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尾錢
祭改
跳蚤咬
避孕環
止咳方法
拜土地公
息咳寧
斷掌
檸檬酸
口水疹
白包金額
止咳

復原期

小寶貝終於慢慢好轉、恢復活力了!但MIS-C後遺症仍不能輕忽,2~6週是黃金觀察期,好發年齡為0~12歲,據國外統計,80%以上兒童會有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爸媽該如何觀察與應對,媽咪拜搶先告訴你!

MIS-C與注意事項

認識MIS-C

疫情解封,即便確診輕症也不能大意,小心MIC-S症狀無預警發生。一名1歲男童1月24日確診,2月27日起陸續出現發燒、皮疹、結膜炎等症狀,未料2日後送醫竟診斷出心肌炎併發心臟衰竭,因情況緊急趕緊轉往加護病房,經醫師評估確診MIS-C,好在治療順利,該名男童已於日前出院。   推薦閱讀: 新冠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與川崎氏症的比較 家長憂兒童康復後發生MIS-C!兒科名醫黃瑽寧:「做這件事」可降低97%風險 MIS-C是什麼? 國內MIC-S幼兒個案頻傳,讓許多爸媽膽戰心驚,畢竟嬰幼兒未滿打滿2劑疫苗,感染新冠後的2~6週可能暴露在併發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高風險下,該如何提早察覺MIS-C呢?如果嚴重高燒,同時合併常見MIC-C症狀、MIS-C紅疹,千萬別掉以輕心,儘快前往小兒科門診看診。   MIS-C全名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感染新冠病毒恢復後,又出現高度發炎反應。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在指揮中心記者會解釋:「主要是感染後免疫反應,病毒已經清除掉,但身體免疫反應還沒冷靜下來,往往在感染後2~6週可能發生併發症,通常好發年齡是6~12歲。」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曾表示,MIS-C發生據文獻最長可能相隔19週。但有一名11歲男童,確診到MIS-C相隔125天,是目前間隔最久個案。   MIS-C涉及全身性器官的發炎,對於免疫系統尚未成熟的嬰幼兒來說,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如果小朋友染疫康復後出現下述的MIS-C症狀,請前往一般醫院的兒科醫院門診,由醫師來判斷病症嚴重程度,給予最佳的治療。 (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爸媽如何提早察覺MIS-C?這些MIS-C症狀不能大意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料,若家中染疫康復的孩子已經退燒,但卻在6週內再度高燒,且超過3天以上,同時又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皮膚出疹、眼睛充血、頭暈其中一個病徵,就得提高警覺是否是新冠後遺症MIS-C。   也有部分的小朋友會出現草莓舌,舌頭上的味蕾凸起、一顆顆分明,看起來就像是一顆草莓一樣,常見的情況是孩子發燒合併草莓舌,這是一種危險訊號,表示孩子的黏膜出現嚴重的發炎反應,家長儘速帶孩子就醫。   MIS-C確診後好不了?常見治療方式一次搞懂 到目前為止,MIS-C致病原因仍不明,有學者推測是因小朋友尚未接種疫苗,加上本身有自體免疫疾病,才比較容易發生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孩子染疫,爸媽已經相當心疼了,倘若還發生MIS-C,更令人擔憂不已,死亡率在1~2%,及早介入可以降低死亡率。   孩子不幸二次感染、確診MIS-C,醫師會如何治療呢?這是許多爸媽關切的問題。台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在<家長當心!兒童染新冠恐出現「MIS-C」症候群 台大醫:「這6大症狀」是警訊,嚴重恐休克>一文中提到,醫師會根據患者症狀給予不同的MIS-C藥物治療,藥物包含抗凝血藥物、廣效型的抗生素、免疫球蛋白合併類固醇、免疫調節劑等,只要在MIS-C的急性期快速診斷,多數患者經過治療後都能順利康復。 ▲嬰幼兒確診康復後,2~6週內應留意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特別提醒,孩子感染新冠肺炎即便是輕症,爸媽們也要留意後續的新冠後遺症,當又開始不舒服時,務必提高警覺,若孩子真的發生兒童多系統症候群,也可能轉為中重症,請謹慎看待MIS-C。   延伸閱讀: 兒童腦炎不是只有高燒、抽筋…兒科醫:別忘觀察囟門,這7點前兆不可輕忽! 不只有MIS-C!成人染疫康復後要留意「MIS-A」,出現六大症狀要警覺

