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謝承學你確定你買的茶葉來自阿里山嗎?食品詐欺中最常見的就是產地詐欺,每年造成300億至4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以茶葉為例,若至越南種植同品種茶,並混充為台灣茶賺取暴利,對消費者來說根本無從查證,難道,面對產地詐欺我們只能束手無策嗎?現有檢測法精確但成本高,新分析方法只要溫度、降雨和濕度目前全球在針對產地詐欺上,主要精確的檢驗方法為氧同位素delta-o-18分析,雖然該透過該方法能精確判斷產地標示是否屬實,但由於要以此方法驗證,需要從聲稱的原產地取得數據,還要從其他地區提取數據進行比較,費工外成本也高,導致難以普及.但根據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ofBasel)的教授FlorianCueni發佈於<ScientificReports>的最新研究,不需蒐集各產地植物的氧同位素,只要透過公開資料庫的數據,就能精確分析.儘管此研究同樣是基於現有氧同位素delta-O-18分析,但為了使數據取得更容易,將原本分析需要的氧同位素,置換成影響氧同位素的3個面向:溫度、降雨和濕度,而這些都有公開資料庫記錄,以此建立模型就能減少收集資料的成本,可以簡單又精確分辨產地.所有植物都適用!可預期未來產地詐欺將無生存空間該研究參與者之一的教授AnsgarKahmen表示,只要稍微調整參數,此模型就可以適用於判別所有植物產品.換句話說,除了原實驗使用的草莓,其他包含咖啡豆、茶葉,甚至橄欖油都可以透過該模型來判斷產地.此外,不僅可以用於判斷食品產地,研究團隊也指出,食品藥物相關調查機關也相當有興趣,希望藉此模型判斷查獲藥物的來源,而非營利組織世界自然組織和綠色和平組織也期待能藉由此模型釐清非法砍伐木材的來源.在查驗成本大幅降低的情況下,可以預期未來產地詐欺將在食品詐欺中慢慢消失,但反過來思考,正確產地標示不應是最基本的事嗎?延伸閱讀▶海鮮水產也可溯源!微量元素分析讓海鮮詐欺無所遁形▶疫情下,食品詐欺仍猖獗!來源不明的家畜、走私紅酒充斥全球食品供應鏈▶﹝產地海域不明﹞混產地賺取價差亂象多!該如何強化產地標示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