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都有著發芽的機會,這機會可能是來自良好的家庭教育,可能是來自適切的學校教育,但最有可能的還是來自自己生長的需求.這種生長不是“被生長”,而是“自生長”.教育不能把“長成”怎樣一個具體形態作為追求和結果,而只強調順應著生長發育的規律不斷生成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生長”不是賦予的、外加的,而是“主體”自覺的、應然的.種子的生長具有個體性.非洲草原上有一種突毛草,是那裏長得最高的茅草,可它的生長過程卻極為特別.在最初的半年裏,它幾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但半年後,雨水一旦到來,卻像施了魔法一樣,只三五天便有一米六至兩米的高度.原來,在前六個月裏,尖毛草不是不長,而是一直在長根部.雨季前,它雖然才露頭一寸,但卻紮根地下超過28米.有一天,到一位老友家做客.看到老友家的庭院裏有一棵樹,長得不算蔥郁,也就手臂那麼粗,他告訴我這棵樹已經長了30年了.我很驚奇,問是什麼樹,他回答是紫檀.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也就是說,樹木成材大體需要10年.但10年能成為大樹的或許如楊樹、柳樹、泡桐之類吧,而真正能成為棟樑之材的樹,生長豈止十年啊!樹木如此,何況樹人呢?孩子,在生長中.有的花種,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種,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因別人怒放了,自己卻遲遲未開而自卑氣餒.或許你永遠不會開花,反而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因為你是樹的種子.人是未完成的存在,也是非特定化的存在.“未完成性”意味著人總處在未完成之中,人的生命處於不停息的變化之中.人的“非特定化”意味著人具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意味著生命本身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歷程,生命一直在產生意義.這些意義使生命成為一種非確定的過程,使人的發展永遠具有創造性和超越性,使人永遠處在生長之中.我們,守望孩子的生長.學生是自己的主人,學生的生長必須通過自我建構來完成.學生有自己的生長時間和節奏,其“內部自然”恰似一顆內蘊智慧、情感等自然天賦的,具有無窮成長潛能的種子,有其內在獨特的“生長性時間”.有人說,<麥田裏的守望者>寫得最好的兩個字是“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整個成人世界紛紛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標強加給孩子,驅趕他們到功利戰場上拼搏.我擔心,在他們未來的人生中,在若干年的社會上,童年價值被野蠻剝奪的惡果不知會以怎樣可怕的方式顯現出來.”易中天在一次演講中,提出四個字:“望子成人”.我想,如果健康,如果快樂,如果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我們的孩子,又何妨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