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叫你很多次你怎麼都沒回應?」帶孩子一起出去,卻發現他反應經常慢半拍,回應時也是有一搭沒一搭,不只如此,在學校上課時,老師也說他不專心… 爸爸媽媽先別著急,讓我們來回想看看,孩子是不是出現過下列情況:1. 對生活中常聽到的詞彙始終學不起來,或容易教了就忘.2. 對聲音的反應通常比家中其他手足遲鈍.3. 在遠距離或是吵雜環境中,孩子容易忽略環境中的聲音(如:電話鈴聲、門鈴聲、家人講話的聲音、他人叫喚聲).4. 孩子對女性的聲音(如:媽媽、阿嬤、老師等)比較容易忽略.5. 孩子常轉頭用特定的耳朵傾聽聲音,且在吵雜環境中更是如此.6. 當孩子在看電視、玩手機或聽音響等電子設備所播放的內容時,會有跟不上或需要調大音量的狀況.咦?這跟我的孩子不專心有什麼關係?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孩子真的有上述情況,而且不是一次兩次,那可能就是聽力不太好,才會經常有「聽不清楚」的問題. 「聽不清楚」是多不清楚?「聽不清楚」跟「看不清楚」一樣,也是有程度之分喔!因此,孩子不一定是完全聽不到聲音,而可能是在某些頻率較大的音量才有辦法察覺,而孩子所需要的音量愈大,就代表他聽力損失的程度愈重.兒童聽力損失的程度可分為正常聽力、極輕度聽損、輕度聽損、中度聽損、重度聽損、極重度聽損.兒童在各個頻率均要聽到小於或等於15分貝的聲音,才能算是聽力正常、具備良好的條件學習聽與說.落在極輕度~中度聽損間(20~55分貝),或是單側聽損、高頻聽損這些被統稱為「微聽損」的兒童,在學習上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有一點點聽不清楚會怎麼樣呢?事實上,「微聽損」的孩子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常常都是等到有發音、咬字不清楚,或學業、人際社交的問題時,進一步檢查才知道這些問題其實是聽損造成的.孩子有微聽損,可能會混淆//、//、//、//等高頻的氣音.當對方拿著掃帚,說「我要去打掃」,孩子便會聽成「我要去打草」.對他們來說,因為缺乏生活經驗與認知能力尚未成熟,可能會以為打掃稱作打草,聽久了,就把打掃講成打草,而影響說話的清晰度.微聽損兒童平時對話可能不會感到困難,爸爸媽媽也不太會發現孩子有聽不清楚的情況,常認為孩子只是不專心.但微聽損的兒童在距離較遠、或說話者音量較小時,除了聽錯語音、會錯意造成的尷尬誤會外,也常因需要更多心力聆聽,較易產生疲累感.尤其教室內外若有噪音,或是孩子距離老師較遠,可能上課沒幾分鐘,孩子就已經覺得很累了.此時,若沒有發現孩子的問題是來自聽不清楚,孩子可能被認為沒有在聽,而被貼上負面的標籤.及早介入,預防問題發生 就早期療育的觀點,並非等到發現孩子的問題才補救,而是當檢測出有聽力損失時,就要即早介入,透過適當的聽語療育預防後續可能的問題.聽損就像近視,需要適當的矯正和幫助,爸爸媽媽應多給予孩子支持與協助,與他一起正視聽力問題. 完整聽力警示量表,請點此微聽損對孩子會造成什麼影響?點擊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