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孩子之後>我很害怕去公園散步,因為不斷被提醒我的失去與痛苦…有段時間我很害怕到公園散步,那裡到處都是媽媽與孩子們─有些媽媽推著嬰兒車出來晒太陽,有些輕輕扶著正在草地上學步的一歲多小孩,還有些媽媽緊追在戴著小小頭盔學騎腳踏車的幼兒後面.我永遠不知道那一刻的心情會是:「這些孩子多可愛啊!」還是痛恨她們不斷提醒我的失去與痛苦.讓S無感的人事物,可能隨時變成讓我被炸得粉身碎骨的起爆點,心情瞬間跌落到絕望的谷底.他不明白我身上隱藏的地雷比他多了千百倍,就像大多數的父親沒有體驗過懷胎的過程,通常在孩子真的出生前和寶寶都沒有什麼連結.我說因為他不能理解我的傷痛比他的更強烈,讓我覺得很孤單,甚至怨恨他的無感,彷彿是他不夠在乎我們失去的寶寶,才會不像我那麼難過.他說並不是刻意壓抑情緒,而是很小的時候就切割掉感覺與需求,多年來一直努力想要重新連結,這也正是他過去一直懷疑自己沒有能力念心理治療的原因.感謝他嘗試釐清與溝通,讓我更清楚他從小成長的家庭環境,還有在德國文化下被養育的方式.因為受過訓練,我們兩個都明白深層情緒是很複雜的,被一層又一層的防衛機制包覆著,需要耐心、同理心與時間才能探索到底下的核心;然而了解情緒是在了解自己,了解情緒也是在了解成長,甚至背後的家族故事.哀傷來來去去的,有時候會在完全不經意的地方突然揮拳,讓人痛得倒在地上哀嚎.還記得有一次只是沖著熱水澡,一時忘記寶寶已經不在肚子裡了,還很擔心熱水會不會太燙,傷到寶寶.從蓮蓬頭灑出的水像是若有所失的惆悵,由頭淋到全身,整個人掉在沒有人知道我存在的外太空裡.也有些時候把自己埋進熱水澡中是完完全全需要的,熱水讓人全身無力,就像飄浮在哀傷的海洋,既希望水流能帶走哀傷,又覺得裡裡外外都被哀傷浸滿了,這也正是我內心的畫面.這種時候,用些方法把內心的感受或畫面表達出來是有幫助的.榮格說過他會透過繪畫或雕刻石頭,嘗試捕捉腦海中看到的意象,就可以連結到背後更深層的情緒,原本纏繞在內心的沉重感或壓力會得到一種理解或釋放.我的書桌有個角落擺滿了在森林裡撿起的落葉、在海邊蒐集的石頭,或是靜坐後隨手畫下來的塗鴉.剛開始這樣做的時候不明白是為了什麼,或許落葉是一種萬物終有盡頭的哀傷;石頭是渴望得到的永恆感;繪畫裡的色調與人物都象徵著某些感受.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信任─信任浮現出來的都有它的必要,不去分析、批判或試圖改變所謂的「負面」情緒,只是給予空間與耐心,允許哀悼自然地來,好好感受它之後,也會自然地離開. ﹝延伸閱讀﹞失去孩子之後>孩子胎死腹中,孕婦崩潰問:為什麼是我?失去孩子之後>我的弟弟一出生,就立刻送給別人了… <失去之後>這本書的主題很沉重,圍繞著失去與哀悼,人生中最難面對的重大失去:婚姻與孩子,我都經歷過了.傳統的社會文化不提供一個溫暖的懷抱,安慰受傷的靈魂;不是怪人做錯了什麼,就是冠上天生命不好的汙名.學校教育也沒教導過怎麼陪伴正在哀悼的人,除了節哀順變,身邊的家人、朋友幾乎沒有人知道該跟我說什麼.離婚之後我也自責了好多年,不斷追問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為什麼這樣的事會發生在我身上?現在我知道,不需要承擔社會對於遭遇不幸的人所加諸的無聲撻伐,或是莫須有的批判與苛責,反而更應該正視陪伴與同理心的重要性.如果你/妳正面臨生命中很難面對的失去,身邊卻沒有人懂得陪伴,希望這本書可以提供一些支持;如果你/妳想好好陪伴正在經歷失去的朋友,希望看完這本書後也有些幫助.▃<失去之後>▃博客來:http://bit.ly/2Hs45XT金石堂:http://bit.ly/2p6JqB7誠品:http://bit.ly/2GgzL32讀冊:http://bit.ly/2p5AID8時報悅讀網:http://bit.ly/2tBvm8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