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期的孩子會完整複製父母的生活模式寶寶叛逆期,是人類初次獲得自由的時期 我們可以在兩、三歲的孩子身上,看見人生第一次大幅度的心理發展.這段時期俗稱「寶寶叛逆期」.剛出生的嬰兒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會,只能在母親全面的保護下生活.他們無論身心,時時刻刻都和母親在一起.然而到了兩、三歲左右,孩子首度能靠著自己的雙腳四處移動,自己的身體也能離開母親.於是原本坦率聽話的孩子,開始出言頂撞母親:「我才不聽媽媽說的話呢!」如果母親叫他吃飯,就會回答「我不吃」;叫他換衣服,就會頂嘴「我不換」.這段時期的孩子,一開口就是一連串的「我不要、我不要」.為什麼呢?因為人類總是想要獲得更大的自由.原本不讓母親抱著、牽著就哪裡也去不了的孩子,開始能靠自己的雙腳移動.所以他們除了與媽媽相同的方向之外,也想試著前往自己喜歡的方向.他們想試試「只靠自己就能做到」的事情.這就是自由.為此,他們需要在心理上獲得「不聽話的自由」,所以才會故意「叛逆」.他們會一再地測試、反抗,直到他們確定自己既可以和父母一起移動,也能獨自前進為止.而這也是人類打從出生之後首度獲得的自由.取得行動自由的孩子,在接下來大約十年左右,將極其所能地學習父母的生活模式、採納父母的價值觀,逐漸理解這個社會,直到進入青春期.而這十年左右就是學齡期. 小學三年級生健太的某一天 學齡期的孩子會服從父母,試圖過著符合父母期待的生活、採納父母的生活模式.接下來將介紹一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孩子有多麼依戀父母、又是懷著什麼樣的心情向父母學習.這個故事其實是健太的母親告訴我的,但在此則站在孩子的角度整理如下: 我讀小學三年級的某一天,媽媽的腳出了問題,躺在床上動不了.爸爸和阿嬤對我說:「媽媽必須在床上躺一陣子.但是你不用擔心,媽媽會好起來的.」他們也告訴我一個很難的病名,但我聽不太懂.媽媽的腳好像非常痛.我問媽媽要不要幫她揉一揉,結果媽媽溫柔地對我說:「謝謝你,但是現在不要隨便碰比較好.媽媽會努力快點好起來,健太也要有精神地去上學喔!」於是我遵守與媽媽的約定,努力去學校上課,一天都沒有請假.我也認真讀書,因為我覺得如果自己這麼做的話,媽媽會好得快一點.而且我在學校的畫畫比賽中得獎的時候,媽媽也非常開心.大約有一年左右,媽媽大部分的時間都躺在床上.我還記得鄰居阿姨代替媽媽買東西回來.就在我快讀完四年級的時候,媽媽終於好起來,能夠走路了.真是太好了⋯⋯「媽媽,妳能走路了.真是太好了.」媽媽聽到我這麼說,回答我:「對啊,謝謝健太.因為你也很努力呢!」是啊,我在那段時間也很努力呢! 孩子最喜歡媽媽了,所以在生活中總是會關注著父母的狀況.媽媽有沒有精神?爸爸心情好不好?我有幫到父母的忙嗎?父母需要我嗎?對孩子而言,父母是唯一能夠在「這個世界」守護他們的存在.所以想要珍惜父母,想要成為父母的助力,無論任何事情都好.所以他們以笑容回報父母、向父母報告學校裡開心的事情.當一個好孩子,就是他們竭盡所能表達的感謝. 孩子在十二歲以前,會專心致志地模仿父母、學習並追隨父母的生活模式.他們對父母深信不疑,所有的一切都以父母為基準.日後當孩子長大成人,這些將成為他們生活的重要心理基礎.但父母也非完人,也會以錯誤的方式生活,會有扭曲的情緒、痛苦的心情,也會有壞心眼、會說謊.而孩子就連父母的這些「內心矛盾」,也專心致志地完整複製.如果父母「內心的矛盾」並不嚴重,對孩子而言就是萬幸.因為他們複製的生活模式並不痛苦,內心的矛盾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困擾,他們可以在父母的庇護下,安心拓展自己的興趣、發展自己的能力.相反的,如果父母的「內心矛盾」嚴重,接收這些矛盾的孩子,就會開始過著與父母同樣痛苦的生活.當然,孩子不會發現自己學到的生活模式不合理,只知道要遵循這種方式活下去.因為他們相信父母,無法想像除了父母的教導之外還有其他生活模式.他們甚至不會感覺自己在忍耐.所以,孩子們並不會在學齡期倒下.除非壓力大到無法承受,才會出現身體上的訊號.譬如尿床、吸手指、精神官能性怪癖或抽搐、拔頭髮、慢性腹痛等等.然而孩子承受的內心矛盾,將會在接下來的青春期爆發出來.﹝延伸閱讀﹞「我會忍不住毆打三歲的女兒⋯」孩子的人生,就從否定中開始…<媽界Google:媽咪說>iOS請按此>>http://apple.co/1zEGgXMAndroid請按此>>https://goo.gl/izSqB3親情救贖:孩子的心病是為了拯救父母讀者淚推:一本讓自己改變並重獲自由的書!諮商心理師陳志恆專文導讀推薦!不僅父母愛著孩子,孩子也用他們的方式守護著父母.原來,情緒的陰影和黑洞中,有出於親緣關係裡深深的愛……拒絕上學的駿一說:「為了讓媽媽發現自己的痛苦,必須更過分才行……」罹患厭食症的理莎說:「媽媽過的不是自己的生活,是外婆的……」因家暴離婚的優希說:「看見女兒臉上出現我所造成的瘀青,小時候對父母的恐懼全部回來了……」父母的生活模式,竟是孩子痛苦的根源!精神科醫師揭開「親與子」驚人的真實面貌!讓做父母的感動:原來我是這樣深深被孩子愛著.讓做孩子的得救:儘管父母不完美,我卻不再為此受苦了!對孩子而言,父母是自己依靠的守護者,所以他們會竭盡全力,冀望成為父母的助力.但如果他們連同父母的矛盾與痛苦一起承擔,就會在渴望自立與對家人的依戀間不斷拉扯,而形成繭居在家,拒絕上課或上班、吃不下飯、不自覺使用暴力、無法獲得存在感等等「心病」.本書作者身為精神科醫師,以書中觸動人心的諮商案例故事,精準解析親子關係的心理之謎,幫助每個「受傷的孩子」克服心病,成為獨當一面的大人,而「壞掉的大人」也能藉由讀懂孩子的心病,解決內心的矛盾,在人生的後半段重生.購買連結: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