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成長都非常重視,希望孩子成材,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非常嚴格,然而教育也是一門學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些事情需要較真,避免孩子走錯方向,但有些問題則應該寬松處理.曾有一位教育專家指出“越是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在這幾件事情上和孩子較真.”如果在教育孩子上,你在這3點上犯了錯,一定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避免繼續犯錯.對孩子是否可以犯錯上較真兒很多家長眼裏容不得一點沙子,不允許孩子犯一點點錯,只要孩子做的不符合自己的心意,輕則斥責怒吼,重則打罵懲罰.<0-12歲兒童社會性發展>這本書中提到孩子犯錯的原因1、孩子對社會和家庭規則陌生,要求孩子按照成年人的標準做件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2、孩子學會規則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不停地被引導和不斷練習,其中言傳身教很重要.3、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態度決定改錯的程度,從父母角度看,孩子犯錯愚不可及,但從孩子角度來看,自己的犯錯是因為自身認知局限性決定的.一個年輕人問得道的老者:“智慧哪裏來?”智者說:“精確的判斷力.”年輕人又問:“精確的判斷力哪裏來?”智者說:“經驗.”年輕人再問:“經驗哪裏來?”智者回答:“一次次的錯誤.”孩子的成長就是從一個個錯誤累積而來的,不允許孩子犯錯,就等於不允許孩子長大,非常可怕.孩子犯錯,父母的不依不饒,斥責辱罵,只是讓孩子表面屈服,孩子的內心並沒有認識到錯誤的根本,這樣的孩子不但會出現唯唯諾諾,怕輸不敢挑戰的性格,還很有可能鉆牛角尖,在錯誤的道路上一滑到底,長大後,出現一個更大的錯誤.孩子犯錯不可怕,怕的是沒有從內心認識到錯誤,不能在跌倒後站起來.所以,當孩子出現錯誤,指導孩子走出錯誤,比指責孩子犯錯更重要.在孩子的成績上分分計較上海社科院曾經做過一個調查,95%的家長認為,自己孩子的考試成績應該進入前5%.從孩子開始上學,“雙百”、“第一”就成為了很多家長的執念,他們心安理得地認為自家的孩子就應該考第一,是學霸.很多孩子從三四歲就開始學英語,學數學,家長恨不得自己家的娃搖身一變成神童.分,變成了家長的命根子,他們的眼裏只有分數,孩子變成了考試機器.他們忘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孩子,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的成長中,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分數,而是愛的溫度,再高的分數也遠沒有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重要.越來越多的孩子高分低能,分數高德行低,甚至不少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甚至得上“空心病”,最大的原因,就是父母只關註分數,忽視了孩子的精神需求.曾有一位心理咨詢老師說,做咨詢的家庭中有90%都是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厭學,逃學,甚至抑郁,而這些孩子的身後都站著一個眼裏只有分數的家長.我們恨不得孩子一天有48小時用來學習,恨不得孩子長三個腦袋來學習記憶,恨不得有N個分身能上課外班.睡眠不足,近視眼,體能下降,這些肉眼可見的問題正在襲擊我們的孩子,難道不值得我們反省嗎?中國藝術作品創作中有一種常用手法,叫做留白,就是說在創作中為使整個作品畫面、章法更為協調精美而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間.孩子的成長也是一樣,他們也需要大量的留白,給他們時間,自己去思考,去反思,去觀察認識世界.而父母也不要將目光全部放在成績上,更多關註孩子的品行人格發展,才是更重要的!在金錢上斤斤計較不少家長認為“錢乃萬惡之源”,孩子太早接觸金錢,孩子的品質一定會變得市儈,銅臭.可是我們回過頭看看現在的孩子,虛榮奢侈的消費觀,好高騖遠的價值觀,重金打賞主播,氪金打遊戲,成為各種網貸的目標群體,其背後的原因,就是缺乏財商的教育.財商,不僅是對金錢的認知,更是一個人與金錢財富打交道的能力,創造財富、駕馭財富的能力.現在的時代,缺乏財商的人,就等於瘸腿走路,看不到機遇,抓不到機會,甚至在性格上也會過分斤斤計較,不大氣.<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曾指出:別用“窮人思維”教育孩子.財商教育,不光是懂得如何理財消費,更是提高孩子的認知模式,培養一個人的價值觀的教育,而這種教育越早啟蒙越好.大大方方地和孩子談錢,可以通過一些繪本給孩子幫助孩子理解錢的由來,明白錢到底意味什麽;適當給孩子零花錢,不要擔心孩子是否會沖動花錢,因為孩子就是在這樣自主支配零花錢的過程中,學會合理用錢.引導孩子正確的消費觀,讓孩子明白錢可以實現“買賣”的交換關系我們可以在孩子的德行成長中,收緊控制,不讓孩子長歪出錯,但是在這3點上,家長要學會適度地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