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晉逸台南復健科職能治療部組長、職能治療師「我們不需要當一位任何大小瑣事均幫孩子處理好好且滿分的母親及父親,我們需要的是讓孩子感受我們的愛、孩子內心有安全感以及敢於放手嘗試!」,許多孩子們於年紀尚幼,就已經養成不想自己多動動頭腦、不願意自己先行嘗試一下,就說我不會的習慣. 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經歷過多次的情境,媽咪及爸爸們訂定過多的計畫、擔心讓寶貝們獨自面對這些挑戰過早,孩子們也逐漸發覺在遇到問題僅僅需要一句:「我不知道、我不會或請幫忙」就能解決任何面臨的疑難雜症,而此時媽咪及爸爸們的全盤接手,急著想先幫孩子做些什麼,可能已經於不知不覺中養逐漸養成家中孩子們等著他人來幫忙的習慣囉. 接續讓周晉逸治療師透過七要點來告訴爸爸媽媽們,究竟該如何是好:1.機會教育很重要,我們應摒棄對孩子處理能力的過度不信任「弟弟/妹妹,你覺得還有什麼辦法嗎?」,憑藉這個機會來引導孩子,先不論其會不會,培養孩子願意先自己動動手腳以及動動腦的習慣,這是相當重要的歷程.當孩子們回答出來後,這時希望媽咪及爸爸們能「具體說明孩子哪個作法及想法的確很棒」,這能促使孩子理解為何他要花費大把心思去努力,亦能增進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他自己的哪個地方或許有更好的技巧能夠繼續努力與學習. 2.不要怕孩子犯錯,更不要怕麻煩相信媽咪及爸爸們經過忙碌的一天感到相當疲憊,實在沒有多餘心力再慢慢引導,所以要請您再堅持一下.舉個許多家長來至院所時向我反應的情境,供媽咪及爸爸們做參酌: 當孩子初練習拿湯匙或筷子吃飯時,桌面簡直像戰場般慘不忍睹,正因為如此,許多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將食物潑灑得倒處皆是,寧願自己餵孩子,無形中間接剝奪了讓孩子自己嘗試的契機,其實這狀況很好解決的,像這種情形我會建議爸媽一些簡單事前的防範措施,例如:舖上已經看完的廣告紙或報紙,即使孩子弄得又髒又亂,事後處理也不致於太煩心,同時過程亦能讓孩子們協助簡單丟垃圾等等. 3.送給等不及的爸爸媽媽們一句話:現在讓孩子自己來,爸媽日後才輕鬆,千萬別選擇了眼下輕鬆媽咪及爸爸們千萬別輕忽了,很容易在腦海中浮現以下的想法:反正這些與生活自理能力都很簡單,我現在幫孩子做也沒什麼,時間很趕,反正長大了孩子也一定會. 這其實是相當錯誤的認知,這些基本的瑣事也好抑或是作業也好,不僅僅攸關日後的生活能力,其更是孩子們責任感的養成良方,為了建立孩子的獨立性與責任感,就從簡單生活中的「讓他自己來」的自理能力開始著手及溝通吧! 4.先給孩子機會及時間,再給協助給孩子機會與時間練習,讓他慢慢熟悉操作方式或活動模式,即時孩子做得一團凌亂或手忙腳亂,確認這件事是在孩子能力所企及的範圍內,媽咪及爸爸們扮演一位觀察者即可,超出的範圍再帶著孩子一起整理及善後. 5.失敗為成功之母,但是孩子們真的需要失敗的機會嗎?媽咪及爸爸們能多給家中的寶貝們自主進行多一些的活動、探索空間以及失敗的機會,沒有錯媽咪及爸爸們並沒看錯,若太少讓孩子們自己進行嘗試,間接造成生活中的刺激過少、經驗值亦過少,如何能期待家中寶貝們日後遇到新事物、新環境能夠輕而易舉地舉一反三呢?這類環境刺激及相關經驗過少,亦是造成孩子適應環境的速度大幅下降的元兇之一. 6.幫孩子完成太多的事,結果如何呢?是否總總捨不得放手常常見到小朋友的一個動作或大叫,媽咪就習慣自動且快速的完成小朋友心中所願或者孩子哭一下,媽咪及爸爸們就雙手投降,什麼都遷就了.這邊要提醒媽咪及爸爸們其實於安全情境及前提之下,應讓孩子做他任何想要的事情,但要讓孩子瞭解「負責」以及「承擔後果」. 7.給孩子多加的讚賞及愛的鼓勵孩子們是需要練習的,當孩子做錯了,一再嚴厲的指責不是,容易讓孩子因而退縮.多抱持鼓勵的語氣及態度來引導,不僅僅可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他也會更樂意嘗試新挑戰及任務. 我們應該給孩子們一個可探索的範圍而非總劃定一個個的限制,那個不行、這個也不行,因為有時讓孩子太習慣於此,孩子就容易失去自己的探索想法與欲望也逐漸不敢獨自處理問題,別讓過多的擔憂及保護成為孩子成長的阻礙,下次不妨給孩子多些機會面對挑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