運.一個孩子的母親,能因為子女智能的增進,而不斷鞭策自己成長,因而成為終身都能指點孩子迷津的老師,是生命最高的祝福. 作者 蔡穎卿1961年生於台東縣成功鎮,畢業於成大中文系.著有<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廚房之歌><我的工作是母親><漫步生活——我的女權領悟><從收穫問耕耘,腳踏實地談教育><旅行私想>(天下文化);<在愛裡相遇><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Bitbit,我的兔子朋友><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兩個人的餐桌,兩個人的家>(時報出版);<我想學會生活:林白夫人給我的禮物><50歲的書桌>(遠流出版);<廚房劇場><空間劇場>(大塊出版);<我想做個好父母>(親子天下). 繪者 翁書旂/封面1990年生,畢業於羅德島藝術學院,目前執業空間設計. 本文獲天下文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