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出媽媽腦的老婆vs.無法長成媽媽腦的老公NHK特別採訪小組/著 我們請研究母親大腦的理化學研究院的黑田公美教授,為我們分析龍也先生、仁美小姐夫婦的心跳實驗結果.幾天後,黑田教授向我們發表結果. 看到午餐中仁美小姐的腦不斷在活動、龍也先生的腦毫無反應的圖像,二人也嚇了一跳.尤其是龍也先生感覺很沮喪. 黑田教授給了兩人這樣的建議: 「這不是代表爸爸做得不好.本來媽媽這種生物,對孩子的反應就比較快,但爸爸不會有這些變化.小孩出生後媽媽身上產生的身體變化,在爸爸身上並沒有發生.與其說是爸爸不好,不如說是媽媽改變了.不過,對孩子的反應不同的人在一起,也有有利的時候.比如當孩子生病或受傷,有些媽媽會第一時間敏感地產生反應,變得驚慌失措,這時身邊有能沉著面對、作判斷的人比較好.夫妻間角色不同是好的.」 黑田教授這番話,也讓我豁然開朗. 這樣一想,我注意到自己也要求老公和我一樣,扮演「媽媽」的角色.仁美小姐也一樣,要求老公扮演媽媽.然而,孩子在胎內時就受到龐大女性荷爾蒙影響、為了育兒大腦會產生劇烈變化的媽媽,和體內完全沒有產生變化的爸爸,兩者之間的能力不同是理所當然的. 妻子對於自己變身成神力女超人有所自覺,也理解先生並不是如此;而先生要去理解為了孩子身心都被改變的太太,並思考在這種情況下自己能做什麼. 儘管每個家庭、每對夫婦的情況不同,但這樣的相互理解,或許能成為解決夫婦間的不滿、問題的關鍵. 男女大腦的差異,代表育兒角色的不同 為什麼,為了守護孩子,媽媽會備有特殊能力呢?另一方面,同樣要育兒的爸爸,為什麼沒有同等能力? 這也和人類從700萬年起開始的共同養育型態有著深切關聯.觀察今日仍承襲遠古以來的共同養育的非洲巴卡族,就能清楚了解到這一點. 之前提過在巴卡族的聚落中,有一處村落集會所.當採訪組在拍攝期間,村裡的多數男性白天幾乎都在這個集會所裡聊天.相反地,女性在家裡附近照顧小孩、做飯,有時到田裡或去撿柴火,總是顯得很忙碌.注意或照顧已經會走路的小孩的,也都是女性. 乍看之下,男性看似很懶惰.既不幫忙照顧孩子,也幾乎沒看過他們手上抱著嬰兒的樣子.然而,男性其實也擔任了間接地支持育兒的重要工作. 巴卡族為狩獵採集民族,男性會在森林中設置陷阱,幾天後再去巡視有沒有獵物掉入陷阱.一進入叢林,他們可能就有數日不會回家.然而,因為有這些獵物,家人得以生活,媽媽們也能養育孩子. 共同養育,不只是大家一起照顧小孩.守護讓孩子和媽媽能安心生活的生活基礎,帶回獵物、確保家人的食物,創造能平安養育孩子的環境,也是共同養育的一部分. 遠古時代,人類由女人擔任直接照顧小孩的工作,由男性擔任為母子的平安生活打造基礎的角色.因此,和寶寶接觸、照顧他們的女性,會具備像是大腦對哭聲有敏感反應這樣育兒上的特殊能力.另一方面,與小孩直接接觸機會較少的男性,則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話雖如此,並不代表男性完全不參與育兒.當孩子過了嬰幼兒時期,就是男性參與育兒的時期.尤其當男孩成長到6~7歲時,爸爸會帶孩子到叢林裡,傳授狩獵方法,教導他們男性的工作與生活方式,這正是男性在育兒上的角色. 現代社會,急遽地核心家庭化讓社群連接變得薄弱,共同養育的夥伴減少了,因此狀況逐漸演變成老公除了支持家庭經濟外,也必須負責共同養育、參與育兒. 與那些為孤單育兒所苦的媽媽相同,爸爸們,也為了不熟悉的育兒感到困擾. 對於人類700萬年進化歷史來首次出現的非常狀況,媽媽和爸爸同樣都困惑.正因如此,雙方不是更應該試著理解彼此的狀況,討論出更好的解決方式,也彼此扶持嗎? <新手媽媽的育兒療癒科學:面對產後憂鬱、不安與孤獨、嬰兒夜哭、反抗期、夫妻失和等問題,用科學事實來建立妳的輕鬆教養術!>最療癒的科學知識,適合家有0~3歲嬰幼兒的新世代父母從探訪非洲部落到全球頂尖的實驗室,從養育理論的發源地再走入美國的幼稚園、日本一般家庭等教養的現場.本書用科學破除新手父母的自我懷疑與迷思,幫所有媽媽找到孤獨與不安的根源、理解寶寶令人沮喪的行為.在重燃育兒動力的同時,也建立起基於事實、屬於自己的教養觀!2017年11月,不二家出版 作者介紹 執筆者小林歐子NHK科學・環境節目組導播/3歲兒的媽在30歲生下第一個小孩.以為與職場經驗相比,「當媽媽」會是人生中的休息時光,不算什麼大挑戰,隨即發現自己低估了一切.在書中自白自己當上母親後的模樣,和想像中自己當母親的模樣,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 執筆者兼子將敏NHK科學・環境節目組總導播沒有育兒經驗,但歷經此專題也長出媽媽腦.最初的企劃動機,是對於「育兒」活動可以如何科學化解讀的一股單純好奇心,但是在製作過程中,逐漸感受到這個議題對當今社會的重要性. NHK特別採訪小組NHK(日本放送協會)<NHK專題報導>的製播團隊.三十年來在第一線以紀錄片形式報導日本在社會、經濟、環境、醫學等領域面臨的問題,致力於嚴格針砭時事,並提出根本的解決之道. 譯者張佩瑩台中人,出生於1981年.畢業於台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興趣是探訪日本各地的當地超市.理想是旅行一樣的生活,生活一樣的旅行. 本文由不二家授權轉載 購書連結: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