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貝要上幼兒園了〉「愛我,不愛我……愛我,不愛我……」「妳愛我嗎?不,妳不愛我……」「我相信妳是愛我的,不,把我送來就是不愛我……」「妳真的愛我嗎?不然,怎麼還不來接我?」直到下午四點,孩子才嘆口氣:「呼!還好,妳是愛我的.」大人談戀愛患得患失時,會折騰玫瑰花;假若幼兒園的孩子也比照辦理,他們的得失頻率之高,可能需要來把大黃菊了.幼兒園這個級數的小孩,每天要固定和媽媽分離八小時,算是「有生」以來最大的考驗了.發展上有沒有能力是一回事,是否情願跟愛人分開,又是另一回事.「為什麼有能力就要付諸實現?」會表達的小孩可能會這麼問.還好,這個級數的寶寶不會問,只會哭──各式各樣的哭. 面對哭,我的「三步曲」方法我們家的四個小孩,樣本雖不夠大,但仍有顯著差異,同樣的父母基因,同樣的教養方式,適應過程中仍依著個性而有所不同.只不過,相同的是一樣都會「哭」:悶哭、大哭、涓涓細流、永無止境地哭……有的可以用集勇敢貼紙換禮物搞定,有的死纏爛打、拖住媽媽,用全世界來換也不要.我的伎倆老實說也不多,軟的、硬的和大家雷同.有時甚至耐性盡失,直接開罵,孩子才願意讓爸爸帶離凶惡的母老虎.最慘的是老三,哭了半學期,哭到好一陣子不能留在班上,只能在空曠的廚房和阿姨待在一起.那些年,我真的沒什麼特別好的方法,大多由著習性在處理小孩,然後再來一天天無窮盡地追悔自己應該做得更好.如果習性中還有一點清醒的成分,那就是到了老三和妹妹要上幼兒園時,對於孩子們的眼淚,即使我一樣不太會處理,但已鍛鍊得可以不太焦慮.我的「三部曲」方法如下: ●首先,想方設法讓他們去上學,如果不能和我分開,就改讓爸爸送.●接著,盡量和老師同在.放學時聽老師訴苦一下,笑著向老師鞠躬:「謝謝老師,辛苦了,雖然他在學校常常哭,但回家後都很開心地告訴我,妳對他很好.昨天還因為他少哭一點給他糖果.」(心機媽媽想讓老師不只看到孩子的哭,也看到他有注意到老師對他的好.)●然後,再轉頭對孩子說:「喔~今天有哭?好吧!你看,媽媽有說到做到,來接你了!」然後蹦蹦跳跳,牽手回家. 用故事、遊戲和繪畫營造安定感三、四歲的孩子上學,不用煩惱他們是否求知若渴,那本來就不是他們上學的任務.他們和小學生不同,心裡有很大一部分還只有一、兩歲,時不時就會摔回去那個年紀會有的樣子.這年紀離家上學的任務不多,一是經歷與母親的關係夠安全、穩定,不會因分離而讓自己的內在破裂到修復不了;二是努力撐出和家人以外的人際適應能力. 一、穩定親子關係姑且不論孩子哭了怎麼辦,每天幫他們洗澡時,我都會細數他們在學校吃了什麼(公布欄有貼)、睡了多久.1.媽媽是無所不在的例如:「你中午吃麵對不對?我當然知道啊!偷偷告訴你,你不要告訴別人.幼兒園時不時就有些蝴蝶、蒼蠅、蜜蜂,那都是媽媽派去看你的精靈,你別打牠們喔!記得是媽媽請牠們陪著你上課的.」說得振振有詞,只是想讓孩子們知道,與其帶我的照片,不如注意園內的蝴蝶和蒼蠅,媽媽其實無所不在.2.準備好下台階要是偶爾猜錯了呢?就敲敲自己的頭,說:「喔?雷達不靈了嗎?」 二、發展其他人際關係幼兒的潛意識和意識不像大人那麼界線分明,通常透過故事、遊戲和繪畫,更能擺渡焦慮.1.潛意識的灌輸晚上睡覺前,我很會瞎掰一些類似<湯姆歷險記>的故事,大意都是:有個娃兒到了新的環境(公園、百貨公司、圖書館、哪個阿姨家或婆婆的古早厝──就是不說幼兒園,說了他就會開始擔心上學的事了),害怕又好奇,發現了什麼寶藏、交了什麼朋友等.故事必備兩、三個夥伴和至少一名大人,加上一個還不錯的結局,剩下的,就隨口胡謅吧!2.意識的培養幼兒園的小孩和小一不同,無須期待他們很快就愛上老師(太快反而可怕吧),老師的存在也不是為了取代媽媽(孩子好不容易接受了爸爸當「第三者」,難道現在又要他很快移情別戀?).老師在剛開始時表現的耐心,就是在建構安全的空間,引導孩子透過遊戲、故事,去接觸更多人和有趣的事物.「老師和同學沒有因為我害怕而消失」,這件事本身就有擴大適應圈的意義.慢慢地,孩子就會在自己的安全感「觸底反彈」之後,自然地與老師、同學連結.這個過程沒有時間表,媽媽和老師只需手牽手安心地等待. 想買當然要買最便宜!超殺價格的育兒好物,都在媽咪拜LINE!按這立刻加入>>https://goo.gl/CzfZpJ 延伸閱讀幼兒園的第一堂課:分離焦慮來了小孩五歲要讀幼兒園了嗎?政府提供免學費就學補助,讀私立也可以申請喔! 還是喜歡當媽媽:心理師媽媽的內心戲她,是心理師,職業婦女,也是兩對雙胞胎的媽!心理師媽媽理性、柔軟兼具的獨白與內省,給所有媽媽一份不完美的勇氣. 作者洪美鈴(諮商心理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目前正在攻讀博士班.諮商專業資歷超過十五年,目前在吾心基金會與各級學校擔任心理師,同時也是「親子天下」與「未來Family」的專欄作家. 購書連結博客來金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