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的三個特質:公平、友善、尊重 陳先生是一位大學的教授,他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陳先生和太太都是做事很認真的人,在他們家裡,明確地訂定了很多家規希望孩子遵守,其中孩包括了:要安靜的做完自己必須做的事.一般情況下,兩個女兒每天都要幫忙媽媽做飯、打掃房間等等家事,兒子則和父親負責比較費體力的家務.因為所有的規則都是大家一起討論才確定的,所以孩子們幾乎很少發生爭吵,父母受到子女的尊重,而孩子們也得到父母很好的照顧.柳先生是公司總經理,太太則是全職家庭主婦,經濟優渥的他們過著規律愉快地生活.性情豪爽的柳太太,最喜歡邀朋友一起到家裡舉辦聚會.當柳太太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大女兒就會出面幫忙,而小女兒則負責擺放碗筷、收拾餐桌.兩個女兒性格都很開朗大方,與母親既是好母女也像好姊妹.在歡樂的家庭氣氛下,父母受到了孩子的尊重,而兩個孩子也能體會到父母的愛.無論是陳先生的家庭還是柳先生的家庭,無論是刻意營造的簡單寧靜,還是用心經營的多彩多姿,孩子們都能有令人稱讚的表現.許多人不禁會發出疑問:「難道幸福的家庭真的有共同模式嗎?」答案很簡單,是的!無論是哪一種家庭,只要每個家庭成員都能發自內心地接受由大家一起制定出來的規矩,家庭成員間自然充滿默契,家庭氣氛也能常處在和諧之中.其實我們發現,能夠這樣經營平等愛的家庭,父母身上都具備以下幾個品格特質:公平、友善和尊重.請先認真思考一下自己和子女間的關係,你是否有這三種特質呢?◎公平如果說父母是孩子第一個「教師」的話,那麼,「公平」就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孩子在家庭裡耳濡目染的生活經驗,其實是未來社會的縮影.讓幼小的孩子從小就了解平等的觀念,有助於培養他們不卑不亢、自信自得的良好品行.雅琳是一個沉默內向的女孩,當她在與人交往的時候,總是顯得有點畏畏縮縮,幾乎都在「看別人臉色做事」.本來屬於她的東西,她從不敢主動去爭取,總是所有人都放棄了,才會怯生生的去拿.我們仔細探究背後的原因,原來,雅琳的童年生活充滿了不愉快的記憶.她是家裡的第二個孩子,上下各有一個姊姊和妹妹,還有一個最小的弟弟.大姊姊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長得又漂亮又嬌氣,所以深得母親的疼愛.小妹妹乖巧聰明,愛撒嬌又會甜言蜜語,爸爸疼她疼到不得了.最小的弟弟更別說,他是家裡的傳家寶,所有人都非常寵愛他.只有雅琳的地位最尷尬,不上不下,她常常覺得自己是不受歡迎的小孩.家裡只要有什麼雜務,媽媽總會吩咐雅琳去做.每當她灰頭土臉地做完所有的事情,想要認真學習功課時,就會忍不住想打瞌睡.久而久之,她的學習成績不盡理想,再加上她身上也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才藝,平凡的雅琳就像灰姑娘一樣,得不到姊妹的尊重,甚至還會被嘲笑一番.令人更失望的是,爸爸媽媽看到孩子們這樣排斥雅琳,卻只是說:「要是妳的成績好一點,我們也會對妳好一點.你看看,妳就是這麼不爭氣!」更加讓其他孩子更加看不起這個姊妹.雅琳就這麼孤獨的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默默地尋求生活裡的一點小快樂,可是父母的忽略,手足的輕視,她最後失去了追求平等與自信的能力.這個家庭裡的善良的小女生,一天天的長大後,竟然把這種不公平待遇,當成了習慣來自我承受.事實上,如果她肯面對自己的能力,早在進入公司第二年,她就可以直接晉升管理階層.但因為對自己沒信心,不敢去作最後的努力和爭取,讓另外一個同事搶先勝出. 若干年後,雅琳不斷失去很多機會,成為了公司裡不上不下的人物,卡在中間不能出頭.