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晉逸/台南復健科職能治療部組長、職能治療師孩子總是拖拖拉拉的嗎?叫五六次才動一下、總是愛把等一下掛嘴邊,要孩子做什麼事情總是說好啦、好好好,但忙完手邊的家事卻發現孩子還是繼續玩手機或玩具,真的是每天吼到懷疑人生,為什麼孩子都不能夠自動自發呢? 接下來我有四大解決重點要提供給媽咪及爸爸們做參考:第一點,孩子眼中所定義的「等一下」和大人不相同有時大人們可能會認為「等一下」指的5分鐘或10分鐘後就開始行動,但是對孩子們而言,「等一下」可能是指我要等到卡通看完、手機遊戲要玩到哪一關卡,或是我要把積木都組裝完,甚至是等我開心時想到再來做. 等一下聽似很具體,但其實對孩子與家長雙方而言是相當模糊的概念,所以會傾向建議爸爸媽媽們和孩子約定協調好,除非真的能例如5分鐘或10分鐘便能夠完成,否則應該訂定講出多久時間的默契,例如:5分鐘,雙方協調好就不要再反覆更動了,最常見的莫過於從5分鐘變成「再5分鐘就好了」.當再5分鐘說出口,爸爸媽媽們又輕易妥協,將會耗費許多時間與精力在討價還價以及早就該完成的事情上. 第二點,爸爸媽媽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把身教做好是很重要的,自動自發的家長正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有些家長一回到家可能很累了,所以公事包丟一旁、衣服隨手扔以及買回來的東西也就都堆桌子上當然是很NG. 此外,有時爸爸媽媽們容易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感到疲累因而萌生敷衍的心態,常把晚點再說或等一下掛在嘴邊,其實孩子會察覺到家長們表現出不太在乎的樣子,感覺就是想趕快帶過做自己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學習同樣的方式來回應媽咪及爸爸們了. 第三點,循序漸進來設定符合孩子能力的目標不同年齡,孩子所能接收不同的指令數量也不同,指令與描述過多不僅僅會模糊重點,孩子也相當容易忘記.剛開始就都要孩子自己全部不經提醒就完成,那真的是強人所難,孩子們起初需要經過爸爸媽媽們的協助及提醒來做為開端,不論像是收拾玩具、完成作業及整理隔天上學需要的東西,但接續我們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一張計劃表或是提醒小卡,漸漸的我們就可以期待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我們提醒及叨念的頻率也能夠隨之減少. 第四點,預告及時間間隔要足夠當媽媽爸爸們再跟孩子預告及說規劃的時候,建議要加入明確的時間描述,像是時鐘走到多少要吃飯囉、我們九點要出門,所以玩具要八點半就收拾好,開始整理出去玩要帶的東西.但別忘記視情況而定來給足時間,請爸爸媽媽們時間及行程不要安排得太緊湊,當屢屢都無法達成,家長又像催狂魔與孩子常因此而發生爭執,日積月累所剩下來的就只有挫折感而已.此外,當孩子落實時,也請媽媽爸爸們別吝惜給予具體的鼓勵唷.<職能治療師泰迪的42道教養心法:解決爸媽棘手育兒難題>陪您一起安心當爸媽❤https://lihi1.com/rskKa?書中涵蓋非常多讓爸媽崩潰的問題,您不是孤軍奮戰、總要知己知彼,透過書中豐富的案例故事搭配解析及遊戲活動,帶您一一破解,陪您一起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神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