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二女生的臍部出血 這是我從醫以來,第一次碰到最年輕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病人.她才國二而已,離初經不久,沒有經痛,但經來會臍部出血.一位國二女生,初經發生於小六,三個月前的某一天,在洗澡時,忽然發現在她的肚臍處有些許的滲血出來,這是以前從沒有過的事情,而前一天月經才剛來,她不知發生了什麼事,趕緊告訴她母親,母親聽了之後也嚇了一跳,馬上帶她來到診間.小朋友從沒經痛過,經來也沒什麼不舒服,她也沒洗或挖肚臍眼的習慣,我檢查時,肚臍並無惡臭滲出物,也沒紅腫,用棉棒輕輕擦拭肚臍處,可以發現棉棒上沾了些許的暗黑血漬,據自己過去臨床的經驗告知,在月經來臨的時候,身體上任何地方的出血,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現象,因此小朋友肚臍的出血,我也是這樣認為,所以我就轉向跟母親說明,並擬定治療的計劃,母親也答應了,第一個月的月經來時,肚臍處就沒再出血,因計劃要服3個月的藥劑,所以仍建議小朋友繼續服藥,服藥結束,小朋友的肚臍都沒再有出血的現象.我們都知道,子宮內膜是子宮腔壁的內襯,作用在於提供胚囊的著床、胚胎的居住場所,否則光溜溜的子宮壁,胚囊一來,不易著床不打緊,還會一溜煙就流掉了,但是子宮內膜是屬於生命體,有生命週期(約30天左右),時限一到,它就必須汰舊換新,可是汰換進行的時候,它會扯斷連結的血管而造成出血現象,因為幾乎是一個月進行一次,所以中國人就特別取名為月經,讓我們一目了然就知道它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外文的menstruation就沒有這樣方便.當月經來的時候,因為是子宮腔內幾千萬條內膜血管同時進行,所以一時血量很大,而子宮頸偏偏又是狹窄的管徑,因此無法在短時間讓這一波經血宣洩完畢,但時間卻很緊迫,因為下一週期的新生內膜緊接著要上路了,所以為了加速排除,子宮會自動收縮協助,可是這樣一縮就會將部份經血逆行擠出雙側的輸卵管外,經血是有夾帶內膜碎屑的,因此這些內膜碎屑群會掉落在腹腔內任何一個地方,並在那個地方定居繁殖(這叫做異位內膜),然後當子宮經來了,這些地方也會同時發生出血現象,因它們並不是發生在血管內,所以出血時是呈噴射狀,它們會刺激腹膜引起疼痛,這就是經痛的來源. 最有名的就是卵巢巧克力囊腫,它除了有噴射性出血之外,異位內膜碎屑還會往卵巢內部鑽,因此出的血就會被卵巢外被包裹著跑不出來,時間一久,積的血多了,除了撐著卵巢壁引起疼痛外,還會形成所謂巧克力囊腫,這時就有一點不妙,因積的舊血會壓制正常的卵巢組織,除了卵巢功能會受損,排卵功能也會跟著差,這一來對要懷孕的女性是不利的,因為治療療程有時需一段時間,妳若不提早做準備治療,屆時不孕,心裡會很痛苦的.第二有名的就是直大腸內膜異位症,這是因直腸位於腹腔的最底部,內膜碎屑分子雖小,但仍有重量,因此大量屑屑掉落在直腸上是可想而知的,輕症的話,月經發生時,會同時拉肚子,但因直腸壁薄,大血管少,因此內膜細胞很容易侵入腸壁的神經組織,這樣一來,女性無時無刻不受疼痛腰酸背痛折磨,這時的治療不是將異位內膜去除就了事,還要等受損的神經恢復過來是要花一段很長的時間,所以專家一直強調要早一點治療就是這個原因,但有幾個女性會聽入耳,大家心裡有數.直腸的異位內膜也會造成團塊,而直腸癌的陰影籠罩,所以一旦直腸鏡發現腫瘤就急忙將大腸切除,結果是虛驚一場,但刀已開了,傷害已造成了,後悔已來不及了.異位內膜碎屑有重量,所以掉在腹腔底部,大家可以理解,可是它會飄浮到腹腔的天花板(橫隔膜)去,就另人費解,解釋的不外乎直接性、血管性或淋巴性,但很少得到証實.肚臍處周圍血管更少,內膜屑屑經過血陸而來,機會當然不多,所以飄浮說就更被大家所接受.可是肚臍範圍很小,想來這裡,還真的有點困難,所以臍部異位症的發生率只有0.5-1.0%而已,而自1886年第一次被報導之後至今,全世界僅有一百多例而已,其中大多數是腹腔鏡手術後引發的,原發的就更少了,得到的人只能認衰而已.大部分的症狀是在臍部形成結節,這常被誤以為是癌症,等切下來送病理後才知道是內膜異位症.而經來臍部出血的案例並不多,可是一旦確診就該馬上治療,否則萬一形成團塊,處理起來就有一點麻煩.而有些專家認為,有了臍部型內膜異位症,因它是從子宮飄浮過來的,所以照推論腹腔內應該也有異位內膜的蹤跡,所以應早早治療,免得日後有後遺症.一般的看法,臍部位於腹腔上方,又距子宮很遠,所以發生年齡不會很早,據研究多在20歲之後,甚至日本醫生還報導過一個案例是45歲,像我碰到的國二生應該算是最年輕的了.治療異位症,每位醫生都有自己的見解是無可厚非,但我最不贊成的是吃吃止痛藥就可以的建議,因為它的後遺症真的很大,我認為既然異位內膜屑屑能飄浮到腹腔內遠方,難保有一天它不會跑到身體更遠的地方如腦部或脊椎,那時就糟了. 林正權醫師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日本川崎醫院子宮鏡研修經歷:宜蘭羅東聖母醫院婦產科產科主任、博愛醫院婦產科產科主任現職:林正權婦產科診所負責人本文由林正權醫師授權轉載原文來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