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朋友們發起了深夜讀書會的邀請讀的是"薩提爾的親子教養"講者老師是一位在家教育超過二十年的資深媽媽對於教育與親職,思考的又深又廣講的內容超越了書的本身這種好康怎能不把握! 轉眼間暑假結束,讀書會已經落幕因為老師的分享為我帶來許多價值信念的思考與轉變在這裡和大家分享,願這些文字也能祝福你 ,在母職裡越走越幸福! (順帶一提,若你不同意這些看法,只要按下右上角的XX即可,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不需要在這裡論戰) 之一雖是讀書會,卻是開啓我們看孩子的另一個眼光,老師談到管教,聖經在管教孩子上有糾正的意思,就像孩子寫錯字我們會寫一遍給他看,仔細的講解,而不是大吼大叫,管教不要惹兒女的氣,老師提到,很多時候我們激怒孩子卻不以為意(否定,比較,冷漠,打插,不耐煩,發洩性管教……),我們和孩子對話是要接住孩子的情緒,按著主的訓誨,把孩子的志氣帶起來(使人向上的力量),用牧羊人的領導來帶著孩子往前(保護,指引方向,立界線……但絕不是責打)這些都給了我好多提醒,最棒的是,我發覺自己對孩子犯錯有時會產生的怒氣,其實是來自我孩提時被父母怒罵責打的憤怒(影響好深遠),因為當孩子時沒有經歷過憤怒被接納的經驗,現在面對孩子強烈負向情緒時,要拿出學到的知識去應對,實在不易,不過好在我們有天父爸爸,總是完全接納,是可以被經驗的真實,知道自己被好好愛著才能安穩的接住孩子的心.老師當母親的經歷,特別是自學家庭、三個孩子,我深知這些說得出來的經歷,不是打高空教導,是她活出來的生命,不是一二年,是二十多年,以至於她的孩子如今仍和她的心靠近,這是讓人渴望的,當母親不就是這樣渴望嗎?讓孩子知道媽媽永遠愛他,尊重他,鼓勵他,其餘無所求.當母親是得著愛的禮物 之二老師的分享裡,讓我最有感的是,當孩子想要完成某些事而做不到,例如該睡午覺的時間卻還想繼續玩玩具,在媽媽的提醒後用大哭來表達自己捨不得,媽媽是否能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同理,你還好想玩、真捨不得、這玩具真好玩),再進到用擁抱、搖晃、摸摸背來安撫,讓孩子不捨的情緒慢慢得到抒解.我有感的是,不是安撫孩子,而是當先生在工作感到挫折時,妻子卻總是期待先生很罩,不能軟弱,是不是也能試著去接住先生,給他一個安穩的支持.另外,老師提到每個孩子都有他的人生階段,不是等著要變成“成熟的大人”,以致於孩子在每個階段發生的事,我能夠學著欣賞而非下評論,對於現在正學習理解各種字彙、發展身體的各部位肌肉、認識自己情緒感受的小孩,他們都需要透過嘗試、操作來完善自己(但大人卻只誇讚那些做得好、表現傑出、穩定體貼的孩子,而忽略每個孩子的特質不同).最後,老師說的“自責”,為人父母很容易進到自責,責怪自己做得不夠好,但自己某個程度也不想做到最好(因為太累),但因此又自責為什麼會有這種念頭(是的,當媽媽的心,有時就是這樣矛盾),但是,真相是,我不用刻意努力,我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我生來就美好!當我們開始接納自己各樣的優勢和弱勢,看待孩子的眼光就能進入更深的接納(無條件的愛).看到這裡,我想你一定也想到自己或是跟孩子的相處,願我們經常感受自己的美好,好好接待上帝眼中寶貴的自己.我們日日累積的愛是看不見的寶藏認識我們的孩子_需要知識 之三談到聖經裡門訓的意思是要跟隨一位偉大的老師(不是紀律.