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完成了一項任務、習得了新的技能、贏得了某項榮譽,為人父母者欣喜之餘,也許常常會不由自主的誇獎孩子「你太厲害了!我以你為榮!」、「你好聰明喔!」、「孩子你真優秀!」到底該誇獎他所付出的努力、付上的代價?還是他的天賦呢?不同的誇獎方式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我想分享一段故事...愚蠢的陰影Lan從小就被父母認定是名乖巧、認真、聽話的孩子,她童年時期最常被父母談笑分享的話題是:「哎呀!想當年讀國小時,送她去補公文數學,連1數到100都數不完耶!我還擔心她有智力的問題...」Lan的成長過程一直記取父母的回饋,認定自己「沒有很聰明,必須靠努力!」相較之下,Lan的妹妹Yun一直是父母眼中「從小鬼靈精怪、頭腦靈活、常帶頭做壞事、說謊天衣無縫」的聰明小孩.於是Lan靠著「勤能補拙」的意志,一路從班上第一名考到全校第一名、考上了綠制服高中、以某科全國榜首之姿進入了台大,最後也如願進入了世界頂尖的MBA.現在的Lan任職於著名的美商管理顧問公司,她的工作內容與薪資人人稱羨...儘管如此,Lan不曾因自己的絲毫成就感到驕傲,她的心中始終住著一位「不聰明、缺乏自信」的小女孩,有好長一段時間,「笨」是家人間的禁忌字眼,因為在她耳中,這似乎是最傷及自尊的攻擊與嘲弄.而她那位在父母眼中充滿鬼點子的妹妹Yun,雖然也成了她綠制服的學妹,但後來的際遇與經歷,卻與她無法相比.從小自恃聰明的Yun在遭遇人生各種挫折時,總是阿Q的自我安慰:「我這麼聰明,只是不努力罷了,如果我努力一定%^%.」經歷了無數的失敗,直到有一天,她才恍然大悟:「自恃聰明而不努力,可能是一輩子最愚蠢的事!」Lan真是父母口中「資質平庸」的孩子嗎?這個長年影響著她自我價值的議題,直到數年前因緣際會做了魏氏智力測驗,測驗結果顯示她的智力百分等級高於98,也讓她自小的疑惑、自卑得到了最佳解答,「愚笨」一詞從此不再是她心坎過不去的梗.故事看到這裡,也許你/妳會猜到...Lan就是我的姐姐,而自小被父母認定聰明靈巧的Yun,就是我.直到現在,我仍舊清楚地記著成長階段,多少次,我在意自己是不是看起來很聰明;在意自己是不是能表現出毫不費力、從容不迫的樣子,更勝於我對學習本身的熱情;我害怕犯錯,不敢面對失敗,因為我無法接受為何聰明的人會輸...好幾次想像著,如果當年被稱讚聰明的孩子不是我,如果成長路上我的努力更多被肯定表揚,今日的我,會有不同嗎?如果當年姊姊總是被稱讚聰慧過人、天賦異稟,那麼她還會是現在這個充滿「恆毅力」(grit)的她嗎?從定型思維到成長思維事實上,已經有許多研究在討論關於「讚美」的教養議題(註一)研究者將誇獎「天生特質能力,而非後天努力」的讚美方式,稱為「fixedmindset」(定型心態),這種取向,如同包了糖衣的毒藥,讓孩子相信「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得來成就,是天資優秀的結果」因此,當學業愈來愈困難,他無法再輕鬆應對時,孩子不會將錯誤視為是可以改進的機會;相反的,沮喪與挫折可能讓他放棄學習與挑戰...而另一方面,讚美孩子成功背後所付出的努力,稱為「growthmindset」(成長心態),聚焦在孩子可以控制的變項而非無法改變的天賦.研究顯示常常被鼓勵努力的孩子成功解出困難數學的題目,比被稱讚聰明的孩子多了百分之五十.教養並非易事,也絕不是非A即B的單選題,教養是個時刻都要高度自我監控覺察、小心拿捏分際,不斷檢視調整的歷程.但同時,也因著我們有幸成為教養者,才有機會細細回顧自己一路以來的成長,凝視過去無法直視的議題、看見不曾說出口的矛盾、也或許慢慢梳理當年解不開的情節.教養,往往也是一段回溯童年的自我探索與療育歷程.孩子,媽媽祈禱能有智慧,當我因著你每日成長進步而驚艷不已時;當我讀出你眼角的聰慧神情時;當有一天你的表現超乎想像時,我仍能定睛聚焦在你的所累積的努力,而非妳迷人的天賦.註一:參考書籍﹝BrainRulesforBaby:HowtoRaiseaSmartandHappyChildfromZerotoFive﹞※歡迎關注我們的網站以及臉書粉專:鋅鋰師拔麻的「小小額葉養成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