5項預防措施

寶貝確診康復後,爸媽仍要持續觀察有無MIS-C新冠後遺症。然而,預防MIS-C最重要的方式是避免感染新冠病毒,全家人的防疫措施務必要確實。但為了以防確診重症、得到MIS-C,許多家長會問「有MIS-C疫苗嗎」,雖然沒有針對MIS-C兒童疫苗,但施打莫德納或BNT也是預防MIS-C的方式,鼓勵爸媽帶孩子接種疫苗喔!   推薦閱讀: 兒童確診如何居家照顧?兒科名醫黃瑽寧幫家長指路,9大QA一次看懂 不明兒童急性肝炎頻傳,嚴重恐喪命!症狀與日常保養,10歲以下易染病 預防MIS-C頻傳!醫:做這件事可降低97% 新冠疫情雖然走向輕症和無症狀化,但後續的長新冠後遺症更讓爸媽擔憂,尤其是嬰幼兒,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健全,若不小心染疫了,即便病毒最後被免疫系統擊敗,也可能在身體留下一些後遺症。   要預防MIS-C,做好防疫措施和提升寶寶免疫力就顯得相當重要。另外,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黃瑽寧主治醫師在防疫記者會也鼓勵各位家長帶小朋友打疫苗,表示:「國外研究顯示,兒童只要打一劑疫苗,能有效預防MIS-C,使得MIS-C發生率可以下降97%」。   寶貝染疫後,預防MIS-C必做5件事! 每個染疫的孩子都是爸媽的心肝病寶貝,看著他們經歷病程的不適,滿是心酸不捨,又擔心長新冠找上門,寶貝康復後該如何預防MIS-C呢?Heho健康營養師馬鳳吟分享她女兒確診出院後,預防MIS-C有5件事情一定要做,現在一起來做筆記喔! 預防MIS-C的5個重點 居家清消 打掃家裡環境,以1:50的稀釋漂白水(1000 ppm)比例消毒每天會接觸的東西(如門把、廁所、地板等),整個寢具也要卸下來換洗。 檢查身體 MIS-C常見症狀是發燒、腹瀉、腹痛、嘔吐、皮膚出疹、眼睛充血、頭暈,每天務必檢查孩子淋巴和身體是否出現異樣。 早晚量體溫 發燒是身體的警訊,每天早晚量測體溫,當身體中心溫度≥ 38度就是發燒了。 每週量體重 維持熱量和蛋白質的攝取,是修復身體機能重要關鍵,建議每週量體重,避免體重下降。 中醫調理 確診一週,身體機能多少會受到影響,需要花兩倍以上的時間進行修復。而中醫可以先調氣,避免氣不足,再來補肺。 ▲定期居家消毒也能預防MIS-C (推薦閱讀:耳溫幾度算發燒?不準原因與正確量測3步驟,5種體溫對照表快收藏!) 新冠疫情趨緩、防疫措施鬆綁,變異株則是伺機而動,不禁讓人擔憂下一波疫情爆發。對於家中有小寶貝的家長來說,確實做好防疫措施以及接種疫苗,若家中寶貝新冠確診、預防MIC-S,上述的5件事一定要做喔!   延伸閱讀: 兒童MIS-C讓家長好擔憂!中醫師提1茶飲能防範未然 維生素D可預防並降低「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有利的