面對自己不順遂的經歷,以及父母無情的數落,雅琳在一次聚會的醉酒之後發出了吼聲:「父母的偏心,讓我失去的不僅是快樂的童年,還有我做人的價值和尊嚴!我恨爸!我恨媽!」 檢討一下他的父母的作為,我們就能知道錯誤在哪裡:就是不公平!因為不公平,所以孩子的性格出現偏差,未來的生活發展也出現了偏差,一步錯,步步錯,父母不能卸責.◎友善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麼?父母談論得最多的是某個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孩子的值得炫耀的才華優勢.父母的喜怒,全都圍繞著「看得見」的優劣表現上.其實,父母如果可以帶著孩子們培養友善、彼此理解關心的性格,並將它其貫徹到日常生活中,那才是更重要的. 有一次,家裡四歲大的孩子問媽媽:「我們為什麼要弟弟?他來了,總是給我們添麻煩!我討厭弟弟,我們把他還給醫院吧!」媽媽笑了笑,沒有理會孩子,她以為這只是小孩的玩笑話.可是,第二天早上,哥哥竟然把弟弟的雙腿提起來,想把他拖下床.聽到弟弟無助地嗷嗷大哭,媽媽這時嚇呆了,急忙抱緊嚇壞的弟弟.現在看來,大孩子的話並不是簡單的一句抱怨,而是對手足敵對情緒的發洩.因為有了弟弟,想讓大的愛護小的,父母一般都會對大的管教更嚴格,或是無法像之前全心全意照顧大的.然而,幼小的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突然變化,只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弟弟是多餘的」的想法.如果不為孩子做及時的心理調整,發生父母不能接受的傷害事件,就後悔莫及了. 其實,就對人友善來說,與其讓父母苦口婆心的用語言去教育孩子,還不如父母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我們都知道,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的,不會刻意去製造自己的不愉快.如果有了小的孩子,父母沒有及時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愛不會因有弟弟(或妹妹)而有所改變,那麼孩子很容易將不愉快,反應在偏差的行為中.父母如果能以身作則,對待周圍的人事物皆能和顏悅色,這就給孩子傳遞了一種可貴的資訊:與人友善!孩子之間便能出現相互信任的友善關係. ◎「尊重」孩子的獨立思考每個人都要尊重別人,無論對象是誰.只有尊重他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只要謹守彼此尊重的原則,孩子和父母就可以享受很多快樂時光.有時父母會忘了對孩子的尊重,因而影響孩子在彼此交往時,也會忘記這一準則.但父母記住,尊重孩子將是你必須做的重要功課.有的父母不重視孩子的看法和觀點,經常打斷孩子說話,漠視孩子的需要,甚至忘記履行給孩子的諾言.有些不懂情緒管理的父母,在外遭遇了不愉快的事,甚至將孩子視為了出氣筒;或者和孩子在一起玩,卻沒有真正投入感情、忽視孩子的優點、阻止孩子做喜做的事情等等. 誰偷走了爸媽的心?:15個魔法化解手足戰爭本書帶領父母從孩子的角度看公平,提供具體化解手足爭執的15個具體方案,不但能有效解決孩子之間的紛爭,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獨立思考、關懷他人、承擔責任的能力.讓他們成為一個善於與家庭成員相處的人,一個有創造力的人,一個善於團結合作的人;未來在團隊合作上,也能更具領導力! 作者介紹 周月明作為一個熱愛生活的母親和自由撰稿人,善於觀察時刻變化的人生,尤其關注兒童的教育與成長.樂於用敏感而多動的心,及長年累積的育兒經驗,與所有父母分享親子相處的感想. 延伸閱讀>特殊家庭的手足情誼與父母的愛如何讓不同個性的孩子感受愛並且成長 購買連結>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