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 20 Tue 2018萬芳四號公園-共融式遊戲場(inclusiveplayground)去年社區改建公園時,我聽了兩場討論會,公燈處、廠商、設計師、社區里長、居民們,還有議員…都有出席.當時每個群體都有屬於自己的聲音,把衝突降到最低,尋求最佳的平衡點來完善,這必須要有強大的聲音及力量才能夠執行完成.(真心有感除了感恩里長就是讚嘆里長) 若不是瓦力同學的媽媽分享訊息,我真不曉得社區的公園要再改建… 記得大約101年左右,四號公園有重新翻修,換上一座大型繽紛色彩的塑膠遊具,原來這俗稱罐頭遊具,這類塑膠遊樂器材標榜「安全」,但在公聽會的現場打破信任感…除了第一個聯想到遊具的塑化劑,另一個就是兒童遊戲設備安全準則,所以在社區這組大型遊具是不合格的…不只是潛在性的安全,也是直接傷害的高風險,從南到北每個公園都被複製貼上的遊具竟然是不安全…(嘆) 先看看當時公園的遠觀模樣,以及鋪設一塊塊橡膠地墊,感受山區潮濕易下雨的環境, 其實真的很容易讓地點積水長滿綠青苔…(而兩個孩子真的也是在這跑跳成長) 介紹特色公園設施的文章很多很多,泛指希望能打破現階段公園的設計,回歸讓孩子接觸大地的自然發展,其目的是提供所有兒童一同玩樂、遊戲、發展能力的遊樂設施,讓一般兒童及具特殊需求之兒童,(例如自閉症、心智障礙、肢體障礙、視覺或聽覺障礙者等)皆能使用,社區的公園設計的本質也就是從這出發. 或許我身為醫事人員,有觀察到攀爬架是連接著升高的階梯和通道,就是入口處鄰接地面會銜接斜坡, 提供多項爬高(扶手與階段式階梯)的設計(transfersystem),讓身心障礙的需求者來使用,這就是輔具設計的亮點:) 沙坑的設計,除了遮陽還有沙桌. 玩沙旁的清潔處理,不是問題.而且當初設計時,擔心的排水問題,這個部份是特別加強處理,當清洗時,眼睛往下看地板,就可以看出用心的排水設計:)往健身設備走過去,有乾淨衛生的公廁可使用,清潔人員是會固定時間清理打掃. 沙子不完全是白色的細沙,像是混著河沙、石沙,大小不一,加水堆蓋或捏覆成型沒問題的唷~看著孩子們堆城堡挖坑洞真促咪:) 鳥巢式盪鞦韆特別夯的燒燙燙,若是下課時間以及假日,這塊區域是要排隊進行,最佳時段就是一早或晚上,就像是搭高鐵時可以選擇離峰時刻XD 人工草皮溜滑梯是我家阿莫很愛的部份,不誇張地可是溜到褲子破個洞~小山丘底下的水管隧道像是秘密基地,其實孩子很尬意在裡面唷:) 大型攀爬架上外掛台北第一座雙滑竿及上肢體旋轉設備.爬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在動作發展裡是有著五顆星的重要里程碑,延續到學齡期的階段,對於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能力有重要意義.爬行擴大了孩子的視覺活動空間,讓孩子接觸事物接受刺激的次數和數量大大增加,激發探索精神,協助兒童的五感發展與動作協調能力.挺微笑我家靜態小童瓦力願意嘗試:) 跳樁!很驚喜這項設計~小時候剪刀石頭布,往上往下移動的跨過來跨過去,這是媽媽懷舊兒時年代的經典,就像是在地板上用磚塊或粉筆,畫格子跳格子:) 公園的另一塊區域,是當時原先保留設計下來的健身設施,社區是高齡化的居住環境,有許多隔代育兒的阿公阿嬤,留存繼續沿用的概念是取得孩子與年長者的需求:) 這篇文是純粹有感現今育兒的型態又再度翻轉,但不論如何多優質的環境,這一定要共同維護愛惜,公民道德是最重要的必需品:)萬芳四號共融公園位置:文山區萬和街1號對面http://tdwm.pixnet.net/blog/post/4569658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