長新冠全台就醫資訊
New

孩子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後,爸媽一定要格外留意身體狀況,是否有新冠後遺症;目前新聞媒體常報導兒童康復後的兩個新冠後遺症: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和長新冠(COVID-19急性感染後症候群),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若出現疑似MIS-C或長新冠症狀,建議前往兒科門診或長新冠門診就醫。   推薦閱讀: 孩子痊癒變得不愛說話…當心「嬰幼兒長新冠」出現語言障礙 研究揭四分之一兒童有長新冠症狀!常出現情緒不穩、睡眠障礙 兒童MIS-C和長新冠差別,用一張表格秒讀懂!   兒童MIS-C 兒童長新冠 典型症狀 持續發燒,且又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皮膚出疹、眼睛充血、頭暈其中一個病徵 記憶力和注意力變差、情緒不穩、疲勞,與大人長新冠症狀不同,而大人長新冠症狀為疲憊、胸悶、心悸等不舒服,且持續超過1個月 好發年齡 6~12歲 6~11歲和12~18歲 好發時間 確診後2~6週 在發病後3個月且症狀至少持續2個月 發生率 亞洲人粗估為萬分之一 比成人來得低,約7.4%(但至今無明確的數據) (資料參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研討會、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Heho健康)   寶貝出現MIS-C、長新冠症狀該怎麼辦? 孩子若出現MIS-C症狀,建議前往一般醫院的兒科醫院門診;若是出現長新冠症狀,爸媽可以事先了解孩子是否因不能去上課、不能和朋友相聚而導致焦慮、疲勞等問題,不過若持續出現長新冠症狀,建議可以前往長新冠門診,由醫師診斷可能發生的原因。   全台106家長新冠門診名單一覽表 健保署和衛福部從110年12月起起共同推動「COVID-19 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如果確診新冠康復後仍覺得不舒服,可以前往整合門診,較能提供完整的評估,截至111年7月5日為止,參與醫院共有106家,詳細的醫院名單、看診時段和門診諮詢如下:   【北部】 醫院名稱 地址 診次時間 門診資訊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10號 週五上午 請點這裡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 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二段33號 週四上午 請點這裡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 台北市南港區同德路87號 週一下午 請點這裡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 台北市士林區雨聲街105號 周四上午 請點這裡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台北市大同區鄭州路145號 周四下午 請點這裡 三軍總醫院 臺北市內湖區成功路2段325號 每週三上午 請點這裡 台北榮民總醫院 臺北市北投區石牌路2段201號 每週一、四上午 請點這裡 國泰綜合醫院 臺北市大安區仁愛路4段280號,266巷6號 週三上午 請點這裡 宏恩醫療財團法人宏恩綜合醫院 臺北市大安區仁愛路4段71巷1號及4段61號、91巷16號 週四下午 請點這裡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2段92號 週二下午2點-5點 請點這裡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馬偕兒童醫院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2段92號 週四上午9點-12點 請點這裡 振興醫院 臺北市北投區振興街45號 週五上午 請點這裡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臺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2號、250號 週二下午 請點這裡 萬芳醫院 臺北市文山區興隆路3段111號 週三下午 請點這裡 臺大醫院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7、8號 週一上午、週二上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週五下午 請點這裡 新北市聯合醫院 新北市三重區新北大道1段3號、3之1號、板橋區英士路198號 週四下午 請點這裡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 新北市新莊區思源路127號、新北巿新莊區長春街6號2樓、3樓 週一上午 請點這裡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 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291號 週四下午 請點這裡 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輔仁大學附設醫院 新北市泰山區貴子路69號(地下4層、地上1至9層及13層) 週一下午、週二上下午、周三下午 請點這裡 板橋中興醫院 新北市板橋區忠孝路15號、新北市土城區中華路1段32號 週二、週五上午 請點這裡 醫療財團法人徐元智先生醫藥基金會亞東紀念醫院 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及高爾富路300號 週五下午 請點這裡 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耕莘醫院 新北市新店區中正路362號、車子路15號 每週三上午 請點這裡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北慈濟醫院 新北市新店區建國路289號 每月第一週、第三週週一下午、第二週、第四週週四上午 請點這裡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新北市淡水區民生路45號、民權路47號B1至10樓 週一下午2點-5點 請點這裡 國泰醫療財團法人汐止國泰綜合醫院 新北市汐止區建成路59巷2號地下4樓至地上12樓 每週一下午 請點這裡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 新北市土城區金城路2段6號 週五下午 請點這裡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 宜蘭縣宜蘭市校舍路169號、新民路152號 週二下午 請點這裡 醫療財團法人羅許基金會羅東博愛醫院 宜蘭縣羅東鎮南昌街81、83號及站前南路61、63號 每週四下午(門本表逐月更新次月時刻表,提供紙本及公告於官網) 請點這裡 天主教靈醫會醫療財團法人羅東聖母醫院 宜蘭縣羅東鎮中正南路160號 週二下午、週六上午 請點這裡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 基隆市信義區信二路268號 每週五上午08:30至12:00 請點這裡 聯新國際醫院 桃園市平鎮區廣泰路77號、延平路二段430巷115號 週二上午 請點這裡 林口長庚醫院 桃園市龜山區公西里復興街5號、5之7號、文化一路15號 週四下午 請點這裡 天成醫院 桃園市楊梅區新成路196號、中山北路一段356號 週一、二、三、五、六上午 週四下午 請點這裡 龍潭敏盛醫院 桃園市龍潭區中豐路168號 週四上午 請點這裡 天成醫療社團法人天晟醫院 桃園市中壢區延平路155號 週一下午 請點這裡 華揚醫院 桃園市中壢區中北路二段316號 週二下午、週三上午、週五上午、下午 請點這裡 沙爾德聖保祿修女會醫療財團法人聖保祿醫院 桃園市桃園區建新街123號 週三下午(採預約制) 請點這裡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桃園市桃園區中山路1492號 週一下午、週三下午、週五上午 請點這裡 敏盛綜合醫院 桃園市桃園區經國路168號 週一上午、週二下午、週四下午、週五上午 請點這裡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二路69號 週五下午 請點這裡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 新竹縣竹北市生醫路一段2號 週五上午 請點這裡 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 新竹縣竹東鎮中豐路1段81號 週二、週四上午 請點這裡 國泰醫療財團法人新竹國泰綜合醫院 新竹市東區福德里中華路二段678號及678號之1 週一下午 請點這裡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新竹馬偕紀念醫院 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690號 週一至週五上午及下午(採預約制) 請點這裡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 新竹市北區金華里經國路一段442巷25號 週三上午 請點這裡 (資料來源:衛福部「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參與醫院名單)   【中部】 醫院名稱 地址 診次時間 門診資訊 為恭醫療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 苗栗縣頭份市信義路128號 週四上午 請點這裡 大千綜合醫院 苗栗縣苗栗市大同路133號、信義路23號、恭敬路36號、信義街36號 週一至週五上午 請點這裡 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 苗栗縣苗栗市為公路747號 週一至週五上午、週四下午 請點這裡 林新醫療社團法人林新醫院 臺中市南屯區惠中路3段36號 週三上午 請點這裡 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 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4段966號 週五下午 請點這裡 臺中榮民總醫院 