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食物吃新鮮的最好,那麼母奶是不是也一樣,喝新鮮的最好呢?多餘的母奶儲存在冰箱,裡面的成分發生了什麼變化?又該怎麼復熱才能減少母奶營養的流失呢?世界衛生聯合組織(WHO)建議媽媽純母乳哺育至少6個月,之後寶寶吃副食品之外,搭配喝母奶至小孩兩歲或更久;台灣在推廣母奶方面,也禁止奶粉廠商推銷一歲以下配方奶,讓媽媽們在寶寶出生前四到六個月,盡量以純母奶作為寶寶熱量來源.各國家如此重視母奶的緣故,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母奶的營養價值遠遠高於配方奶;母奶的成份除了配方奶也可提供的營養素、礦物質及維生素之外,還含有各式免疫細胞、激素及酵素,對於提升寶寶的免疫力非常有幫助,寶寶比較不容易受到病菌感染,所以無論媽媽的奶量是否充足,都可以盡量讓寶寶喝母奶,多多少少會獲得一些免疫力. 那麼放在冰箱的母奶呢?是否還像新鮮的母奶一樣對寶寶很好?讓我們看下去吧! 冷藏(0℃–4℃)母乳儲存在冷藏庫中72小時內,裡面的物質變化不大,惟維生素C容易被破壞,放在冷藏庫6小時之後,維生素C的量就大幅減少.在冷藏庫儲存96小時之後,白血球的總數量會下降16%,乳糖量、總蛋白質量會下降5%,總脂肪量不變.同樣的,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乳鐵蛋白也不受冷及熱影響其量,而維生素E會下降約25至30%的量,維生素C的量更降低63%的量. 冷凍(-20℃)放在冷凍櫃中的母奶,營養物質的狀況改變不大,但研究中提到,冰凍又解凍的過程中,可能導致少許的蛋白質變性;而放在冷凍櫃中,相較放在冷藏櫃,維生素C減少的量較低,而維生素E量不變. 加熱利用巴斯德殺菌法,也就是加熱母奶至56℃,並持續30分鐘,大致上免疫成分不會改變太多,但部分水溶性維生素會減少,但是溫度如果上升超過62℃,許多免疫物質就會被破壞,如果溫度更高,將母奶煮沸,更多的免疫物質及營養素會被破壞. 可是要給寶寶喝保存在冰箱的母奶,難道不用加熱殺菌嗎?母奶當中含有各式各樣的抑菌物質,包括特定的病毒抗體、細菌抗體、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多醣體、淋巴細胞、白血球、溶菌酶等,所以母奶本身就有一定的抗菌能力,母奶當中的油脂也有阻止細菌群聚長大的效果.而且研究發現,96小時之內,細菌中的格蘭氏陽性菌叢(Gram-positivebacteria)數量下降,格蘭氏陰性菌叢(Gram-negativebacteria)改變不多.所以如果媽媽在擠母奶時,有注意手部及乳房的清潔,母奶存在冰箱中3天再復熱給寶寶喝,不用先經過高溫殺菌,只要以56℃的熱水,慢慢將母奶復熱至室溫溫度即可,以如此也能確保母奶中的免疫物質不被破壞,讓寶寶獲得免疫力. 本文由好食課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