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個月我們家雙寶幾乎每兩天就去醫院報到,一向是健康寶寶,但這次卻雙雙得了中耳炎,先吃半個月的抗生素,醫生檢查,經檢查發現中耳炎不但沒好,還已經積滿水,完全測不到耳壓,只好再換藥再觀察,眼看著黃金時期快過去,心裡開始擔心需要全身麻醉放管子引流,心裡實在忐忑不安.嬰幼兒與兒童是容易中耳炎的一個族群,因為耳道短,分泌物容易浸潤造成細菌病毒感染發炎,甚至導致中耳積液,而在診斷及治療方面則需要謹慎,因為兒童正處在學習的黃金時期,保持良好聽力對學習非常有幫助.中耳積水是耳朵進水嗎?中耳積液跟一般我們洗澡時耳朵進水是完全不一樣的意思,因為中耳積液的液體是在中耳腔,而耳朵進水的液體是在外耳道.等門診時發現同病相憐的小朋友好多,原來中耳積液是個常見的問題,根據統計約有90%的學齡前兒童有過中耳積液,甚至有研究指出兒童平均一年會發生約四次中耳積液.而年齡在6個月到4歲間的兒童,則是最容易發生中耳積液的族群.實在太擔心,只好努力研究,才知道原來中耳積液可以在感冒等上呼吸道之後發生,因為負責平衡中耳壓力的耳咽管可能因感冒而無法正常作用,另外在急性中耳炎後的發炎現象也可以引起中耳積液.雖然大部分中耳積液都能自行康復,但是也有約30%-40%的兒童會有反覆發生的中耳積液,也有5%-10%的中耳積液可能會超過一年而無法自行消退.在我們正常聽聲音時,音波進入外耳道之後會震動耳膜並接著傳入聽小骨及內耳,但是如果中耳腔有積液時,聲音的傳導就會因積液影響而使聽力下降.有研究指出有超過25%的中耳積液會維持超過三個月而無法自行消退,這類的中耳積液也可能和聽力下降、平衡問題、在校表現較差、行為問題、耳部不適、反覆中耳炎及生活品質下降相關.中耳積液的治療經驗分享◎看診時與醫生溝通之建議:1.強烈建議若已經知道孩子中耳積水,每次看診都請醫師使用有氣壓球的耳鏡做檢查,並且記錄檢查結果.2.強烈建議疑似中耳積液時,如果醫生看耳鏡檢查無法確定是否有中耳積液,就應該安排耳壓檢查(tympanometry).3.若積水超過三週請醫師安排聽力檢查,評估有中耳積液的兒童,是否因為中耳積液對各方面造成影響(神經、身體、認知、行為),而有說話、語言、學習方面的風險.◎居家照顧的建議1.醫生開的抗生素要按時給孩子吃,維持血中藥物濃度,使藥效發揮好的效果.注意有些抗生素需要冷藏及加水沖泡,若不確定一定要問清楚,免得藥效降低.2.不同呼吸道疾病造成的中耳炎有不同治療的藥物,讓醫生換藥,找到最有效的藥物,若擔心副作用,可讓孩子多喝水、睡眠充足、補充營養來幫助代謝.3.過敏體質的孩子,反覆鼻涕倒流是影響積水消退的重要因素,減少過敏原與多運動可以幫助積水消退.4.若真的積水超過1個月以上且影響到聽力,若醫生建議放置中耳通氣管、進行腺樣體切除手術、或同時接受上述兩種手術.建議爸媽尋找信任的醫院與醫師,勇敢接受治療,才能讓孩子避免永久性的聽力受損.還好在醫生最後的換藥嘗試後,雙寶的中耳積水終於撤退了~~~真是驚魂記!兩次聽力測驗也都確定聽力正常,把這次的治療經驗和媽媽們分享,中耳積水很常見,也可能影響兒童的發展,希望我們都要提高警覺,如果有中耳積液的問題,請爸爸媽媽要積極地和耳鼻喉科醫師討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