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4段 1650號 週三上午 請點這裡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臺中市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週二上午、週五上午 請點這裡 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分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 臺中市北區忠明路500號 週三上午 請點這裡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臺中市北區育德路2號 單數週四上午、雙數週四下午 請點這裡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 臺中市西區三民路一段199號 週五下午 請點這裡 澄清綜合醫院 臺中市中區平等街139號 週二上午 請點這裡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 臺中市豐原區安康路100號 週二上午 請點這裡 長安醫院 臺中市太平區永平路1段9號 週二下午、週四下午 請點這裡 國軍台中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 臺中市太平區中山路2段348號 週三下午 請點這裡 光田醫療社團法人光田綜合醫院 臺中市沙鹿區沙田路117號 沙鹿院區 成人:週一上午、週二下午 兒科:週二上午、週三下午、週四下午、週五下午 大甲院區 成人:週二下午、週五下午 兒科:週一下午、週二下午、週四下午 請點這裡 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童綜合醫院 臺中市梧棲區臺灣大道八段699號 週三下午 請點這裡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中慈濟醫院 臺中市潭子區豐興路1段66、88號 週三下午 請點這裡 林新醫療社團法人烏日林新醫院 臺中市烏日區榮和路168號 週二下午、週五下午 請點這裡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 彰化縣彰化市南校街135號、中華路176號、旭光路235、320號 週二、週五晚上 請點這裡 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秀傳紀念醫院 彰化縣彰化市南瑤里中山路1段542號 週四下午 請點這裡 員榮醫療社團法人員榮醫院 彰化縣員林市中正路201號、彰化縣員林市莒光路359號 週一、週四上午 請點這裡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員林基督教醫院 彰化縣員林市莒光路456號 週四下午 請點這裡 員林何醫院 彰化縣員林市中山里民族街33號 週五下午 請點這裡 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 彰化縣埔心鄉舊館村中正路二段80號 週五上午 請點這裡 秀傳醫療財團法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 彰化縣鹿港鎮鹿工路6號、6-2號 週二下午 請點這裡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二林基督教醫院 彰化縣二林鎮南光里大成路一段558號、安和街40巷28號2樓 週四下午 請點這裡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 雲林縣斗六市雲林路二段579號 週五下午 請點這裡 天主教若瑟醫療財團法人若瑟醫院 雲林縣虎尾鎮新生路74號 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請點這裡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 南投縣南投市康壽里復興路478號 週四下午 請點這裡 埔基醫療財團法人埔里基督教醫院 南投縣埔里鎮愛蘭里鐵山路1號 週三上午 請點這裡 竹山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竹山秀傳醫院 南投縣竹山鎮集山路2段75號 週二下午 請點這裡 (資料來源:衛福部「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參與醫院名單)   【南部、花東和離島地區】 醫院名稱 地址 診次時間 門診資訊 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 嘉義縣朴子市永和里42-50號 週二上午 請點這裡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大林慈濟醫院 嘉義縣大林鎮平林里民生路2號 週五上午 請點這裡 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 嘉義市西區福全里北港路312號 週三上午 請點這裡 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 嘉義市西區劉厝里世賢路2段600號 週一上午、週三上午、週四上午、週五上午 請點這裡 天主教中華聖母修女會醫療財團法人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 嘉義市東區大雅路二段565號 週一下午、週二下午、週三下午、週五下午 請點這裡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 臺南市中西區中山路125號 週一週四下午 請點這裡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臺南市永康區中華路901號 週一上午、週二上下晚、週三上午、週四上下晚、週五上下午 請點這裡 高雄榮民總醫院臺南分院 臺南市永康區復興里復興路427號 週五上午 請點這裡 台南市立醫院(委託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經營) 臺南市東區崇德路670號 週二上午、週三下午 請點這裡 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 臺南市仁德區中山路864號 週二下午 請點這裡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 臺南市柳營區太康里201號 週一上午、週二上下午、週三上午、週四上午、週五上午 請點這裡 營新醫院 臺南市新營區隋唐街228號 週二上午、週三上午、週五上午 請點這裡 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 屏東縣屏東市自由路270號 週五下午 請點這裡 安泰醫療社團法人安泰醫院 屏東縣東港鎮興東里中正路一段210號 週一下午 請點這裡 南門醫療社團法人南門醫院 屏東縣恆春鎮南門路10號 週三上午 門診時間 枋寮醫療社團法人枋寮醫院 屏東縣枋寮鄉安樂村中山路139號 週五上午 請點這裡 寶建醫療社團法人寶建醫院 屏東市中山路119.123號.屏東市自由路650-1號B1 週二下午、週三上/下午、週五下午 請點這裡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委託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 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68號 週三、四下午 請點這裡 高雄榮民總醫院 高雄市左營區大中一路386號 週三、四上午 請點這裡 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 高雄市左營區合群里軍校路553號 週三上午 請點這裡 國軍高雄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 高雄市苓雅區建軍路5號 週三上午 請點這裡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委託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經營) 高雄市小港區山明里山明路482號B1-10樓 醫師單雙週輪流看診 單週:週一夜間、週二下午 雙週:週三夜間、週五上午 請點這裡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高雄市鳥松區大埤路123號 週二下午、週四上午 請點這裡 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高雄市三民區十全一路100號 週四上午 請點這裡 建佑醫院 高雄市林園區王公里東林西路360號 週二、四、五上午 週一、三下午 請點這裡 臺北榮民總醫院臺東分院 臺東縣臺東市南榮里更生路1000號 週一上午、週二下午、週四下午 請點這裡 國軍花蓮醫院 花蓮縣新城鄉嘉里路163號 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請點這裡 臺北榮民總醫院鳳林分院 花蓮縣鳳林鎮鳳信里中正路1段2號 週一、週三下午、週四上午 請點這裡 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 花蓮縣玉里鎮泰昌里新興街91號 週一上午、週三上午、週四下午 請點這裡 花蓮慈濟醫院 花蓮縣花蓮市中央路3段707號 週五上午 請點這裡 臺灣基督教門諾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 花蓮縣花蓮市民權路44號 週二上午 請點這裡 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 花蓮縣花蓮市中正路600號 週四下午 請點這裡 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 金門縣金湖鎮復興路2號、烈嶼鄉上林村后井37號(烈嶼院區) 週一上午 請點這裡 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 澎湖縣馬公市啟明里中正路10號 週四早上 尚無提供 (資料來源:衛福部「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參與醫院名單)   延伸閱讀: 兒童不會表達難統計長新冠比例!這幾種狀況小孩風險較高要注意 確診康復後,小心「長新冠」!台版地中海飲食減少後遺症

