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我們講阿普伽新生兒評分時,威力醫師說過要來聊聊兒科醫師和麻醉科醫師有一些神秘共同點.雖然兒科醫師在健兒門診,麻醉科醫師在疼痛門診時,一樣是獨立作業.但是在某些場合,比如外科手術室,產檯開刀房時,我們會變成外科醫師和婦產科醫師的﹝最佳輔助﹞.這時候我們就會配合主角來做最完美的演出,麻醉科醫師確保病人術中的安全,讓外科醫師專心開刀,不用多分神病人狀況是否出錯;而兒科醫師也是一邊從產婦目前狀況,評估孩子出生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準備,努力提升新生兒的阿普伽分數,減少嬰兒死亡率. 這個過程,需要精準的配合!雖然都是為了病人好,但外科醫師可能著眼在能否把腫瘤,病灶,發炎部位清除乾淨,要再多花點時間;而麻醉科醫師卻可能為了病人心律出問題,血壓不穩定,需要盡快結束.而婦產科和兒科醫師也常常為了媽媽和小孩不同的狀況,早點生可能對媽媽健康好但寶寶器官不成熟,一出生住加護病房機率較高;晚點生或許母體狀況變差或胎兒太大生產過程有難度,一樣很頭痛;再加上有些家屬堅持看日子,一個婦產科醫師跟兒科醫師都覺得不妙的日子,雪上加霜的選擇.怎麼出生何時出生,偶而會持不同的意見,大多數都可以在理性溝通中做出對病人最好的決定.但是有時遇到個性比較急躁的隊友時,麻醉科醫師和兒科醫師掃到颱風尾的機會就會大增.像電視劇場景中外科醫師跟麻醉科醫師吵架的場景,兒科醫師也是幾乎都有機會遇到喔~不過這些情形都是為了病人好,所以幾乎我認識聽到的麻醉科醫師和兒科醫師都能忍,也很少生氣太久. 那甚麼事最容易激怒平常性情溫和的兒科醫師和麻醉科醫師呢!?今天威力醫師就來告訴大家,這個我問過許許多多醫師們得到的大多數認同的答案~先說包括我在內的多數兒科醫師,有人以為是因為小孩發燒歇斯底里的媽媽,或是一臉橫肉怒氣衝衝的爸爸,這些因為爸媽的焦慮情有可原,只要不過度誇張,{比如說罵三字經或恐嚇打罵醫護人員},幾乎我們都遇過,也都會盡力安撫.但是大多數兒科醫師,包括一些我們覺得資深的前輩們,聽到一句話幾乎都會生氣或翻白眼,很簡單,就是﹝醫師壞壞,護士壞壞,阿嬤(阿公,爸爸,媽媽)打打!﹞.為什麼這麼簡單的話我們就生氣,因為小孩哭鬧大人生氣,都不該把壞人的標籤貼到幫助你的人身上.被小孩踢到吐到尿到,兒科醫師都可以忍,但是這句醫師壞壞大多數兒科醫師真的很難忍下去.那你罵護士壞壞也一樣啊,因為她們可是我們最堅強的隊友耶! 那麻醉科醫師,那要激怒他們更簡單了,你只要在他們來幫你做術前麻醉評估時問一句﹝你是麻醉師嗎?﹞,是的,你就完成了.在台灣奇怪的文化背景歷史下,很多人都覺得同樣接受七年醫學教育,之後再四五年專科訓練的麻醉科醫師﹝不是醫師?﹞所以稱呼上就很不禮貌,不要小看﹝麻醉師﹞這一句話,當你改成﹝麻醉科醫師﹞,你會得到更多關愛♥的眼神跟溫柔♥的口氣喔.所以,如果當你想同時激怒幫你小朋友麻醉的麻醉科醫師和照顧的兒科醫師,你只要說一句﹝你們這些壞壞的麻醉師,阿嬤打打!﹞就可以了.不過後果自負,最好是有不再踏進這間醫院的準備再嘗試比較好喔!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麻醉科醫師 本文由威力醫生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