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嘴巴上幼稚園第二個月時,某天下課老師告知我,幼稚園配合的醫院來替小朋友們健康檢查,醫生表示小嘴巴可能有過動、精神不集中、情緒管理問題...,並希望我能帶小嘴巴到醫院再次檢查,首先我把這個訊息告知了嘴爸,嘴爸非常的緊張一直問我「到底我們的孩子為什麼會跟人不一樣?」「弟弟是生病了嗎?」「以後會一直看醫生嗎?」我只能安撫嘴爸的心情說:「幼稚園老師照顧那麼多小孩,如果小孩有甚麼異樣,肯定能互相比較出來,如果是情緒上的問題,那在上小學以前,我們去檢查然後復健治療,至少不會影響到日後團體生活或人際關係」於是我們達成了共識,趕緊找資訊讓小嘴巴能早一點到醫院檢查,回家後,我立刻詢問所有朋友有關「兒童心智科」的醫院,最後選擇了兒童心智科的權威-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朋友陸續給我推薦了三位醫師,但醫師滿診到一個月後都掛號不到,所以看到李易娜醫師剛好還有門診,二話不說趕緊掛號就對了! 等待了兩週心情忐忑的牽著小嘴巴的手走到了診間,進入診間醫師一連串的詢問我上課情況,我一五一十的將老師告訴我情況通通都告訴醫師,那些她們每天下課後告訴我的事情,還有在家的情況,最後在診間做了簡單的檢查,最後醫師告訴我:「我覺得你的孩子只是比較聰明,而且剛開學不久可能在試探老師的底線,還是我們另外安排時間讓醫院的老師做詳細檢查包括物理、肢體、語言...等」於是我們又排了一個月後的評估檢查,到診間是一間看起來像學校的教室,裡面擺了張桌子跟幾個小椅子,還有一些遊戲活動器材,老師讓我們坐好位置後,開始跟小嘴巴以玩遊戲的方式問問題,還有指定動作,大概40分鐘左右的時間,檢查完畢,過程中我就是安靜地坐在小嘴巴旁邊陪伴他,我不插嘴也不提示也沒有任何的表情動作,讓老師能順利的完成檢查,只為了能有更完整的答案,然後檢查老師告訴我:「她評估弟弟衝動性比別人高一點點點,防禦心比別人低一些些,要上復健課或不上課都可以,1月初我們會回醫生門診,回門診前會讓幼稚園老師寫評估問答卷」隔天,我將兩張行為評估問答表交給老師去做填寫,老師詢問我醫生檢查結果如何?為了讓表格能更公正的顯示小嘴巴的在校行為,我選擇跟老師說:一切都要等老師填完表格,醫生才能完整地給出看診結果!交回我手中的表格,兩位老師的感受度很不同,所以分數落差很大,回診的時候,由醫師幫我解答,醫生看完小嘴巴詳細檢查的報告還有老師的在校評估,並且詢問我在家情況,還有小嘴巴在學校跟同學互動的情況,最後醫生給我的評估:小嘴巴心智發展、肢體語言發展均為正常,沒有過動症的問題,他屬於需要較多提醒、關注的孩子,需要多一點的正向言語鼓勵,引導即可,再請學校老師多一點「正向提醒」,提醒的文字少一點負面的用語,多用鼓勵的方式提醒.例如:當他遇到挫折可以陪伴他找出解決的方法,並且多用鼓勵的方式讓他嘗試,「你會自己穿衣服,而且穿得很整齊」用具體的一點形容詞鼓勵行為.不需要再回診. 雖然小嘴巴我們知道有時候不順心的時候就會立刻大哭,但是身為父母的我們已經知道要怎麼安撫他,傾聽他心裡面的感受,目前3歲的他正是情緒發展的時候,更需要我們的陪伴,小嘴巴也能表達自己現在的情緒「我好難過、我很生氣、我很開心、我好怕」我也教他如果媽媽因為小事情不開心也要跟媽媽說「媽媽不要生氣喔!媽媽不要難過!」實際上在生活裡也能偶而聽到他對我說「媽媽,你不陪我說故事,我好傷心」 後續,小嘴巴下課後在書包資料夾裡收到老師的疑似發遲緩幼兒追蹤表,或許是當初我在填寫小嘴巴學校健檢資料時,我填寫了他322周出生的資料,所以老師及到校檢查的醫生都跟我反應,小嘴巴握筆像幼幼班一樣,情緒不好容易大哭...於是我填寫了長庚醫師交代的事,然後把這張追蹤表交回學校給老師,經過這次我跟嘴爸再次深談了一次,小嘴巴目前很需要我們陪著他玩,他已經不像小時候會自己玩車子,玩積木玩具,我們需要改變成有互動的遊戲模式例如:丟接傳球、玩飛盤、互動式講故事、一起畫畫!現在的人生的孩子都少,我們也是只有生小嘴巴這個寶貝,難免沒有兄弟姊妹比較孤單,那我們父母陪伴的角色就變得很重要,因為醫生說小孩現階段處在學習情緒、語言、肢體模式,任何外在環境給他吸收到的資訊,或著他看得到的,都會成為未來他成長的學習榜樣,大概簡單來說就是身教、言教都很重要吧!最後,藍媽咪想說些心裡話,在等待看醫生的時間裡,我也曾不斷的自我檢討,甚至是責怪自己為什麼會讓最愛的孩子,"為什麼有這樣的問題"尋求幫助的過程中,我不斷的將老師說出小嘴巴有問題的地方,詢問已經當媽媽的家人朋友們,我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有問題?直到我帶小嘴巴去看了兒童心智科,醫生給了我判斷,我相信醫生也相信專業,即便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有可能未來會花很多時間帶小嘴巴去復健,我也沒關係!一切都希望我的孩子能健康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 喜歡藍媽咪分享的朋友們,歡迎到 Facebook 看我們的日常動態唷!搜尋「小嘴巴與藍媽咪の生活雜記」或者加追蹤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