4大照護須知

彩虹維生素飲食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雖然新冠病毒持續朝輕症化,但仍不希望小小年紀的寶貝深受病毒攻擊,也擔心染疫康後可能併發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長新冠,想要預防新冠後遺症,最好方式是提升孩子的免疫力,多從天然食物中攝取營養,駐站專家高敏敏營養師特別分享MISC飲食「小孩的彩虹維生素食物」,跟著吃絕對沒錯喔!   推薦閱讀: 比確診更可怕的是身體沒有免疫力對抗!全家大小都適合的營養素 提升免疫力方法有哪些?6大高營養食物必吃、4大壞習慣必改善 彩虹維生素食物,預防MIS-C飲食必吃 吃對食物、吃對營養,才能把病毒阻隔在體外。高敏敏營養師提到若不想單靠營養品補充,大小朋友可以多攝取「彩虹維生素食物」內的9大類營養素,有助於體內免疫細胞對抗病毒、降低感染。   簡單來說,彩虹維生素食物指的是小朋友應攝取的維生素主要有9種,以不同顏色標記,就像彩虹般。 1.維生素A 食物:紅蘿蔔、紅番薯、紅椒、蛋黃、地瓜葉、菠菜。 效果:守護黏膜、眼睛健康。   2.維生素C 食物:芭樂、草莓、小番茄、柑橘類、奇異果、蔬菜類。 效果:使體內對抗病菌免疫細胞活躍度增加、抗氧化。   3.維生素D 食物:牛奶、乾香菇、木耳、蛋黃、鮭魚。 效果:也能幫助鈣質吸收,維持骨骼健康。   4.維生素E 食物:蛋黃、植物油、深綠色蔬菜。 效果:強力抗氧化,降發炎。   5.維生素B1 食物:燕麥、大麥、豆製品、豬肉。 效果:維持神經正常 避免躁動、憂鬱、躁鬱。   6.維生素B2 食物:全穀類、乳製品、沙丁魚、鯖魚。 效果:對於皮膚、黏膜、毛髮健康很重要。   7.維生素B6 食物:全穀類、豆製品、鮭魚、香蕉。 效果:和神經傳遞物質有關,以及維持皮膚健康。   8.維生素B12 食物:雞蛋、乳製品、肉類、豆製品。 效果:幫助新細胞的製造。   9.葉酸 食物:蔬菜類、肝臟。 效果:造血功能,協助紅血球發育和修復受損神經。 註:首圖來源為駐站專家高敏敏營養師 專家溫馨提醒 耕莘醫院新陳代謝科 高敏敏營養師 打造孩子自體保護力,除了吃對食物之外,生活習慣也是關鍵,盡量少糖果、人工色素、油炸、加工食品盡量別碰、控制使用3C的時間及避免熬夜。 延伸閱讀: 兒童免疫力怎麼「吃」出來?孩子必吃的6種營養素,家長快收藏! 疫情外出如何自保?消毒品、如廁防疫、洗手方式,幼兒外出防疫妙招

疫苗施打須知

小朋友確診後,小孩疫苗施打要間隔幾週?常規疫苗還可以照常接種嗎?打疫苗可以預防或降低MIC-S、重症嗎?關於爸媽最在意的寶貝確診後疫苗施打須知,通通都在這裡!   推薦閱讀: 兒童腦炎不是只有高燒、抽筋…兒科醫:別忘觀察囟門,這7點前兆不可輕忽! 不明兒童急性肝炎頻傳,嚴重恐喪命!症狀與日常保養,10歲以下易染病 保護家中寶貝安全,接種小孩疫苗是很重要 在病毒無情的威脅下,不少尚未建立好身體免疫力的幼兒確診的比例大增,雖然輕症居多,但難免擔憂長新冠的後遺症,也評估是否要讓小小孩施打新冠疫苗。   基本上,「施打疫苗」是預防MIS-C、重症及死亡的最佳方式。幼兒流感重症風險高,因此每年都要施打流感疫苗,而新冠病毒對於幼兒的危害也相當高,目前已發現數例兒童感染新冠後,出現急性腦炎等併發症,病程變化速度快,轉為重症的風險高。   據《上報》報導,台大醫院感染科前醫師林氏璧表示,幼童打疫苗,理論上可以降低MIS-C、腦炎發生率,只不過國外臨床實試驗人數少,相對的整理發生重症和死亡的案例也少,因此無法透過國外數據去推估。   寶貝確診後打疫苗,建議間隔3個月再打疫苗 通常孩子在染疫康復的情況下,在短期內會降低再次感染的風險,若有意願接種疫苗,間隔多久才比較合適呢?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DC)「兒童COVID-19疫苗」接種指引,建議自發病日或確診日起算起,至少間隔3個月再施打疫苗,也能避免二次感染的風險。   至於二次確診會比初次更棘手嗎? 如何判斷是二次確診、應對? 染疫康復有「無敵星星」?請參考「二次確診判讀與應變措施」(請在文字崁入"復原期_照護須知_二次確診判斷重點"的文章連結)的內容。   爸媽最想問:確診康復後多久打其他疫苗?常規疫苗可以延遲施打? 在新冠疫情下,爸媽帶小孩來打常規疫苗的意願也降低,但按時接種常規疫苗,有助於提早建立幼兒完整的免疫力,也能防止因感染病毒出現重症或死亡。兒童過敏感染顏俊宇醫師提醒,常規疫苗有固定規劃時程,此時間發生率高、得到疾病後果嚴重,千萬不要延後施打時間,尤其是1歲內的嬰幼兒盡量不要延後超過一個月,因為他們免疫力尚未發展成熟,沒有打疫苗就沒有保護力! (圖片來源:駐站專家顏俊宇醫師) 不過,如果小朋友確診時恰好碰上要施打常規疫苗,這該怎麼辦?隔多久才能再打?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表示,只是康復痊癒就可以立即接種其他疫苗,不需要特別間隔。 小朋友接種新冠疫苗後,爸媽務必留意寶貝的身體狀況,常見的副作用通常輕微,數天內會消失,但如果持續發燒超2天、呼吸急促或活動力不如以往等,務必盡早就醫檢查,釐清病因。   至於接種疫苗後,隔多久才能施打兒童常規疫苗呢?黃瑽寧醫師指出,基本上新冠疫苗和常規疫苗可以同時接種,但如果孩子出現副作用,就不易辨別是哪個疫苗的副作用,因此建議間隔7天以上再施打。   延伸閱讀: 擔心寶寶染疫?提升嬰兒免疫力與防疫小物,7撇步大公開! 打兒童疫苗能預防腦炎重症?染疫兒童康復後要打疫苗?7大Q&A一次搞懂

