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聽到有人用孩子哭鬧與否來評斷乖不乖我就很反感,為什麼傷心哭泣了就「不乖」呢? 不哭不是乖,哭了也不是不乖. 每當孩子哭了,我總是告訴她:「沒關係,我知道妳傷心(生氣)所以想哭了,妳可以盡量哭,等妳哭完我們再溝通.」 這期間她可以去房間或任何她舒適的角落慢慢哭,通常她會爬上床、抱著心愛的星星被被躲在被窩裡. 情緒不應該被壓抑,而是應該被消化. 所以我自認對孩子的哭聲非常有忍耐力,孩子再怎麼哭吼我都能不隨之煩躁動怒,因為孩子在哭泣、生氣中釋放了自己的情緒之後,才有機會進展到認識與理解自己情緒,然後學習怎麼更好地消化情緒&處理事情. 孩子沒哭,我會說妳很勇敢.孩子想哭,我會說沒關係妳可以哭.孩子哭了,我會同理與陪伴. 等孩子哭聲漸歇,溝通才能有效進行,安撫及引導反思之後,才能讓心更為強大. 我不會因為孩子有負面情緒而給予「不乖」、「不聽話」的評價,因為那是身而為人的本能;我更無法接受孩子不哭時稱讚她乖,哪裡乖?是乖在讓大人耳根清淨吧?這樣的大人乖嗎?不也是跟小孩一樣無理且自私嗎? 如果您覺得我的分享還不錯,歡迎來我們的粉絲頁看看&按讚喔!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