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接了一通電話後,心情久久難以釋懷,我蹲坐在地板上若有所思,想著想著甚至難過到開始哭了起來,連蜜蜜跑過來要找我玩,都沒什麼心情陪她玩. 「媽媽,妳怎麼了?」蜜蜜看到我哭泣的臉,表情似乎有點嚇到. 「寶貝,媽咪沒事,我只是有點難過而已,就像妳有時候難過時會哭哭一樣,我也會有難過傷心的時候,哭完就沒事了,別擔心.」 說完,我還是繼續任由悲傷的情緒宣洩著,止不住的淚水滑落臉頰. 「沒關係!哭哭沒關係!有我陪著妳啊!」蜜蜜一邊說一邊拿著衛生紙,坐在我旁邊陪著我哭. 看到這暖心的一幕,聽到這熟悉的台詞,讓我頓時間忍不住破涕為笑了.這是平常她哭泣時,我最常說的一句話. 「沒關係!哭哭沒關係!有我陪著妳啊!」 必須說,其實這樣的安慰方式,是在我接觸RIE教養法之後的轉變.在還沒有接觸RIE教養法之前,每當孩子哭泣時,很容易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不要哭了,這又沒什麼好哭的啊!」又或者是「不要用哭的,用說的!」縱使我並沒有大吼大罵,(但或許語氣會有那麼一點不耐煩就是了),聽到孩子哭泣時的直覺反應,就是希望能哄到他們不要再哭了,所以總是習慣連哄帶騙,盼著孩子們高分貝的哭聲,能夠盡快稍稍平息下來. 但說也奇怪,往往越叫他們不要哭,哭得就越大聲!!!!彷彿自己的心情沒被理解覺得更委屈難過一樣.孩子哭得越大聲,父母就越容易心煩,就算原本想好聲好氣的安慰孩子、理解孩子,但當面對陷入歡必霸哭個不停的小人兒,好說歹說怎麼勸怎麼說也說不聽時,往往連自己也會不自覺跟著孩子的情緒波動起舞. RIE教養法的其中一項核心原則就是:永遠,永遠,永遠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 我們所能送給孩子最大的禮物就是完全接受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感受,還無法完整用言語表達自己的孩子們,其實孩子們只是透過哭聲來表達他們的情緒,只要是人都會有情緒,尤其是大腦前額葉還沒完全發展的嬰幼兒,更是難以控制他們的情緒,所以三不五時就會情緒大暴走,可能前一秒還玩得很開心,下一秒就瞬間進入異次元空間開始哭個沒完沒了. 事實上,要能耐住性子容許孩子們宣洩他們的負面情緒感受,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方法或秘訣,唯一的方式就是:「多練習」.我知道這方式聽起來或許有點沒建設性,但其實我也是一樣一直不斷地在練習摸索中,透過一次又一次練習與孩子的哭聲和平共處,練習當發現自己情緒快要上來時能夠深呼吸暫緩一下,練習和孩子一起認識情緒. 今天下午蜜蜜睡完午覺起來時,我們又剛好一起做了這個「練習」.睡完午覺起來的她,因為沒睡飽,情緒變得很不穩定,一直拼命歇斯底里地狂吼狂叫大哭,怎麼安慰也沒用.她之所以狂哭的原因,是因為她起來後看到我不在身旁,覺得我沒有陪著她而感到不滿. 我回到床邊陪著哭成淚人兒的她,跟她說我剛剛只是去上廁所而已,所以才會離開,坦白說,在那個當下我自己情緒也快起來了,(內心OS:拜託~老娘連上個廁所都不行嗎?)孩子無理取鬧式的哭鬧,是最容易惹怒爸媽的一種哭法.但在察覺到自己的情緒後,我也試著讓自己深呼吸暫緩一下,不急著安撫孩子的哭聲,而是靜靜地什麼話也不說,就只是坐在她的旁邊陪著她.等我自己慢慢緩和下來了,理解她可能是因為一睜開眼睛看到我不在身旁,加上又沒睡飽,所以情緒比較不穩,才會一直狂哭.我抽了一張衛生紙,試圖幫她擦眼淚擤鼻涕,沒想到這時候的蜜,居然回我:「吼~我還沒哭完啦!哭完再擦啦!」 