二次確診判斷重點
熱門

國內新冠疫情正式進入第4波,不僅二次確診人數增加,「天選之人」也紛紛中鏢,預估6月下旬達到高峰。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由於主流病毒株XBB免疫逃脫力高,因此二次確診機率更高。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認為,目前確診個案約有1/3為二次確診。不過,爸媽最擔心的仍是確診康復後的嬰幼兒若身體不適,究竟是一般感冒還是二次確診?二次確診症狀會比第一次嚴重嗎?有關二次確診的種種疑問,專業醫師為你解答!   推薦閱讀: 重啟口罩令?XBB.1.16出現首例死亡、「2族群」威脅大,10種常見XBB.1.16症狀一次看! BA.5症狀難受,新變異株BF.7侵台!12種症狀、預防措施一次看! 天選之人也落難!變異株提高二次確診機率 自口罩令鬆綁、XBB變異株入侵,除了二次確診人數增加,三次確診甚至是天選之人也紛紛落難!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受訪時指出,今年初重複確診比例約在7%,自3月20日起實施「輕症免通報」後,已很難估算二次確診感染率,但根據鄰近國家重複感染率表示,目前上升到12%,顯見二次確診機率不容小覷。   孩子是二次確診嗎?感染定義告訴你 當孩子確診康復後,突然又出現發燒、呼吸道感染症狀,這樣算是二次確診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針對二次確診提供新定義: 項目 距上次發病日14天起至3個月內 距上次發病日3個月以上 二次確診定義 1.原慢性症狀惡化,或出現發燒或有新呼吸道症狀 2.PCR檢驗陽性且Ct值 <27,或抗原/核酸快篩陽性 3.經醫師判定為重複感染 PCR檢驗陽性或抗原/核酸快篩陽性者,原則上視為新感染個案 二次確診處置原則 1.由於疫情降級,二次確診不需通報也不需隔離,但建議進行「0+n自主健康管理」。(詳情防疫規定請看這裡) 2.若評估二次確診症狀輕微,可請家人協助至藥局諮詢藥師、購買感冒相關藥物,並依指示服藥。(確診後的就醫原則請看這裡) 3.嬰幼兒即使二次確診症狀輕微也不可大意,請爸媽全程戴好口罩,帶孩子至醫療院所給醫師診斷。 4.二次確診若出現重症警示症狀,或是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或具慢性病史等具重症風險因子對象,請儘速就醫。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煜耳鼻喉科診所耳鼻喉專科醫師林岱樓醫師) 二次確診症狀有哪些?醫曝12大症狀 全煜耳鼻喉科診所耳鼻喉專科醫師林岱樓醫師撰文表示,二次確診症狀是否嚴重,取決於第一次感染程度、病毒種類和自身免疫系統反應。不過,由於變異株免疫逃脫力高,會導致不同的免疫反應來對抗病毒,因此二次確診症狀不一定輕微,也有可能更嚴重!究竟二次確診症狀有哪些?林醫師整理如下: 常見二次確診症狀 1.發燒 7.可能味覺喪失 2.咳嗽 8.可能嗅覺喪失 3.氣短或呼吸困難 9.咽喉腫痛 4.疲勞 10.鼻塞或流鼻涕 5.肌肉或身體酸痛 11.噁心或嘔吐 6.頭痛 12.腹瀉 二次確診別輕忽!16重症前兆速送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雖然兒童染疫或二次確診後的重症機會低於成年人,但孩子因不擅於表達自身感受,故快篩陽性後,一旦出現以下任一重症前兆,請爸媽立即送醫! 二次確診重症前兆 1.發燒超過48小時 9.步態不穩 2.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 10.意識不佳或持續昏睡 3.體溫大於41度 11.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 4.退燒後持續或活動力不佳 12.唇色發白或發紫 5.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胸悶胸痛 13.血氧飽和度低於94% 6.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解尿 14.