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去年這個時候,心理師也正在適應新手父母的生活.更具體地說,是正在適應「身體作為一個母親」的生活.這句話在還未生產前,即使我做了許多母嬰的功課,但真真切切襲來的震撼,其實不是孩子來到世上,而是,「我的身體其實不是我的身體」.我吃的食物被稱之為「為了孩子營養」所吸收的食物我喝的湯水被稱之為「哺育孩子乳汁」的補給我的休息被稱之為「為了照顧孩子」所必須的休息我的身體無法隨我心意地安排時間,因為身體的脹奶或對哭聲的敏感,以致於身心都在一個為嬰孩警覺的狀態我對這些變化,一方面感到這確實是我最想做的事,一方面也訝異於「母親狀態」的身體是這般地奪走原先的「我之狀態」,而這不是產前對「知識的準備」就能做到的心理預期,甚至對於一個相對一般大眾、已經是較熟悉嬰幼兒發展的臨床心理師而言,這仍是難以預備的經驗.因此,不難理解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關注產後憂鬱的議題,甚至當產婦有情緒或行為變化時,多數人都會連結到產後憂鬱並給予立即就醫的建議.然而,心理師小編想提供一個以現象學的角度來看作為母親的經驗.首先,當孕婦在產下孩子後的第一個身體經驗,即是「我的身體不是我的身體的經驗改變」,包括:自然產或剖腹產(甚至全餐)的傷口經驗、及白話點說:就是常聽見的「哎呀,你剛生完孩子不可以洗頭髮」、「你不可以哭、不可以滑手機、不可以...n種以上的限制」,光是阻擋周圍人對你身體的指點,加上個人傷口的分神,這一個身體改變經驗-「我的身體行動不再是我個人所主宰,因為我生了一個孩子」,其實就耗費了女性相當多的氣力.接著追踵而來的,則是產婦在作為一個母親以後-「我的身體成為了母親的身體,意即我的身體也是孩子的身體」.我的身體作為新生兒生存的重要載體,包括前述的食衣住行生活習慣,除了他人再度的指點外,我自己也會主動地去成為適合當孩子身體的母親;例如:我收起所有的指甲油、唇膏和香精油、我不染燙頭髮、我不喝酒精和咖啡因食物、我不吃韭菜跟各式可能會斷奶的食物.最後,最精彩和最慘無人道的一部分,就是「擠奶」!從你生下孩子的那一刻,護理師會教你如何按摩自己的胸部和擠奶姿勢,當你擠出比眼淚還少的兩滴珍貴初乳,還一副好像「我終於為我兒有所貢獻」、驕傲地走去育嬰室的路上還響著英雄背景音樂(如果你有看韓劇金秘書,那我想你腦海中浮現的就是我浮現的音樂),拿給護理師時,你可以看到護理師「黑人問號」:WTF!這兩滴是要我怎麼餵,它就是兩滴沾在杯壁的液體!!!但,當時稚嫩的我是不會了解護理師的心聲,而是眼睛含淚感動地告訴她:我終於擠出奶惹!請你一定要給我兒喝!!!(噗哧,現在想來我是有多麼為難護理師!!XDDD)出院後在家坐月子的頭一週,當我遲遲無法感受網路所分享的源源不絕奶量時,找的泌乳顧問用通天一指往我的乳房掐去時,我覺得我人生再也沒有如此悲痛的時刻了!!最可恨的是,這還是我拜託她來的!!!!接著那每四小時必須擠奶追奶量,犧牲睡眠也要擠奶,我半夜坐在昏黃燈光下,人人皆睡我獨醒,這個「我」是牛、是一個生產乳汁的機器,消去我的意義,成為了孩子的母親.擠奶搭配各式的器具還有無止盡地消毒清洗,這是我還沒開始親餵時,最難耐的時光.沒有孩子在你身上磨蹭、沒有他滿足的飽嗝看著你、沒有你與孩子的身體膚慰,有的就是那擠奶機器通連的矽膠管和幫浦聲與你連結.總之,作為母親的身體經驗實在難以寥寥數句完成,尚有許多我未描述的「女性作為母親」之身體經驗.但,我相信此刻正在閱讀、經歷過這段歲月的妳,可能早已在腦海浮現各式「屬於妳」的經驗.回到這部影片上,除了讓我著迷地repeat 它給我更多的感觸是想和大家分享:女性照顧孩子這件事情,不僅僅是表面所看到的照顧,更多的是整個身體資源的投入.影片中的女性正真實呈現「作為母親」這件事!粉絲專頁:喂!喂!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visionwork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