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在FB上氣噗噗的PO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說他小孩又搗蛋,被他抓去陽台罰站,可是這位大哥開開心心的說他要在陽台玩一下喔!30分鐘過去了,這位大哥還是在陽台一副怡然自得的優閒,完全沒有被處罰的愧疚感……OT莉莉的這位好朋友氣得不得了,直說要不是這是親生的,就要把他蕊死.OT莉莉看了好氣又好笑,顧不得現在的時間,馬上傳訊息念了我朋友一頓,我朋友還很委屈的說,我是要處罰他,要讓他知道這件事情很嚴重所以要處罰他啊!!你知道為什麼OT莉莉到底是看到了什麼,所以才會這麼急著要傳訊息去關心這件事情嗎??OT莉莉並不是一個採完全不處罰的態度的人,我在過去的演講中,多次提到的就是要在事件發生的當下,處理孩子的狀況.不管是做了好的、正確的事情,或者是錯誤的事情,都是當下去處理,比如:給予立即的讚美,或是立即性的處罰. 大家現在聽到「處罰」兩個字,都非常敏感,OT莉莉要談的處罰,會比較像是對於事件的立即處理,要讓孩子知道:做了錯誤的事情、或是違反了規定,必須要接受這樣做的後果.而在做這些處理的時候,有幾個原則,是OT莉莉要提醒大家的—2不3要!2不第1不–不要把孩子關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例如:陽台、房間裡、廁所裡.那些關起門來,你看不到他的地方,因為你不知道他會在那個空間做什麼事情,孩子可能會受傷、或者他突然身體發生什麼狀況、你沒有聽到呼救……等等,這些都是很危險的行為. 第2不–不要「情緒勒索」,例如:你再這樣媽媽就不理你了,我就不愛你了,不說故事給你聽了,我就再也不帶你去XX….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說一件你做不到的事情,只是耗損孩子對你的信任感.每次在氣頭上所說的「不再理你、不再給你……」,這些都你做不到的事情,時間一久,孩子自然會對於你說的話不信任,就像是當耳邊風.第二個原因是,愛不可以當籌碼.愛就是愛,我們在愛中說理、處理事情,我們是在愛中,教導孩子.處罰孩子為的是讓孩子學習承擔違反規則後—不論是安全規則或是社會規則—的後果,可能是有危險性的,比如杯子破掉了,自己受傷了會痛;也有可能沒有造成實質上的損害,但是破壞了親子間的約定,除了事件本身的後果之外,連帶會有親子間的溝通:我們會跟孩子使用簡單清楚的句子解釋事件,並且說明處罰的原因跟原則.這樣的處罰才會收有成效. 3要–第1要–要確定孩子正在聽你說話.學齡前的孩子,專注的時間本來就比較短暫,也很容易被外界引走注意力,所以當我們跟孩子們說話的時候,開始發現孩子東張西望的時候,我會排除外界雜亂訊息的干擾,比如帶到比較安靜的角落,適度的讓他的視線範圍中只有你,蹲下來和孩子眼睛平視,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的時候,告訴他你要告訴他的事情,又或者是可以適度加上擁抱,利用增加本體感覺來穩定孩子的情緒,在情緒穩定下來後,爸媽再講要講的事情. 第2要–要做到此時此地(hereandnow)處理此事.不管要做到稱讚孩子來增強孩子正確的行為,或者是要改正孩子的錯誤行為,都盡可能的做到在「此時此地」處理這一件事.比如說:孩子在中午的時候故意把手伸去摸插座,那就不要等到晚上要玩火車軌道的時候,才跟他說你不可以玩,因為孩子沒有辦法連結這麼長時間的故事,這樣的處理方式,對孩子來說是兩個獨立的事件,反而不能夠達到我們想要達到的教導的效果. 第3要–要能覺察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在處罰上.其實覺察自我的情緒這一件事情很難,OT莉莉與鬍鬚張也是在長期的臨床訓練下,慢慢地練習,慢慢的感受,自己現在是什麼感覺?這是一件很有趣的練習,也是一件很辛苦的練習,有點難一開始就做得好,我們也在臨床上發現,有很多人,沒有辦法很好的理解,或是承認自己正在一種情緒當中.你有沒有看過這樣的故事:已經上班一整天了,今天的客戶很難搞,定案的稿件又要改,今天的主管很機車,又額外叫你做一些事情,終於下班回到家,陪小孩玩了一下子,結果小孩因為火車軌道一直組不好,就撒野把玩具一推就哭了起來,你也就火大起來,叫小孩不要哭啊,又沒怎樣,怎麼可以丟玩具,你大聲的斥責,小孩益發哭得更大聲了.這個時候,你斥責的究竟是自己的壓力跟疲憊?還是真的要教導小孩要多嘗試,陪伴他度過挫折?這就是會發生在你我身邊的事情,甚至OT莉莉與鬍鬚張的家中,有的時候,在兩人工作爆量,情緒張力達到臨界點的時候,我們也會因為疲累,偶而也會失去覺察的能力,但好險的是,我們會彼此提醒對方,讓對方有個地方可以休息,整理一下情緒後,再回來換手處理小孩.這樣子讓彼此都有情緒休息的時間,反而更能增進親子關係喔!!! 處罰孩子的二不三要你學會了嗎?下次再遇到要有處罰的時候,不妨試試看吧! 本文由OT莉莉當媽媽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