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 7.抽搐 15.冒冷汗 8.肌躍型抽搐 16.持續性嘔吐、頭痛或腹痛 ▲若出現二次確診重症警示請儘速送醫。 二次確診怎麼看?觀察重點學起來 孩子第一次染疫時,發燒、流鼻涕、嘔吐,甚至喉嚨痛到吃不下,爸媽在旁看了心急如焚,好不容易孩子漸漸康復、看似產生了抗體,沒想到卻又出現不適症狀,擔心有可能是二次確診?李淵順小兒科診所蔡昕育醫師對此提出二次確診的觀察重點,協助爸媽檢視:   可能非二次確診 14天起至3個月內二次確診 3個月以上二次確診 二次確診觀察重點 確診康復後,雖持續有慢性咳嗽等後遺症,但沒有新症狀產生,舊症狀也沒有惡化。 確診康復後14天起至3個月內,若出現新症狀或後遺症突然惡化,如咳嗽變嚴重、發燒、流鼻涕……等,此時若快篩陽性,經醫師判讀後為重複感染。 有些人染疫後3個月內,仍會有一下快篩陰、一下快篩陽的結果。但3個月後若再度快篩陽性,則是二次確診。 【備註】嚴格定義的二次確診,須經由前後兩次PCR陽性且是不同的病毒株,才能確定這兩次是不同的感染。但因為現在實務上多以快篩陽性即判讀為確診,不易判斷是否為重複感染,故指揮中心以上述條件作為二次確診的基準。   二次確診最常感染時間?醫曝:2~2.5個月 根據國外科學期刊《自然》、《科學》的研究發表,Omicron二次確診的風險較高,打破無敵星星的幻想。蔡昕育醫師解釋,染疫康復後的嬰幼兒,雖然短時間對同一種病毒變異株有最強的免疫力,但能維持多久?答案是「因人而異」,但美國的統計二次感染最常發生在感染後的79天左右,就是差不多2~2.5個月。   蔡醫師也提出一份丹麥的研究,發現「非Omicron」新冠病毒株的感染,有60%的人是發生在第一次染疫後的2個月內,所以染疫後免疫最強的時期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短。尤其Omicron及其變異株免疫逃脫能力更強,因此提高二次確診機率。   二次確診更嚴重?3原因告訴你 蔡醫師指出,以理論上來說,嬰幼兒第一次感染新冠病毒所引發的免疫反應和T細胞記憶,可降低二次確診重症和死亡的機率,且症狀可能會比第一次輕微。但若自覺二次確診症狀比第一次嚴重,推測可能是以下原因: 1.感染不同病毒株 2.第二次得到的病毒量比第一次高 3.兩次感染時的免疫狀態不同 ▲二次確診症狀比第一次嚴重有3種原因。 二次確診該吃抗病毒藥物?15族群建議吃 整體來說,二次確診症狀通常不會比第一次嚴重,不過高危險族群仍不能掉以輕心,仍有可能因重複感染造成健康負擔或併發症。若不幸二次確診該吃抗病毒藥物嗎?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指出,抗病毒藥物建議使用在以下15種高危險族群的初期感染,以降低患者轉為重症住院的風險。 1.年齡≧65 歲 2.癌症 3.糖尿病 4.慢性腎病 5.心血管疾病(不含高血壓) 6.孕婦與產後6週內婦女 7.慢性肺疾 如:間質性肺病、肺栓塞、肺高壓、氣管擴張、慢性阻塞性肺病。 8.結核病 9.慢性肝病 如: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與免疫性肝炎。 10.失能 如: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腦性麻痺、先天性缺陷、發展或學習障礙、脊髓損傷。 11.精神疾病 如:情緒障礙、思覺失調症。 12.失智症 13.BMI≧30 14.12~17歲兒童青少年BMI超過同齡第95百分位 15.影響免疫功能的疾病 如:HIV 感染、先天性免疫不全、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使用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   註:首圖圖片來源為咕嚕媽 專家溫馨提醒 李淵順小兒科診所 蔡昕育醫師 嬰幼兒確診康復後,須間隔3個月才能施打「新冠疫苗」,但因為Omicron及其變異株免疫逃脫能力非常強,即使注射疫苗,保護力仍無法完全避免感染,不過卻能預防重症、住院和死亡機率! 延伸閱讀: 染疫孩童發燒別慌張!中醫師籲:就算清冠大缺貨,利用隨手可得食材幫退燒 感冒變嚴重流黃鼻涕該怎麼辦?3方法緩解症狀,千萬別先吃抗生素! Omicron新變異株入侵,「無敵星星」恐失效?常見5大QA一次看

