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會擔心(或惱怒)孩子做什麼事都拖拖拉拉,毫無時間觀念嗎?沒錯,他們腦中的確沒有「時間」這個觀念.美國的心理學家伊麗莎白‧隆巴多博士(ElizabethLombardo,Ph.D.)說,學齡前兒童都是「活在當下」的,他們不能理解3點和5點之間的差別、更不懂指針在時鐘上移動所代表的意義,所以當你跟小孩說:「只能再看10分鐘電視」,他們根本不懂,時間到了還會跟你吵,他們不是在耍賴,而是根本不理解什麼叫「10分鐘」. 但這不代表小朋友的時間觀念就無法提早培養!來看看小幫手整理的3個方法結合3個遊戲,讓孩子告別拖拖拉拉,養成時間管理的好習慣: 好的生理時鐘造就好的時間觀念孩子還不理解「時間」這個抽象的概念時,就是依靠體內的生理時鐘去認識日夜變化的,醒了天亮時就是白天,餓了就是吃飯時間,下午就是玩累的午休後等等.養成固定的生活作息是孩子了解時間的第一步,甚至可以列表出來,告訴孩子什麼時候該起床、洗澡、吃飯等等,還不識字的孩子,就用圖片表示. 你對小朋友說「三點鐘我們出去玩」,他們可能會無法理解,從十二點吃飯就開始一直問你同樣的問題:「我們要出門了嗎?」洛杉磯兒童心理學家艾里森·卡瓦(AllisonKawa)說,與其描述特定的時間和日期,不如將事情與孩子生活中的事件聯繫起來,用具體的事件標示時間,例如「睡午覺醒來我們就出門」,你可能就可以免去「孩子每一分鐘過去,就問你三點到了嗎」這樣的困擾.等到孩子長大一點後,就可以將生活作息和具體的時間慢慢連結起來了,時間的概念就慢慢滲透進日常生活中!從倒數計時開始,分解任務和時間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成年人有時都會忘卻時間的流逝,何況是小孩子~他們對較長的時間也沒有觀念,與其告訴他們:「只能再玩半個小時」,不如切割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短時間,並倒數計時. 例如要離開公園的二十分鐘前,就開始公告「再20分鐘我們就要離開」,接著每五分鐘就跟他報一次時,「剩15分鐘」、「剩5分鐘」、「時間到要走了」,時間一到就要馬上離開,這樣不會讓孩子覺得太突然,習慣了以後就會對玩耍的時間有個心理預期,讓他們從小就養成準時的好習慣. 等到孩子掌握了5分鐘的長度後,可以慢慢拉長,下次可以每10分鐘倒數一次,甚至20分鐘,並搭配生活的事件,可以說「20分鐘就是你看一集佩佩豬的時間」,慢慢地孩子就會對長時間越來越有概念. 若沒有辦法一遍遍的給孩子報時,也可以利用定時器或沙漏,甚至有兒童用的計時器,將時間視覺化,也就是說它會用有顏色的扇形,去標示剩餘的時間,看著扇形一點點變小,小孩就會知道時間在減少. 不只要分解時間,最好也要將交代的任務,切成小而易達成的事情,出門這件事,就可以分割成:停止玩玩具→換衣服→整理外出包→穿鞋子,所以不要跟孩子說:「要出門了快點!」而是說「再10分鐘出門,去穿外套,你要帶什麼包包?」告訴他們確切要做的事情. 什麼是「必要」什麼是「想要」如果說一天的時間像是個罐子,有固定的容量,那必要的事情就是小石頭,裝在罐子後,剩餘的空隙才是休閒娛樂時間,可以把想要做的事想像成水,填補剩下的空間.用這種具體化的東西,去和孩子解釋什麼是「必要」什麼是「想要」. 平時就可以和孩子做一點練習,讓他們認識到必要和想要的差別,並且告訴他們兩者並不衝突,只要安排好時間、排好優先順序,一天的時間就能完成很多必做和想做的事情.要如何排優先順序呢?<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作者StephenCovey提出了「四象限」這個好方法,將想做和要做的事情分成四大類:時間四象限1.重要而緊急(馬上做)往往和短期目標有關,比如準備明天出門的行李,很重要,而且不盡快完成,會產生後續不好的問題.2.重要而不緊急(接下來做)往往和長期目標有關,比如想要學鋼琴、學英文等等.3.緊急而不重要(稍後做)通常和日常生活中容易干擾我們的因素有關,比如想看正在直播的球賽,如果無法先完成1和2,那就只好選擇稍後看轉播錄影了.4.不重要也不緊急(不一定做)比如出國旅行,沒時間就不做了吧! 這個方法就連成年人都很實用,爸爸媽媽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分析一天的大小事,平白事情輕重和優先順序,就不會事到臨頭才發現什麼事還沒做,急忙抱佛腳! 三個親子活動帶孩子認識時間!1.體驗一分鐘遊戲一分鐘能做什麼事?藉由這個提問,搭配一些生活經驗,讓孩子親身體驗一分鐘的長短.給他們計時,看1分鐘可以從家門口走到哪裡?可以洗多少顆番茄?可以拍幾下皮球?體驗完以後讓他們想想,1秒鐘可以做什麼?10分鐘可以做什麼?那1小時呢?來試試看把時間跟生活經驗作個連結吧!2.「畫」出時間前面提到沙漏或用扇形呈現的計時器,是讓孩子了解時間的好幫手.將圓餅圖分割24小時,陪著孩子畫出他一天的日程,他們可以藉由扇形的大小,去認識每天生活的事情所花的時長,認識到一件事情要花多少時間,是對於時間管理非常重要的能力──「預算時間」.常常我們自己遲到的原因,就是因為無法準確地預算時間,以為提早半小時起床就能出門,殊不知梳妝打扮就花了20分鐘,整理包包又費了15分鐘,等到萬事俱備出門時已注定遲到. 所以讓孩子了解哪些事情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對未來規劃日程非常有幫助.讓孩子自己省思也是一個好方法,先畫一張孩子自己規劃的日程表,到晚上結束一天時再畫一張實際的時間表,讓他們自己想想,有哪些事情比想像中的都還長?或者有哪些不重要的事情,浪費了大部分的時間?這樣不斷重複評估、調整行程,絕對是幫助他們認識時間的好方法!3.兒歌口訣朗朗上口利用兒歌或口訣,讓孩子輕鬆記得如何看時鐘.口訣:﹝認識時針、分針、秒針﹞跑的最快是秒針,個兒高高,身材好;跑的最慢是時針,個兒短短,身材胖.不高不矮是分針,勻速跑步作用大.﹝認識時鐘﹞一個小時60分,半點也叫30分.看完時針找分針,指針長短仔細分.分針走路停不住,走了一步又一步.分針半圈走到6,拉著時針邁半步.時針半步不計數,還念半步前的數.分針每次踩住6,就是半點請記住.※本文由<Bananny托育小幫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