當她這麼一說完,我其實嘴角已經有點快失守了,想笑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孩子哭的表情好笑,而是在那瞬間,真的覺得孩子長大了,她已經理解自己的哭泣,只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方式,所以才會用這樣的方式告訴我:「我還沒哭完哭夠,請妳等等我好嗎?」 想想方才的我,都一樣需要時間消化自己因為孩子的哭聲而焦躁不安的情緒了,同樣的,孩子也需要時間消化自己的情緒,為什麼我就不允許孩子們可以有情緒?為什麼我就不允許她能夠好好哭個夠呢? 大約過了五分鐘後,蜜的哭聲漸漸平復下來,要我拿衛生紙給她幫她擤鼻涕,我問她心情好多了嗎?她點點頭自己擦乾眼淚,跟我說她哭得有點渴想喝水了.剛剛那個哭得歇斯底里的孩子,一瞬間消失不見,彷彿剛才根本沒發生過任何事一樣.才明白,其實孩子們只是需要時間,能夠好好理解自己的情緒,能夠好好宣洩自己的情緒,能夠知道有人在他們擁有負面情緒時,還能保持冷靜心平氣和地陪伴著他. RIE教養法並不是像神奇的魔咒,可以「立竿見影」馬上見效.相反的,它需要耗費更大的精神和耐心,覺察孩子的同時,也覺察自己處在那個當下的情緒感受.更多時候的壓力,是來自於旁人的閒言閒語,和異樣眼光的投射.「孩子還這麼小,跟他說這麼多他聽得懂嗎?」「就開電視或拿玩具給他,轉移注意力就沒事啦!」「你們就是太寵,他才會無法無天地哭個不停啦!」 如果不是接觸了RIE教養法,我自己內心也曾無數次浮現出這些質疑的聲音.也曾好幾次在面對孩子無理取鬧的哭聲時失控咆哮過,但每每在吼完孩子之後,就會對自己剛才猙獰的面孔懊悔不已. 大吼大叫的教養方式不適合我,那只會讓我更厭惡自己猙獰的面孔.在明白了其實情緒就只是情緒而已,孩子們現階段也只是在認識自己的情緒,如果只是因為不想聽到孩子的哭聲,或覺得孩子的哭聲令人心煩,而利用「恐嚇」或「威脅」語句,「你再哭我就XXX」或許這樣能讓孩子因為「恐懼」而震懾住,然後「聽話照做」,但孩子們真的「聽話」了嗎?還是只是因為「害怕被打」、「害怕被罵」,所以暫時勉強假裝聽話? 我們的社會似乎覺得有情緒的人是比較「劣勢」的人,所以往往看到有情緒的人,總是會貼上標籤說這個人「情緒化」.然而,其實情緒沒有所謂的好壞,當情緒透過正常的方式宣洩完之後,反而是有助於紓解心中的壓力. 我這麼說的意思,並不是鼓勵大家盡量發脾氣,盡量宣洩情緒,又或者是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時,就任憑孩子哭個不停哭到肝腸寸斷也不予以理會,而是希望能夠以更正面的態度去面對所謂的情緒,無論這個情緒是來自孩子的或是自己的.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只有當我們不壓抑情緒且正視情緒的存在時,我們才能夠好好地去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也只有當我們和情緒當好朋友和平共處時,我們才能更正面地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陪著他們度過每一個情緒來臨時的「瘋狂盧小小」階段,哭完之後,擦乾眼淚,他們又會再一次拼湊完整了那個「崩裂」的自己. 過去的我,一直以來都很,一直都很壓抑,其實不大允許自己有情緒,感謝孩子教會我這一課,認識情緒的這一課,認識孩子的,也認識自己的,該解決的其實不是情緒,而是去覺察情緒所帶給我們的訊息是什麼?洞察內心真實的情感,讓自己能夠再更靠近自己一點,也才能更靠近孩子一點. 我知道這不容易,但我也一樣努力著. 我只知道我想要哭泣時,有人能陪著我,而不是跟我說:「妳不要再哭了!」無論我再糟糕,再狼狽,我都知道,有人陪著我,有人愛著我. 更多文章請至痞客邦 http://tiensfamily.pixnet.net/blog歡迎來我的FB粉絲頁逛逛是少女也是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