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媽咪拜「做什麼」比「去哪裡」重要,首先從附近的小旅行開始家族旅行重要的不是「去哪裡玩」,而是「做些什麼」.有人向我反映說:「家族旅行太奢侈了,我們家既沒有閒錢也沒有時間.」但是,如果從「做什麼」的角度篩選目的地,你可能會意外發現,原來身邊就有很多不怎麼花錢、花時間的旅育地點,可以提供家人理想的旅育經驗.在孩子的記憶中,旅行所刻劃的強烈印象都是以「情景」呈現,所以親子討論旅遊地點時,不妨先設定此行的目的,像是「挑戰新奇好玩的事」、「完成一件舉世無雙的作品」、「去釣魚,然後把魚下鍋做成好吃的料理」等等.先決定旅行的主題,計畫起來就容易多了.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大可不必為了旅行千里迢迢的出遠門.哪怕是搭電車只有幾站距離的地點,因為孩子是「第一次去」,對他們來說就是刺激好玩的未知世界.父母惦記著「旅育心法」,設定「讓孩子學習公共禮儀」的主題,累積孩子的成功體驗,同樣可以鼓舞孩子的自信心.而即便是平日常去的地方,如果正在開辦特別活動,對孩子來說就是不同於日常的新鮮體驗.大人只要廣開「情報網」,關心社區鄰里的活動資訊,都會有收穫.父母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體驗活動,或是根據孩子的年齡,來設定旅遊目的與地點.網站上就有許多相關資訊,只要輸入關鍵字,說不定會在住家附近發現鮮為人知的好所在.孩子上了小學以後,隨著學年升級,加入歷史、地理、生物、地球科學等學科,學習的知識提升,內容也越來越多樣化,衍生出孩子「想要造訪特定地點」的需求,例如「人家想去○○做自然觀察」、「我想去○○感受歷史的舞台」.到了這個時期,可以將旅行視為「教育的一環=豐富日常與人生的學習機會」,盡可能尊重孩子的希望和意願來規劃行程.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懂事,可以和更多人交流,感受也更深刻,是最適合「旅育」的年紀,旅行收穫的經驗絕對值回旅行花費的時間和金錢.如果將旅行當做是休閒娛樂,或許會感覺太過奢侈.但是正如同筆者一再強調,旅行可以是學習「生活能力」的平台,也是凝聚家人情感的難得機會.父母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為旅行挪出時間和預算,是在為家人留下千金不換的珍貴體驗. 將孩子的興趣或好奇心納入旅遊主題上一節建議,「家族旅行要先為主題定調」,但是該如何擬訂主題才好呢?以下是具體的提示.①以父母的興趣或專長為旅遊主題筆者個人喜愛藝術,曾經以孩子也容易融入其中的「現代藝術欣賞」、「傳統工藝體驗」等為旅行主題,旅途中順道從事體育活動,親子共同發展興趣喜好.配合孩子的年齡與成長選擇旅遊主題,把握的重點在於:孩子如果不感興趣,就趁早打消念頭另尋目標,不要勉強孩子成行.如同玩具有適合的對象年齡,旅行的體驗也有適齡的考慮,不宜操之過急.②以孩子平日感興趣或好奇的事物為主題「以孩子為主體」也是筆者推薦的好辦法.觀察孩子平日的言行,是比較愛看書,還是看電視,對學校哪些功課表現出「我喜歡」、「有意思」、「好奇怪」等感興趣的徵兆,這些都是選擇旅遊主題時的線索.透過旅遊,可以加深孩子對興趣對象的理解.藉由各種管道,讓孩子接觸感興趣的事物,培養探究心和思考力,乃至忘我的投入其中探索到底,都能強化孩子的自信心,成為學習動力的來源.孩子的興趣和喜好往往會不斷轉移變化,因此必須善加把握出遊的時機,多方試探和發展.③其他「親子一同嘗試新挑戰」也可以是旅遊主題.如果想挑戰泛舟、健行等體能活動,必須有專家隨行才安全.親子有過「患難與共」的「革命情感」,會大幅拉近兩代的距離.奈良縣吉野町的金峯山寺是名列世界遺產的古剎,筆者曾經在此進行了一趟親子修行之旅(參見第四十二頁).對我們全家人來說,這裡的一切都是生平初體驗,因此至今仍印象深刻,成為非常難能可貴的回憶.慶祝生日或入學等的家族紀念日,還是跑補習、拚升學拚得太累時,「泡個溫泉輕鬆一下」也是可以考慮的選項. <帶著孩子去旅行:家族旅行大力提升孩子的心智成長!!>一說到全家出遊,身為父母的你就備感壓力、孩子們也不想出門嗎?還是即使出門了,孩子也只是把雙眼盯在平板電腦上?帶去動物園、植物園……等地,孩子也興趣缺缺不想走路?那麼,表示你尚未掌握到全家同樂旅遊的趣處喔!本書作者村田和子,是日本知名旅遊作家,她從孩子4個月大開始,展開一連串的家族旅行,直到孩子9歲時,他們的親子足跡已經遍及日本全國47個縣市.她主張,家庭旅遊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時機,因為迥異於日常的生活將會大大的刺激孩子,同時在旅遊地的所見所聞,會讓孩子目光炯炯,凡事都抱持興趣和好奇心,旅行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自信心、感受力、思考力、行動力,還能鍛鍊孩子勇於接受挑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