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風暴來襲.家有學齡前的高敏感小娃已讓家庭生活處處充滿挑戰,再加上另一個即將升上小六徘徊在青春期門口的少女,秉持著溫暖、界限分明的媽媽我,也得不時停下來反思與調整.你有沒有發現,當關係中囤積著怨懟,任何小事皆有可能成為一觸擊發的導火線,再無聊的小事都可以被烘得火熱.記得上週日兩個孩子跟隨爸爸到宜蘭老家手作粽子,我也樂得一日閒.就在傍晚父女三人返家晚餐時,小璐先開口說姊姊和爸爸在車上講媽媽的壞話.:「我只是說叫她們不要沒事去惹妳生氣.」先生連忙澄清自己的用意,他沒想到小狸會順勢開啟話題,父女倆沆瀣一氣把平時不敢說的痛快的說了一番.小璐不吃爸爸那套,每當爸爸私下有任何與媽媽背道而馳的事蹟,小璐總會公諸於世;但對正在青春期前哨戰的小狸來說,對總是扮黑臉限制東限制西的媽媽難免有怨言,有機會可以吐吐苦水,何樂而不為?又特別在青春期早期,一個人對自我價值的知覺變得越來越集中於人際間的關係,上段提到小狸對我的怨懟,大多來自於她跟不上同學腳步的著急,同學有手機可以line群組、玩線上遊戲、吃垃圾食物,在無法合理說服我的情況下我一一婉拒.關於她的焦慮,我們總能暢所欲言,但畢竟不能所有事情都能讓她稱心如意,如近期協調讓她辦電子信箱,每週假日可以讀信、寫信,以滿足有時候停課思念同學的心.戰力不足的先生不消多久便棄械投降,轉變為對話主體是小狸,諸多輪對話後,被女兒激怒的爸爸問:「妳現在重視妳的同學勝過我們嗎?」嗯哼,此時已退居到背景的我,覺得先生在倔強青少女面前問這句話,是在自打嘴巴嗎?果不其然,小狸回爸爸說當然是同學重要,吵架時能言善道的模式是我從小刻意培養孩子的,但矯枉過正讓小狸在失去常態時,對話模式猶如鬼打牆,眼見時間晚了,我主動請他們停火.隔天早上,見大家情緒平緩,我邀請先生一起來給小狸個擁抱.:我不要抱,我才不要跟你們抱在一起呢,哼.礙於篇幅,接下來的對話省略(前面不自覺舖陳太多),簡單來說猶如社會心理學家Erikon在發展階段提到的,青少年面臨的主要發展挑戰是建立認同:對於自己是誰、朝向何方前進,以及融入社會何處的一致感受.如何在理解孩子在該發展階段要面對到的危機與核心需求,給予空間並與之調整,這是每個家庭應對到不同孩子性格,以及不同父母的組合,所必須要正視的挑戰.這一次被拒絕的擁抱對我而言也是一個很大的學習,讓我回頭去反思「母職界限」,在我與自己對話之後,待孩子恢復情緒穩定,我們的親子對話又再次開啟,在對話中我們看見彼此的需求與限制.親子溝通沒有鐵律,真要說,就盡量讓心可以貼著心跳動吧! 本文由<許妮婷諮商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