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編輯/媽咪拜編輯部「我當然愛我的孩子,我只是不知道怎麼跟他相處.」作為一個剛開始獲得母親身分的女人,你也曾經這樣想過嗎?對許多剛擁有孩子的媽媽來說,要跟活生生的嬰兒建立互動與關係,並沒有他人想像的容易,反而是一件困難的麻煩事,尤其在嬰兒還不會說話、不太會動的時候,看著寶寶的臉,跟寶寶大眼瞪小眼,完全不知從何互動起.有些媽媽自己在成長過程中也不是一個跟父母擁有親密親子關係的孩子,這時與孩子乾瞪眼更加不知所措,索性放棄了互動,改用讀經、有聲書、聽音樂陪伴寶寶成長,音樂與教材儼然成為一顆自己與孩子關係間的救命仙丹,媽媽還能說服自己,是讓孩子先贏在起跑點.然而,單純播送教材,除了餵奶時間,盡量不與孩子接觸、互動的做法,對於嬰兒來說不見得良善.沒有了體驗、沒有了互動,語言與知識都毫無意義.媽媽童年成長經驗,影響自己與孩子互動關係孩子從嬰幼兒時代就會與父母形成依附關係,雖然每個孩子天生的性格氣息都不同,但許多研究都顯示,後天的依附關係也影響孩子甚深,甚至會影響未來面對親密關係及人際互動的方式.當孩子在嬰兒時期沒有人願意回應他的需求,對於孩子來說,他的世界就是:「不會有人幫助我,我一點都不重要.」為了防禦自我,便容易長成矛盾、焦慮,甚至情緒冷感的孩子.反過來說,許多媽媽不知道怎麼跟嬰兒互動,甚至透過刻意忽略孩子的需求,來與孩子賭氣,希望嬰兒變成不會哭鬧的乖孩子,有時也與過往童年的受傷感覺有關.研究發現,1950年代美國崇尚「不擁抱、不親吻、不寵壞孩子」的教養方式,然而,這樣教養方式養出的父母,往往也會在淺意識中忽略自己孩子的需求,將受傷的感覺投射在與寶寶的互動中,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練習陪伴,媽媽可以嘗試這樣做:想想看,是否也曾在童年時期有過這樣被忽視受傷的經驗?發現以後,才能漸漸更有意識的陪伴自己的寶寶.如果你也是一個愛孩子,卻始終不懂怎麼與寶寶相處的媽媽,可以先從這幾個簡單的方式做做看:1.回應嬰兒需求,提供正向互動因為孕期和哺乳的關係,嬰兒通常對媽媽會有更多依戀,與媽媽的互動很早就開始,需要媽媽給予更多的安全感.如果不知道怎麼與孩子相處,可以先從回應孩子的需求開始,該出生的嬰兒,父母可能不能馬上反應出孩子微笑、哭鬧的原因,但隨著互動越來越深,慢慢的,媽媽便能清楚接收到孩子的情緒訊息,孩子也能回應母親的情緒,形成親密而多樣的互動關係.2.多擁抱、多觸摸嬰兒空閒時刻,媽媽可以隨時撫摸、擁抱孩子,也可以跟他說說話,對著孩子微笑,雖然孩子還不會說話,也不見得能明確明白父母的意思,但是肢體的親密接觸,仍然能帶給孩子滿滿地愛與安全感.3.與其使用有聲書,不如說個床頭故事CD、APP或廣播等有聲書的陪伴,遠不及媽媽直接說一個簡單的床頭故事、唱首簡單的兒歌,向孩子說聲晚安.相處時,孩子能敏銳地感受到媽媽提供的溫暖與快樂,這些東西,都會成為往後幫助孩子面對外部世界、減少分離焦慮的養分.許多媽媽都是當了媽媽之後,才慢慢開始學習怎麼成為一位母親.因此,哪怕再焦慮,請試著與孩子面對面相處,每一次與寶寶的親密互動,都是一次一次的關係修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