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母親,母親節快樂!我是諮商心理師,Harris,今天想來談談「母愛」這回事.首先,我們面對到日常生活中對「愛」這個詞的濫用,我們明明用得不清不楚卻自以為清清楚楚.「養小孩需要愛」、「愛是給予空間自由發展」、「愛要忠誠」、「不求回報」……各種朗朗上口的道理與定義,我們真的清楚自己在說甚麼嗎?不.這混亂不只造成臨床工作的阻礙,還會讓在都市或鄉村生活著的每一位你我,無法好好梳理與釐清原生家庭與人際關係中的情感糾葛.你的父母說愛你,或你也對孩子說愛他(她).然而,他在嫌棄、在控制你;相對的,你不知不覺做著類似的事.「母愛不是愛」的心理學解釋 愛,是需要距離的.因此,母愛在某種意義上,不是愛.什麼?!我們想像一個小嬰兒快被汽車撞上,母親馬上衝上前用肉身阻擋.如果這母親的行為不叫愛,那叫什麼?這絕對是出自一種「深厚的情感」,它甚至「超出了愛」.但在心理學的考究下,「愛」有些前提:自我的不滿、對別人的嫉妒與敵意、對別人的理想化等,換言之,愛,是對各種負面感受克服以後的情感結果.由此可見,母愛雖然也有個「愛」字掛尾,但它的性質與心理學的「愛」定義不同,它是另一回事.這就是所謂文字會欺騙人,而我們要透析文字背後代表的意義.在母親與小孩的早期關係裡,事實上二人之間是「沒有距離的」!因為母親不認為孩子是一個分離與獨立的個體,兩個人在心理上是連在一起的,她更不會嫉妒小孩.在物理上其實二人也是沒有距離的,因為孩子無法獨自存活,他要活下去,就要有一個母親幫忙他好好的活.圖片│來源 沒有距離的母愛,在生物意義上超出了「愛」母親這種為了嬰兒所作的一切照料,其實在大自然中我們有數不盡的「動物星球」實例.這是一種「本能的產物」,有許多如催產素之類的荷爾蒙所造就的心理,一種十分生物性質的關係.孩子是生出來了,但更好是說他還是放在媽媽的肚子裡(就像袋鼠媽媽一樣),二人的關係是母親完全掌權的牢固與緊密.所以某種意義上,母愛不是「愛」,它卻在生物意義上超出了「愛」.早陣子我在ptt上看到有一位女士分享,她們有一個Line群,裡面都是女性好友們.只是最近其中一位朋友生小孩了,群組便成為了她紀錄嬰兒成長的版面.更可怕的是,那位媽媽會把小孩大哭、飯後吐奶、大小異便的照片都分享上來.這是個怎樣的情況?兒童精神分析師Winnicott會說這是一種母親正常的發瘋(她的心神被嬰兒占據了),也就是很多女士在產後都會經歷的眼中只有小孩,連他的大便都聞作香香的狀態.傳統上我們也會說這叫「母愛」:「第一次當媽媽的妳,愛小孩愛到不能自拔!」二人之間,沒有距離. 不再以母愛之名... 這種母親跟孩子間沒有距離的情感,一些心理學家認為,最好不要稱為「母愛」,因為這樣會造就很多錯誤的理解.乃至於,後續許多造成原生家庭創傷的事,正是打著「母愛」的名號而來的……回想一下,有些時候,甚至很多時候,你的父母不正正以「母愛」、「我為你好」、「你要相信媽媽」、「我做的都是為了你」等方式,讓你飽受童年及成長之苦嗎?然而,這些東西會保留在潛意識裡,往往我們不自覺地做著跟父母一樣的事,在十幾年後,又不懂得為何孩子如此恨自己……這些故事,在諮商椅上我天天跟媽媽,或她們的孩子聆聽著. ※此文部份摘取或改編自筆者發表於﹝方格子﹞文章〈﹝以母愛之名Ch.1﹞「母愛」的愛到底有多少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