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那個小妹妹好厲害,鞦韆盪那麼高”“來,你也學她,腳伸出去縮回來”“哎呀,叫你學你怎麼這樣呢?盪阿”“你比她還大,怎麼連這樣都學不會”“哇,這個姊姊很會吊單槓,你也來試看看”“我不敢”“連這都不敢,真沒用”以上場景是我在公園經常遇到的真實情境,對話中的小姊妹是我的小孩.每次遇到這樣的情形都很想告訴那些家長,放過你的小孩吧!我的小孩這麼小就學會,是每天混公園,也是我放手讓她去嘗試才摸索出來的.不是在一旁聲控,小孩就必須滿足你的期待.大人的氣急敗壞對照小孩一臉委屈,看著於心不忍.有一種家長,到了公園,這不准那危險,那個髒.小孩碰每一種遊具都必須受到嚴格的監控,五六歲還抱著溜滑梯一點都不誇張.這樣的引導方式教小孩怎麼能自由發揮?第一胎新手媽媽時期,很少帶小孩出外探索,即使有多半也是挑人少的時候玩一下.但有了老二後,關在家變成一種酷刑(各位媽媽你們懂的!),也因此開發出我兩個小孩的奔放潛質.老二大概三個月左右,就跟著姊姊到公托上課,姊姊上體能課時她在一旁翻滾.六七個月左右,穿著薄長褲,開始公園探索.公園軟軟粗粗的地墊、地上的落葉樹枝,草地爬行都是很好的感官刺激.至於姊姊因為媽媽注意力比較分散了,她反而玩得比較開,自己學會了很多攀爬技巧,跟其他小朋友的應對也瞬間增進許多.雖然媽媽累了一點,必須跟在小的旁邊,同時眼睛要注意老大的動向,不過能同時讓兩個小孩放電,晚上也相對輕鬆很多.兩個孩子天生的氣質迥異,老大活潑好動愛挑戰,老二慢熱怕熱擅觀察.儘管從小看著姊姊爬樹攀爬,甩來甩去,她也不爭不搶,就讓姊姊表現去.習慣了媽媽的放牧教養,她們都很愛在戶外活動,手腳沒那麼靈活的妹妹在看多了姊姊的示範後,有天就突然開始進擊了.說到底,家長的態度是小孩放心探險的關鍵.與其一再告誡,那個危險這個你還太小,不如在安全範圍內陪著她一起嘗試,失敗再來過就好.大女兒吊完整趟單槓、三歲妹妹學會盪鞦韆的那天,臉上的笑容我永遠記得,微微抬起的下巴,那是她們為自己喝采.“這一代孩子所面臨的挑戰,是父母從各方面干擾他們遊戲,告訴他們該如何解決問題,甚至在必要時為孩子說話.這樣的過度干預或「控制」,限制了孩子自行面對挑戰的能力,讓他們無法從中學習,便沒機會進步,更不會有主動嘗試新事物的信心.”節錄自<別急著給糖吃,先教孩子思考>.大人們常以自己的角度看小孩,希望一切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有時候甚至只是為了迎合大眾的期待,畢竟在這個動不動就網路公審的時代,在外的言行舉止都很容易被放大檢視.多鼓勵小孩嚐試,做沒做過的事”我覺得你可以喔!”、”這個跟上次那個很像你試看看”….如果家長本身表現得比小孩更不感興趣,他們連接觸的機會都沒有.比如玩沙,很多家長怕髒;比如爬網,怕太高小孩摔下來….但真的不行嗎?可以的,只要大人肯定的眼神,每個小孩都是進擊的小巨人,母胎帶來的無懼精神是很驚人的.小孩的成長過程中有好多要學習,父母也是.常覺得因為有了小孩,看事情有了不同的視角.他們追隨著我們,相對的我們也因為孩子而進化蛻變.都說”父母的保值期只有十年”,十年很快就過了十年間嘮叨的話不會少,但正向的話卻常常忘了說.期盼小孩活得自信有勇氣無所畏懼之前,先讓自己當個讓小孩可以放心信賴的厲害大人吧!我的粉絲團 熊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