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反省﹞ 幹嘛動作這麼快?每天到底要聽到多少次,孩子喊著:「媽咪、媽咪…」「我要這個, 媽咪⋯」「我要水,媽咪⋯」「點心;,媽咪⋯」「我肚子餓了,媽咪⋯」「我要去尿尿⋯ 媽咪…」到底要叫多少次,孩子才會滿足? 到底要幫多少次,孩子才能自己做? 調節父母育兒的壓力,也是咪妮媽在加拿大的工作職責之一.當上媽媽後,真的才深深感受到養兒育女的種種… 小米姐姐及貝貝妹妹從嬰兒開始就以蒙式理論為主導來帶,雖然孩子們表現的就跟書中談及所謂的「蒙式寶寶/孩子」範本相似,但在家中面對自己的父母時的表現很多時候卻是相反的. 為什麼呢? 因為就是在家嘛… 在家並不是教室,面對的人是爸媽、手足而非師長、同學嘛! 當家中的環境讓孩子能放下心房、解壓、無慮時,孩子就很自然地把壓力帶回家解放了. 例如: 在學校會自己穿衣解褲,在家就魯爸媽要我們穿? 在學校會收好東西、活動,在家就只會玩,不會收? 在學校會自己吃、吃完自己洗碗筷,在家就連飯都要人餵了?在學校會讓別人用自己正在用的玩具/活動,在家就搶別人的用?在學校會輕聲細語,在家就ROCK起來… 但孩子並非在家就一直表現地這麼反面,只是孩子正在舒壓,學習如何跟爸媽找救幫助他們罷了. 但…父母也真的只是個正常人,並非神呀!相信我們自己都是深愛著孩子,只是孩子的要求,真的真的超越了自己的極限,是不是? (哭) Mini媽自己也因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變得很容易焦急、胃疼甚至動不動就生氣了. 某天Mini媽正在洗手間解解育兒的壓力,哭著哭著,就問自己為何要「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幫她們做東做西的? 做了,也不會很開心,還會在心中怨孩子怎麼這麼煩… 於是,就想到在當媽前,自己在某蒙式幼園當老師時,蒙式老師的動作及說話都需很注意的控制.就是「慢」,為何要刻意的慢呢? 當試範活動時,刻意放「慢」動作,孩子才能看得清楚每個動作、每個步驟. 當跟孩子說話刻意放「慢」速度,孩子才能聽得清楚,有時間想對方在說什麼. 那為何Mini當媽後,自己就忘了「慢」?在家面對的小人,不也就小孩呀? 所以咪妮媽就深呼吸數次,打開廁所門走出去後,就決定往後就以慢來面對孩子… 小米叫著: 「媽媽我渴了,要喝水,請你拿水來.」我就慢慢地拿杯子、倒水、拿去給小米姐姐. 小米姐姐還抱怨媽媽動作怎麼這麼慢… 就這樣數天後,因媽媽的動作很慢,小米就不太會叫媽媽做東做西,而自己會去做好了,為什麼呢? (笑) 貝貝也會跟姐姐學,例如在家上完如廁時,就大叫:「媽咪,尿尿了.你快來擦,幫我穿內褲.」 我也慢慢地走去洗手間或是放小便桶的地方,然後很慢的去拿衛生紙,很慢的擦孩子滴尿的地方,很慢的拉上貝貝的內褲…滿足了孩子的要求後,但貝貝卻一臉覺得媽咪動作也太慢了吧…數天後,貝貝就主動練習擦尿、穿上內褲了.反而是貝貝自己會跑來報告Mini媽有多厲害… 「慢」讓孩子開心、自己也開心,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