餵藥常見7大Q&A
必讀

餵小孩吃藥是父母的必經考驗,但小孩不吃藥更是爸媽必須解決的頭大課題!針對嬰幼兒吃藥,醫生多會開立甜甜藥水將藥粉的苦味壓下去,讓孩子能順利吃藥,不過味覺敏感的寶貝可沒那麼容易被騙,不是一嘗味道就撇頭,就是大哭大鬧到吐出剛吃下去的藥,常讓爸媽傷透腦筋。究竟,0~3歲小孩不吃藥怎麼辦?餵藥技巧有哪些?又有哪些用藥迷思?爸媽最想了解的餵藥問題,林復森耳鼻喉科診所副院長陳宣合、小禾馨民權小兒專科診所主治醫師巫漢盟為你解答所有疑問!   推薦閱讀: 【食力】吃藥配柚子真的會要命!別讓一時貪吃害了你! 孩子吃藥吐了要不要補吃?5個兒童用藥問題大解惑   Q1:小孩不吃藥好煩惱!0~3歲餵藥技巧不同嗎?有哪些方式? A: 0~1歲 餵藥工具: 餵藥器、滴管、去除針頭的針筒、小湯匙或奶瓶上的奶嘴   準備藥物: 寶寶藥物若有藥水和藥粉,可將藥粉加入藥水中,攪拌均勻,或是用少量溫水化開藥物,倒入餵藥工具裡。   餵藥方式: 1.大人一隻手抱住寶寶,壓住寶寶雙手並支撐頭部,讓寶寶以半躺(約45度角度)姿勢在大人懷中。 【提醒】切勿讓寶寶平躺吃藥,否則很容易被嗆到。   2.將裝好藥的滴管、小湯匙分成3~4次餵小孩吃藥,一次約1~3 cc讓藥慢慢流入嘴裡。如果小孩不吃藥,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寶寶兩頰,讓藥水流入吞下。   3.餵小孩吃藥時,千萬不要心急想一次餵完,也不要將滴管深入嘴裡太深,以免發生嘔吐反射。   4.如果小孩不吃藥、會反抗,次數就不能分成3~4次而是要縮短,但要謹記餵小孩吃藥不能太快,也不要捏住寶寶鼻子強迫吞藥,以免嗆到,否則藥物或口水跑到氣管,反而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的可能。 【提醒】寶寶若發生嗆咳,應立刻停止服用藥物,讓寶寶頭朝前下方並輕拍背部來緩解。 ▲1歲以內的嬰兒可使用餵藥器輔助(圖片來源:我是雞媽:少女賢妻也是娘) 1~3歲 小孩不吃藥的話,可搭配少量果糖糖漿、蜂蜜,或是布丁、果凍等軟性食物一起吃,藉此掩蓋藥物苦味。此外,爸媽為小孩吃藥,也不必強求孩子一次吃完藥,可將藥粉一點一點地沾到食物上吃完。   Q2:小孩不吃藥的話,能將藥物搭配其他食物一起吃嗎?會影響藥效嗎? A:雖然答案是肯定的,但起碼還是有點藥效;相反地,小孩不吃藥,藥效可是等於0,所以搭配食物一起吃還是能試試看。   但要留意的是,藥不可混合果汁類一起服用,特別是葡萄柚,原因是葡萄柚(包括柑橘的水果含有類黃酮素,恰好會抑制肝臟中代謝藥物的酵素(CYP3A4型),導致藥物無法從肝臟中代謝出去,使得體內藥物過量產生毒性。   Q3:如果小孩不吃藥,那藥物可加入牛奶裡給寶寶喝嗎? A:一般不建議把藥加入奶裡一起餵食,主要考量以下因素: 1.藥與奶產生作用 有些藥會和奶類產生交互作用,影響藥物吸收與效果。   2.牛奶溫度高 有些藥加入溫熱牛奶中,會因溫度升高而減低藥效或延遲藥物吸收。   3.沒喝下完整藥量 若孩子沒有把混合藥的奶喝完,就等於沒有吃下完整劑量,爸媽也無法知道還需補足多少藥量。   4.造成孩子厭奶 藥物加入奶裡會改變奶味,可能導致孩子厭奶,再加上使用奶瓶餵小孩吃藥,也會使孩子討厭奶瓶,造成日後抗拒奶瓶喝奶。   Q4:小孩不吃藥好困擾!不得已必須將藥加入牛奶給孩子喝的話,有哪些注意事項? A:當爸媽使出任何招式,還是很難讓孩子吃藥時,可考慮將藥粉或藥水裝入另一個奶瓶,再加入20~30cc的牛奶,孩子比較容易喝下。但在此之前,應先諮詢醫師或藥師開立的藥物種類是否能搭配牛奶,若有抗生素或一些特別成分搭配牛奶混和服用會影響藥效,就不適合這麼做。 ▲應留意藥加入牛奶服用是否會影響藥效 Q5:小孩不吃藥的理由之一就是吃藥容易吐,該怎麼辦? A: 1.調整餵小孩吃藥的時間 像是味覺敏感、易吐體質的小孩,或是年齡較小的嬰兒,建議吃藥時間調整成喝奶前,因為孩子正值肚子餓的狀態,比較容易開口吸吮將藥喝下。   2.避免飯後立刻餵小孩吃藥 對於吃藥容易吐的孩子,應避免飯後立刻餵藥,因為苦澀藥味會讓他們抗拒、哭鬧,容易把藥物和食物一起吐出來,導致呼吸道吸入嘔吐物而造成窒息,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所以餵藥和進食的時間最好間隔1小時,大部分的藥不會對腸胃造成太大負擔,通常在沒有進食的狀態下,也是可以吃藥(大多是間隔4~6小時吃藥)。   Q6:小孩不吃藥,好不容易吃藥卻吐了,需要補吃嗎? A:爸媽應以30分鐘為原則,處置方式如下: 1.吃完藥30分鐘以內嘔吐 吃藥不到30分鐘卻吐了,此時藥效在體內還沒產生作用,因此等孩子冷靜後,可能需要補藥,特別是藥物中含有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需要再補一次劑量,否則治療效果不佳。   2.吃完藥超過30分鐘嘔吐 若吃藥超過30分鐘後才吐,因為大部分藥物都被吸收,就不需要補吃,等到下次吃藥時間再服用即可。   Q7:小孩不吃藥好頭大,有哪些技巧能讓小小孩吃藥? A:2~3歲的孩子因能聽懂簡單指令與表達,爸媽可以用溝通約定的方式讓孩子乖乖吃藥,例如吃完藥後,給孩子一顆小軟糖、水果,或是聽故事、看卡通,有時也會有不錯效果。但爸媽要謹記,避免用不耐煩、威脅或強迫等方式,以免小孩感到反感。   延伸閱讀: 小朋友不吃藥怎麼辦呢?醫師教你吃藥小技巧! 孩子生病不肯乖乖吃藥?爸媽別煩惱!餵藥小撇步報你知 當醫生對我說「媽媽,孩子真的不能再這樣吃藥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