不是管教),孩子願意跟隨父母,不是因為被要求,而是他知道自己有更好的選擇,讓自己的標準是提升的,老師提到自由和紀律都是內在發出,如果我們從小到大給孩子的都是他律,孩子不會知道什麼是自律.這一段讓我很有感,眼淚差點要掉下來,這陣子三個孩子在家的,正是慢慢發展出自律的過程,他們可以選擇自己何時完成功課(通常是早早就二人互相陪伴的做完.),他們選擇要怎麼樣的環境(哥哥最近熱愛打掃,把客廳書房都弄得很整齊)他們選擇要做哪些事(要發明新東西.看書玩科學實驗.繪畫創作.自學程式.看書...,沒有安排什麼活動,卻在家忙得不得了)就連老三,她也很知道自己想要拼圖.玩顏料或是扮演遊戲.我感動的是,他們就這樣保持著自己裡面的熱情,沒有覺得"學習真無聊"."不知道做甚麼"."一定要看卡通或是玩game",而我做的只是過去這一年,把他們從學校帶回,在家自學讓他們感受學習的快樂,前幾天,哥哥竟然主動自製教具盤要給妹妹玩(這本來只有姊姊會做),我驚訝家庭氛圍是如此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每個孩子(因為哥哥個性不是熱愛手作.而是運動型的)這讓我又要掉淚,教養真的很不容易,可是看到孩子們安穩長成他的樣子,每一天好快樂,心裡有股說不出的感恩,實在感謝老師在之前帶著我們學蒙氏教育,讓我看見在家教育是一條可行又不難的路,我才得以看見現在美好溫馨的風景,每早晨我們一起敬拜讀聖經,我們大笑和玩遊戲.還有一起處理麻煩的小事,主動學習和自律無法教 之四老師的分享讓我最有感的是讓孩子不要被失敗打敗,當孩子剛開始感到不快時,大人沒有接住孩子的情緒,所以孩子最終情緒爆炸.那麼要如何緩解情緒風暴?大人得先安定住自己的情緒才能接納孩子,接納孩子不是:(以下為薩提爾學派的四種應對姿態)超理智:<例>評價孩子(那又沒關係)、給建議(你再去把書看仔細一點就會了)、否定情緒(有什麼好哭的)打岔:<例>忽略原來的情緒(我幫你把這個弄好就好啦)討好:<例>都是我不好,我應該陪你、幫你……,都怪我,你不要生氣指責:<例>你怎麼沒有先想清楚,你怎麼沒有注意到,你怎麼沒有聽話……(上述這些話,是不是有點耳熟)接納是,描述事實-說出孩子的感受-講出孩子心裡的期待-給孩子資源可以安頓下來回頭來想,我們自己在很多時候遇到事件,也選擇在第一時間對自己說出:超理智:沒關係,不要想太多(明明心裡感到不悅或沮喪)、還是再做點什麼會比較好(明明已經做很多)、難過是沒有用的(但是仍然無法走出)打岔:去睡個覺就好了啦(隔天一早想到還是有情緒)討好:都是我不夠好、都是我的錯,我不是個好媽媽、好爸爸、好員工、好孩子……指責:我怎麼會犯這種錯,我真是太丟臉了……面對事件,其實最重要的是,先接納自己的感受,講出期待的失落,找到自己值得肯定之處,當我們成為了一個可以照顧自己的人,自然就能夠用安穩的態度來迎向身旁的孩子,我發現學教養不是學怎麼和孩子對話溝通,而是學怎麼接納自己,懂得人是這麼需要被愛、被好好珍惜,面對孩子各樣事件,來選擇看見他的心而不是行為,永遠,愛最大 之五老師帶領我們去看丈夫在面對家庭的艱難,在我們丈夫成長的那個世代,男性是不能示弱,也不太能表達內在,以致於他們會認為沒有人要談感覺,談內心是很丟臉的事,所以他們用轉移(看電視、打球、外在活動)來改變內心感受.當一個人的內心在進入婚姻前已經缺乏歸屬感,在婚後更不習慣把心打開,當妻子要求深談時,經常選擇推開對方,即使丈夫的口裡說,那些以前的事都過去了,然而頭腦忘記,感覺卻記得,妻子要做的是,不要放棄和對方的心連結,陪伴他,並且維護先生的自尊、尊榮他,當我們練習正確給對方愛,先生會從新的家庭得著修復.