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修鞋匠,不得不提的就是穿在腳上的鞋.鞋的種類很多.有名的或無名的,價格之間的差距也大.單說同樣的材料製作的皮鞋,價格少到幾十、幾百;多到幾千、幾萬.價格的區別,往往源於設計師的設計理念.或者製作工藝的繁瑣復雜,講究精益求精的生產概念.小作坊或者集市售賣的鞋價格相,比品牌鞋是非常便宜的.設計的理念簡單,製作也不復雜,講究舒適輕巧.無論你買了何種鞋,穿的時間長了,都有開裂的可能性.鞋裂了一點點口子是勉強可以穿的,口子大了就需要修鞋匠的出現,把鞋砸一砸就又可以穿了.小時候,印象裏經常在大街小巷看到修鞋師傅的出現.帶著自己的砸鞋工具穿梭於各個角落,人多的地方是最常見的.隻是,隨著鞋的價格便宜,種類繁多,很少有人再需要修鞋匠的出現了.鞋往往穿穿就該隨著垃圾一起丟入垃圾箱,換一雙新的鞋穿於腳上.好的鞋在意的穿,幾年之內是不會出現開裂的可能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鞋會被淘汰出局,緊接著又會買一雙潮流時尚鞋,炫於人群中.所以很少有人再需要修鞋匠的出現,或者根本就忘了修鞋匠的出現過.如花一樣,印象裏也隻是曇花一現罷了.這種,修鞋師傅技藝的傳承,絕不僅是曇花一現.而是祖先傳承下來的手藝活,目的當然是滿足人們日常出行對鞋的一種維護.人們對修鞋匠的淡忘,導致修鞋匠的出現是微乎其微了.大街小巷裏,也就再也遇不到修鞋匠的蹤跡了.偶爾尋到的修鞋匠,往往都是年過古稀的老者.老者修鞋匠的出現,並不是為了靠修鞋,來滿足自己的日常生活開銷.在餘生有限的時間裏,既能服務於人也能消遣無聊的時光.如果指著修鞋來解決溫飽,那就不會有老鞋匠的出現了.年輕人很少有人繼承這門手藝,一是可能嫌枯燥無味,二是解決溫飽是困難的.所以,我們見到的修鞋師傅都是年齡偏大的老者.這不禁讓我感嘆,新時代的生活方式,逐漸讓我們淡忘過去的生活方式.過去的苦日子過慣了也就變為習慣,過慣了甜日子再改為苦日子就不會習慣了.說到自己,我並非那種勤儉的人.但腳底的鞋往往春夏秋冬總是一雙,也懶得去買、去換了.時間長了,腳底的鞋開裂了,還是依舊穿著.想找個修鞋匠去砸一砸繼續穿,苦於沒有找到修鞋匠的出現,也隻能勉強湊合著穿著.偶然的機會去了一次集市,碰巧看到了一位老鞋匠師傅在集市中出現.這不禁讓我心裏一喜,走到老師傅的跟前.擡頭看了這位老師傅:歲數在七十歲左右,滿頭白發,一臉絡腮胡子也是白光閃閃.老師傅精神抖擻,以嫻熟的技藝在為一位婦女砸鞋.婦女鞋砸完,我脫下鞋交給老師傅.老師傅接過鞋看完,拿出502膠水先把開裂的鞋口粘一下.然後把鞋放入那有些年頭的砸鞋機旁,把砸鞋機的針對準開裂的鞋口,用手搖著運轉砸鞋機的搖把,使針頭一上一下把線穿入開裂的鞋口.密密麻麻的線瞬間排滿了開裂鞋口的地方,開裂的口子瞬間被線緊緊的固定.當老修鞋匠取鞋剪線的時候,我看到了老人有點浮腫的粗大手指上布滿了老繭.還有一道道裂開的小口子,那是老師傅歲月裏生活的體驗.飽經風霜的臉上堆積著皺紋,笑容依然可拘.“鞋好了,兩元.”老鞋匠師傅說道.老鞋匠打斷了我的沈思,我心裏一楞,兩元,我沒聽錯吧!我又重復問了老鞋匠一遍,老鞋匠重復了剛才的話.我穿上鞋遞給老師傅兩元就離開了,中途我並沒有說一句話,因為我的心是沈重的.不知道以後的日子裏,還會不會有老鞋匠的出現.穿著這雙被老鞋匠砸好的鞋,走在寬闊的柏油路麵,我的腳每擡一步都感到沈重.我的這雙鞋也許穿不了幾年,也會隨著垃圾丟入垃圾箱.那時修鞋的老師傅或許已作古,我也許也不會再記得老鞋匠的模樣了.我對他最後的一點記憶,也許會隨著這雙鞋,在未來的日子裏一起慢慢的消失,沒有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