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多或少的,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在某個時刻、某個空間里擁有一個相對獨立的自我.但許多時候,我們因為跟別人建立了聯繫因為父母、配偶、孩子,常常會失去自己的私人領地.不管是願意還是無奈地,我們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自己本來就不是很多的自由當我們感到自己有限的領地被侵犯、干擾時,我們有時會鬱悶,甚至傷感,為此可能還會埋怨家人. 3個自我提問,檢視心裡是否太滿?心理空間彈性,不單單面對周遭關係,也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如果覺得生活好忙、好累,或是和誰相處感到不自在、不知道為何而煩躁,這些不好的情緒都是一個契機,去檢視心理空間到底裝進了什麼?說起來容易,該怎麼開始呢?可以靜下心問問自己3個問題:1.內心真實需求是什麼?2.是否有感到滿足的片刻?3.除了這個方法,還有別的方法嗎?這3個問題不僅能再次了解自己,也能檢視與其他人的關係,將彼此相處模式與脈絡看清楚.可能不同時間點狀況都不同,但內在需求跟滿足來源會是一樣的,別急,給自己一點時間,會找到的.「願意停下來把2個人都看清楚,其實是一個更大的包容.」在談論人際關係時,最重要的就是看清自己與對方的需求,彼此可以從這段關係得到什麼好處,而不單單談論痛苦;因為痛苦不會讓我們改變,也不一定能抓到問題的焦點.人與人關係就和醫生試藥一樣,需要透過方法一次又一次地修正,如果最後真的無法改善,就只好和痛苦的關係斷捨離.以朋友父親為例.一直以來,她和父親的相處並不愉快,父親一開口對她說話,總是語中帶刺,「我以前都會頂嘴,試圖想講道理,但總是無效.後來我了解他的成長歷史和人格特質後,我明白他是想要跟我說話、表達關心,但只會用罵人這一種方式.現在他再罵我,我就不會那麼生氣;反而回家時,我還會先主動跟他聊幾句,關係漸漸地就有了一些改善.」 想清理關係,記得先安排自己1.培養獨處的能力.2.思考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把焦點拉回自己身上.3.找到可以滿足快樂的人.當生活中大部分的關係都開心,有能量去處理剩下不開心的關係.4.無法改善的痛苦關係,只好學會在心裡割捨當不愉快的關係一再修正,始終無法改善,只好進入斷捨離,拉開空間,讓心靈從此段關係中淡化或畢業.提醒你,改變需要勇氣,一段關係的割捨,過程難免有掙扎、痛苦與摩擦.這時,不妨先反過來思考:「為何不想割捨?」是因為在這段關係中,也滿足了我們的部分需求,從對方身上感受到愛與歸屬感?或是外在條件如經濟、居住等因素暫時還需要依賴?釐清自己的需求排序,才不會被卡住,或重蹈覆轍.另外,也要小心「罪惡感」絆住你.記得檢視自己罪惡感從何而來?如果是舊有社會價值觀念,比如說孝順、好朋友的定義,過去觀念還適用嗎?別人都那麼做,我也要跟進嗎?是否只是利用罪惡感在逃避?回到內心真實的想法後,就不會被罪惡感綑綁. 人際關係的整理,絕非無情!反而是把珍貴的情感投注在對的人身上.清理居家環境,有時都要花上好些時日才能完成.累積幾十年的人際關係,一旦整理起來,也絕非唾手可及.但,為了清爽又有質感的人生下半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