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關於藝人教養孩子議題引發網友砲轟的新聞. 這不是第一次看到類似這樣的新聞,關於藝人爸媽的教養問題引發網友意見分歧,真心覺得「藝人」這份工作,還真的是要有「異於常人」的抗壓力. 或許有時只是單純想PO下孩子的成長點滴,就立刻被酸成是「曬娃魔人」;或許有時只是分享下教養心得,就立刻被一堆「教養專家」批評指正. 在網路科技爆炸的時代,在社群媒體上每個人都有發言權,透過鍵盤任何人都可以盡情揮舞自己的想法,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立場不同、看法不同,更證明一件事情有很多角度,這個社會需要多元的觀點,彼此聽見不同的聲音.這些看事情的角度其實沒有對錯,也正因為多元的邏輯思維角度,因而豐富美好了這個世界. 正如同先前我所寫過的一篇文章內容提到過的:你所看到的世界,取決於你如何看待自己 一開始,猶豫著到底要不要寫網誌時,我也曾經「卡住」過. 很害怕寫出來的一些東西,受到批評、受到反駁的意見. 曾經,也想過是不是乾脆就自己埋頭書寫就好,不用分享出來、反而更能自在書寫. 但更希望自己能夠成長到另一個境界,即使知道會有不同的聲音,即使知道會有不同的意見,時刻提醒自己要做到的,就是去擁抱、去接納、去尊重、去感謝. 在成為了母親之後,一切有關於育兒的話題,一直是我所熱衷研究的議題和項目,百歲派的也好、親密派的也好,不同的育兒方式影響著無數的人,而且影響深遠.坊間無數的育兒書籍、教養專家,針對不同的教養策略、風格及技巧,好讓各路父母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育兒風格. 每一種教養派別都各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也各有利弊優缺,但育兒從來就不是二選一,也從來沒有一套完美標準的方程式. 不過,很有趣的是,看在旁觀者的眼裡,似乎認為每個爸媽都應該要是一個「完美」的爸媽,所以為了「幫助」你達到「完美」的理想境界,會很熱心地提出一大堆「善意」的建議,這些建議其實大多都很好,也很有建設性,有時候看著這些建議自己也跟著學習到不少~ 會有種「對耶!我怎麼都沒想到還可以這樣做?」或是:「原來還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呢!」的豁然開朗. 在少子化的這個年代,因為孩子生得少,所以孩子更像個寶.捧在手掌心上長大的孩子,要如何才能做到寵愛不溺愛?是很多爸媽心裡面的共同疑慮. 怕凡事順著孩子,將來養成一個小霸王;但當教養太過嚴厲,又怕會造成孩子心理創傷. 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好好的「認識孩子」、「認識自己」. 當我們更加認識探索自己內在時,也更能同理孩子當下的感受和想法. 在先前的網誌裡,曾經分享過我很喜歡的一本教養書,設限與管教:瑪德葛伯教你允許孩子犯錯的勇氣 世上沒有壞小孩孩子也不會刻意與父母作對、頂嘴這些失序的行為其實代表了孩子心中的不安與恐懼只要能同理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需求、設下恰當的限制 其實當時會買這本書,也要感謝廣大的網友們熱情推薦,因為當時的我也正面臨孩子「歡必霸」的2、3歲貓狗嫌階段,有網友就推薦可以找這本書來看,不得不說,這本書真的是在我育兒路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幫助我察覺到很多過去的盲點,除了認識孩子,更更認識自己. 以前當面對孩子脫序行為時,通常覺會得孩子是在挑釁父母的權威,憤怒的神經線被挑起後,很容易會迸出情緒失控的語句:「跟你講幾次了,你到底有沒有在聽?」「你是故意的嗎?為什麼老是跟我唱反調?」 然而這時候的孩子,收到的都是來自於我們失望或者憤怒的情緒,反而更難收到我們背後真正想要告訴他們的事. 「你爬高爬下,我會很擔心你跌倒受傷.」「玩具沒有收好,下次你要玩的時候就找不到了.」 當孩子收到的是我們的負面情緒時,孩子自然所反饋回來的,也會是更加「強烈」的情緒. 所以在管教孩子之前,先察覺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的情緒,嘗試去理解孩子之所以會出現脫序行為的原因,試著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並不代表放縱孩子,而是當孩子出現鬧脾氣等脫序行為時,讓我們可以換個視角看待孩子的問題,知道這時候的孩子其實很無助,當他們面對「全世界被崩壞摧毀」的情緒風暴來臨時,孩子們其實比我們還無助,不知道怎樣才能幫助自己冷靜下來. 在「讀懂」孩子們的情緒後,也才能和孩子進行比較「有效」的溝通.也比較能夠調整自己生氣或受挫等情緒,不會因為孩子哭就心煩意亂,或是擔心別人看到孩子哭鬧就覺得自己是個差勁的母親. 其實每次寫關於教養心得文時,都會特別「戒慎恐懼」,也會特別斟酌用字遣詞,不希望自己的文章有「指導」意味濃厚的味道,擔心原本的善意被扭曲誤解. 分享的本質是源於愛,這是社群網路媒體蓬勃發展的緣故,每個人有了屬於自己的平台,可以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最終的出發點其實是源於愛.希望能傳遞更多的善意和美好的事物. 因為我跟每個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爸媽們都一樣,一樣也在學習著如何當爸媽,會看這些教養文章的爸媽們,其實我們都一樣,都希望透過別人的觀點,來學習更多不一樣的教養哲學. 教養孩子,真的是一條無止盡的學習之路,在這條路上,期許身為爸媽的我們,都是互相支持關懷,而不是互相謾罵攻擊彼此. 即使教養理念不同,即使不能接受對方的建議,那就給個微笑,祝福彼此吧! 想看更多育兒經分享嗎? 和你一樣的媽媽育兒生活大小事FB粉絲頁更多育兒知識暖心分享和你一樣的媽媽心媽媽經 和你一樣,也和你不一樣.你的一樣,讓我看見身為母親的共鳴,你的不一樣,讓我看見不同母親的另一面.媽媽,原來我們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