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總是不斷學習,也在一次次的錯誤中成長,俗話說「忠言逆耳」,當孩子犯了錯,該怎麼有效地把忠言種進孩子的心裡,然後生根成為信念,避免再重蹈覆轍,是為人父母在教養路上一定會遇到的課題. 自從有了弟弟以後,小小魚總是很樂於當媽媽的小助手,幫忙一起照顧弟弟,當媽媽忙著做家事時,小小魚會放音樂、扮鬼臉、盡其地所能地安撫哭鬧的弟弟,發現吹氣能逗弟弟笑,就每當弟弟開始哭時,衝第一朝著弟弟拼命吹氣,然後跟著弟弟一起哈哈大笑;只是有時會做出不太恰當或超過她能力範圍的舉動,例如吹氣時把口水噴到弟弟臉上、想學媽媽抱起弟弟搖搖安撫(偏偏抱不動所以弟弟就被像布娃娃般玩弄…)這種時候,媽媽一方面認同她的心意,另一方面也擔心弟弟的安危,那要怎麼在不傷她心的情況下指正她呢? 爸爸是個性直接的人,習慣單刀直入,簡單扼要下指令:「妳力氣不夠,不要抱弟弟.」,但媽媽則是偏好用「三明治」來解決問題. 著名的溝通技巧「三明治理論」,指的是把批評包裝起來、分三層說,就像三明治一樣: 第一層肯定的好話我說:「妳讓我很感動,因為我知道妳想幫忙分擔爸爸媽媽的工作,謝謝妳的體貼.」是人都喜歡聽好話,以好話開場,可以讓她樂於繼續溝通,避免激起防衛心理而排斥溝通;再輔以「我訊息」(見備註)來做加強,讓她知道她的努力對我來說是有正面價值的. 第二層提出問題與可以改善的地方我說:「可是妳力氣不夠,我擔心妳那麼用力,弟弟會受傷,而且妳也會很辛苦.」這邊繼續輔以「我訊息」,讓她知道我對這個行為的感受.同時我也再示範我抱弟弟的方式,請她比較一下差別,然後再請她躺著,讓我模仿她抱弟弟的方式,稍微用力握住她的脖子抬起她的身體,接著問問她的感受,小小魚說:「我覺得很不舒服.」我說:「嗯,那就是弟弟的感受.」然後再補充若因為失手摔倒了,讓弟弟受傷的話又如何?小小魚說:「我不想讓他受傷.」 第三層給予鼓勵、信任與期待我說:「我也相信妳捨不得弟弟受傷,因為妳一直都很愛護弟弟,所以爸爸媽媽才希望妳要量力而為,不要再逞強做這件危險的事.」接著媽媽又解釋了一番「量力而為」的意思,而小小魚也順便學到了一個新成語! 最後小小魚答應媽媽,不會再這樣逞強抱弟弟、讓他不舒服了;另一方面,也針對自己在爸爸制止時,因為沒能得到期望的稱讚,感到失望、羞憤,於是拒絕溝通,表現出不耐煩及大聲回應爸爸的無禮態度,鼓起勇氣向爸爸道歉. 再怎麼生氣與難過,也不能忘記對人的尊重,失禮了就該誠心道歉,這也是為自己行為負責任的態度. 講理沒什麼不好,只是,家,也是談情的地方,親人,是最不該有距離的人. ﹝備註﹞「我訊息」以第一人稱「我」開頭,客觀陳述事件、自己的感受、理解與期待,動之以情好讓對方了解自己的心情和想法,以達到有效的溝通.例如「我看到妳對爸爸不耐煩的態度讓我很難過,因為我希望妳是有禮貌的孩子.」「你訊息」以第二人稱「你」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你不能….」,通常帶有評斷、權威性,容易讓對方有被指責的感受、激起對方的防衛心理,然後就變成吵架了.例如「妳態度很差,為什麼這麼不耐煩?妳這樣對爸爸說話很沒禮貌.」 兩句話想表達的目的其實是一樣的,都是訴求改善不良行為,但「我訊息」的說法明顯順耳多了不是嗎? 如果您覺得我的分享還不錯,歡迎來我們的粉絲頁看看&按讚喔!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