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在育兒之路上,單單是「吃」這件事,著實就讓父母們費盡心思.要健康、要營養、要好看還不能不好吃,但隨著孩子日漸長大,”出頭”(譯:花招)也越來越多,往往色香味都俱全了,孩子一句:「我不吃了!」就把我們在廚房奮鬥的心血和薄薄的理智線瞬間摧毀!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是三餐碗公加點心,睡前還要一奶瓶;我們家的卻是爹娘拿碗後邊追,就是不吃”走若飛”.面對這個狀況,爸媽到底該怎麼辦?OT莉莉來教你如何破解,孩子不吃背後的各種原因!當孩子說:「我不吃了!」或「我不要吃!」,請爸媽別急著逼孩子就範,先檢查(或觀察)三個點:飯前、飯後以及周圍環境,是不是有以下狀況呢?飯前吃了什麼?有可能飯前吃了點心,導致到了用餐時間,孩子還不餓.例如像水果,其糖分很高,飯前先吃可能會導致孩子比較沒有食慾.飯前做了什麼?是不是有比較激烈的活動?可能剛結束瘋狂跑跳碰,腎上腺素整個滿點,這也會讓食慾降低喔!我們可以試想,像大人剛跑完馬拉松或剛結束一些高強度的運動通常都會想先休息一下、喝個水之類的,反而不會想馬上吃東西,這道理在孩子身上也是一樣的!吃飯環境如何?如果周遭環境聲光刺激很多(例:電視、喝喜酒的場合),有很多他很好奇的東西,他的注意力被分散了,以致於孩子很難專心吃飯.而在這個環境之下,爸媽對於孩子吃多少才行的期待值,也要做些調整.可能原本都吃一碗飯的,可能就調整有吃到半碗就過關.檢查完了三點,孩子還是不吃,那可能就有其他的原因了!在我和仲雞哥對戰至今二年多的經驗,下面這幾個方面也是我們要留意的:真的不餓或著餓過頭!餓過頭這件事常常被忽略,我們想說讓孩子餓一點,等一下可以吃比較多.但身體有保護的機制,當餓過頭的時候,腎上腺素會想說:唉唷,那麼久沒吃東西,不知道下一餐在那裡?我先變換脂質或其他養份給你充飢一下!.所以小孩就又不餓了.在這裡要再次強調,定時進餐!定時進餐!定時進餐!很重要一定要說三次.爸爸媽媽可以給自己大概一個月的時間去觀察,到底孩子間隔幾個小時是孩子最佳的進食/用餐時間.不喜歡某種食物或不喜歡某種口感,就說不要吃了.有時候孩子吃一吃整口吐出來,或是看到一盤菜直接說:我不要吃.可能只是當中的某樣食材或食材的口感不喜歡,這時候大人要多方嘗試、觀察,了解孩子真正不吃的原因.想要自己來,不要你餵.仲雞哥就是標準的例子,完全想自己來的孩子.我常常就是在跟他搶湯匙的狀態.當孩子是這個狀況,他是意圖上的不想要你餵,而不是不想吃.這是我們也要去留意是不是孩子有這個狀況.營造好的用餐情境.一個人吃沒有那麼好吃!我們常顧著張羅孩子吃飯,卻放著自己餓著肚子.莉莉我要再次宣導:爸媽們要先照顧自己,才有辦法好好照顧孩子!我和鬍鬚張就是這樣,有時候孩子可能還不餓或是有特殊情況,我們還是會一起上餐桌,我們先吃,吃給他看,建立一個”現在要一起吃飯”的情境去誘導孩子一起來吃飯.育兒過程是場耐心的征戰,幫助孩子建立好的習慣絕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除了花時間更需要去溝通邀請週遭所有成員的協助配合.畢竟建立一個習慣至少都要花二週的時間,但破壞這個習慣可能只要兩餐.總而言之,面對育兒過程的大小事縱使關關難過也能關關過,先去實戰觀察→分析原因→再逐一破解.這裡是OT莉莉當媽媽,讓我們陪你一起,成為更好的爸媽. 本文由< OT莉莉當媽媽 >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