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淇淇來我們家,好不好?」小玉拉著阿嬤的衣角,放學了還和我的孩子淇淇玩得不亦樂乎,天色暗了阿嬤要回家了,小玉不肯走,硬要淇淇跟她回家.阿嬤低下頭跟淇淇說:「淇淇呀,這個禮拜六,來偶們家玩呀,好不好啊?」小玉高興得看著我,孩子也看著我,我點點頭答應了.兩個孩子笑得好開心,終於肯回家了,心滿意足手牽手一起走出校門,互道再見.一轉眼週末到了,週六晚上孩子跟我說:「媽媽,你帶我去小玉家玩好嗎?」.我才猛然想起,啊!對呀,前幾天那個「大人的客套假性邀約」,孩子還惦記著要去小玉家玩.可是…小玉的阿嬤根本沒有告訴我他們家在哪裡呀,更沒有約好時間,那只是大人間的一種客套,一種道別前的場面話,像是「下次約吃飯啦」、「我再打給你」、「再約出來哦」….我懂,阿嬤懂,但是!小孩不懂,小孩當真了! 而且,那天之後,我根本再沒見到小玉的阿嬤,小玉都坐娃娃車回家了,阿嬤是很偶爾、很偶爾才會出現.孩子突然這麼問,他一定記得這事很多天了,我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孩子的詢問,正想著怎麼安撫他的失望時,我想…不如據實以告吧.「淇淇,小玉的阿嬤沒有告訴我們,他們家在哪裡耶,也沒有約好時間,媽媽想帶你去,也沒有辦法呀.以後要邀請別人來我們家玩,就要告訴人家地址和時間,知道嗎?」我摸摸孩子的頭,說了實話.孩子竟沒有像平常一樣任性耍賴地說「我不要,我不要」,他似乎聽懂了,不發一語,接著就自己去玩別的了.我對他的反應很訝異,也勾起許多兒時的回憶,是呀,我小時侯,某個叔叔阿姨也曾熱情邀約我:「下次來我們家玩呀」、「我們家有小狗狗哦」,每次我都當真了,我也都記得,只是…一次也沒去過. 我家隔壁住著一對沒有孩子的中年夫妻,偶然在電梯遇到,那位太太也曾笑咪咪對著我的孩子說:「來阿姨家玩,好不好呀?」.然後六樓一到,她就先走一步開門進屋了.奇怪?不是要我們去妳家玩嗎?妳怎麼進屋了呢?剛才是我耳朵業障重嗎?當然,我明白這是客套.沒有生孩子前,我從不覺得這些客套有何不妥,有了孩子後,這些場面話,愈聽愈火大,沒有誠意、多此一舉、不如說聲嗨、聊一聊天氣、或八卦一下樓下那隻愛亂吠的狗,都比這些隨口說說、毫無誠意的客套邀約強. 小時侯上了幾次當,後來覺得大人常常說話不算話,久了也就習慣了.不知不覺中我也成了一個「說「再聯絡呀」,卻一次電話也沒有打」的大人,成人的世界,別人這麼說,我也這麼說,大家都這麼說,也就沒什麼好奇怪了. 有了孩子後,我不想再當一個隨便說話、隨便敷衍的大人.「下次帶你去溪頭、改天買布丁給你…」答應孩子的事,我一定做到,若我不想做、也做不到,就不隨便承諾,再小的事也是如此.我不好客,不喜歡別人來家裡,也就不說「下次來我們家玩呀」這種話,但很樂意和別的家庭相約在外,所以若說「下次再一起出來呀」就真的會相約成行,若是不太熟、不常見的朋友,道別時就只說再見了. 無法阻止別人說那些空泛又無謂的場面話,至少我選擇不一起客套.孩子出生後,讓我有很多機會與空間去思考一些以前想都沒想過的事.而現在,我不當那種說話不算話的大人了. *畢業於台大農經所.現為<嬰兒與母親>、<媽媽經>、<Women說>等作者.臉書:小羊貝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