回到自己,我回想自己的童年,父母忙於工作和家事、照顧生病的奶奶,自己又是排行在沒人注意的老二,幾乎是沒人會聽我分享心事,經常被父母遺忘,若是太過調皮有主見,還會換來一陣打,這樣成長背景的我學會不要麻煩別人、獨立,但內心非常渴望被愛,在進入婚姻後,當然夫妻會有相處的課題(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但我在這些年間(結婚進入第九年),越來越能夠和先生訴說內心的感受,即使他的回應大多很簡短,但是那個被原生家庭遺忘的我,好像在新的家庭裡活過來,找到歸屬,得到醫治.我生了三個年齡相近的孩子,不是只有一或二個小孩,靠自己一人撐著拼著就可處理完孩子所有的事,先生非得一起並肩作戰,處理龐大雜事,每天大家忙得團團轉,在某個時刻,突然感覺到,我和丈夫就是彼此最大的支持,那是只有夫妻才能互相給予的理解、幫助和安慰,我們正在打造愛的傳承,讓孩子們體會,那是上帝對於家庭的祝福,而更多時候,我們可以重新建造、鼓勵對方的生命,使他/她在低落時揚起盼望,因為我們就是神為另一半特別的揀選,對方也是! 之六老師談到在我們還是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期待經常是:不要哭、懂事、穩重成熟,期待我們提早社會化,當我們面對外在事件引發出的各種情緒,很多時候父母讓我們自己孤單的面對,而身為孩子所能想到的是,我要努力把傷痛收起來、我不夠好、不夠努力、我要找到讓他們開心的事、我不能鬆懈休息,用更努力贏得他們對我的讚賞.成為父母後,內心仍然覺得自己要有用才有價值,面對孩子犯錯會感到厭煩,其實是討厭犯錯的自己啊!然而,不是最理想的父母就沒有受傷的孩子,我們需要把父母親對我的影響、扭曲,讓它停在那裡,最後,老師更深刻的說,人生有很多拼圖,拼出現在的我,但是那些讓我覺得尷尬、丟臉、羞愧的事,我有沒有把它翻過來,撿起這些不堪,珍視每個生命歷程都有它存在的價值,上帝無法代替我去靠近那些不堪,我需要把自己愛回來.聽課聽著,想起自己這些年,獨自帶三個孩子,那些日日夜夜的照顧,情緒、耐性、體力都極艱難的時刻,我的父母幾乎沒幫上什麼忙,對於孩子生多、沒上班還略有微詞,這些我能體諒,只是我也好渴望有娘家可以依靠,有無條件的愛,讓我可以不用強,再回頭看,我決定欣賞這麼努力的育兒經歷,也欣賞這麼軟弱的自己,我能有三個健康乖巧的孩子不是偶然,是我用心付出、更是緊抓住上帝、流淚禱告,得著的一切恩典,好值得肯定,那個永遠懷著盼望往前的自己. 之七這是最後一篇,老師提到我們需要成為身心靈一致的人,孩子也是,很多時候孩子被大人的道理說服,但心裡感受卻過不去,於是隨著年紀漸長,長出了讓大人不解的反應(例如:愛反對、挑毛病、挑戰……),其實是因為內心有話要說,可是壓抑太久,不知道怎麼說.還有一個部份是,我們看自己的眼光,要用上帝看我的眼光,做選擇時,要為自己選擇,不要為孩子,不論當職業婦女或全職媽媽,要成全自己.這些都是很大的提醒,當遇到家庭難題,大多時候抱怨總是容易的,可是這卻是我所選擇,我需要接納自己的情緒,並且誠實面對內心的渴望,為自己負責,而對孩子也是如此,允許他裡面的聲音可以說出來,也允許,他為自己負責.走了這幾堂課,我發覺最好的教養是在失敗裡,惟有我真實承認,還不夠認識我的孩子所以不解她所做的,承認面對孩子的無助和挫折,需要放掉自己想要掌控的,需要尋求上帝對這個孩子的眼光,需要從知識上學習理解孩子的樣貌,讓孩子和我,在每個階段一起成長,才能走出親子間、獨特而溫柔的教養之路. 在讀書會的過程,老師分享的話語經常在心上迴響,願這些文章不只停留在我的世界,若能夠對同為母親的你也帶來一點新的眼光與盼望,是我衷心期待,我是三寶媽咪Glory,歡迎來粉絲頁一起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